婆婆媽媽的成語故事
拼音pó pó mā mā
基本解釋形容人動(dòng)作瑣細(xì),言語羅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處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回:“寶玉,你忒婆婆媽媽的了。”
暫未找到成語婆婆媽媽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婆婆媽媽)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三姑六婆 | 明 陶宗儀《輟耕錄 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wěn)婆也。” |
三婆兩嫂 | |
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只得脫袍解帶,免冠徒跣,跪于門外。” |
丑媳婦總得見公婆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十六回:“丑媳婦總得要見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罷。” |
公不離婆 | 孫錦標(biāo)《通俗常言疏證·什物》:“《合縱記》劇:自古道:‘公不離婆,秤不離砣。’《夢筆生花弦索樂府》:‘水不離波,秤不離砣。’” |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 《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這燒香可是神佛兒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兒洗面兒各人兒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
公公婆婆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咱們九個(gè)心里孝順,只是不象那小蹄子嘴巧,所以公公婆婆老了,只說他好,這委屈向誰訴去?” |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 魯彥《西安印象》:“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然又引經(jīng)據(jù)典,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 朱自清《公園》:“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 |
婆娑起舞 | 《爾雅》:“婆娑,舞也。” |
毆公罵婆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9回:“偏他至不賢惠,毆公罵婆,打鄰毀舍,降漢子,比凡人不同。” |
白發(fā)婆娑 | 清·張岱《自為墓志銘》:“既不能覓死,又不能聊生,白發(fā)婆娑,猶視息人世。” |
老婆當(dāng)軍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26回:“俺們說話不中聽,老婆當(dāng)軍,充數(shù)罷了。” |
老婆舌頭 | 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那廝是能言巧辯之士,口里含著一堆的老婆舌頭。” |
老子婆娑 | 《晉書·陶侃傳》:“將出府門,顧謂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諸君輩。’” |
苦口婆心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泉州道匡禪師》:“問:‘學(xué)人根思遲回,乞師曲運(yùn)慈悲,開一線道。’師曰:‘遮個(gè)是老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