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柱調瑟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瑟:古代一種彈撥樂器。用膠粘住瑟上用以調音的短木,不能再調整音的高低緩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變通。
出處《文子·五·道德》:“老子曰:‘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
例子唐·劉知畿《史通·斷限》:“舉一反三,豈其若是,膠柱調瑟,不亦謬歟?”
基礎信息
拼音jiāo zhù tiáo sè
注音ㄐ一ㄠ ㄓㄨˋ ㄊ一ㄠˊ ㄙㄜˋ
繁體膠柱調瑟
感情膠柱調瑟是貶義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死板。
英語act with a one-track mind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膠柱調瑟的意思解釋、膠柱調瑟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步調一致 | 步調:走路時腳步的大小快慢。比喻進行某種活動;采取同一步驟;同一方式。 |
內查外調 | 指在單位內外調查事情的真實情況。 |
調兵遣將 | 調動軍隊;派遣將領;或是調動、安排人力。 |
才調秀出 | 才調:才情。形容才情風格優異出眾。 |
水調歌頭 | 詞牌名。 |
破柱求奸 | 《后漢書·黨錮傳·李膺》:“時張讓弟朔為野王令,貪殘無道,至乃殺孕婦,聞膺厲威嚴,懼罪逃還京師,因匿兄讓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將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后以“破柱求奸”為不畏權貴,搜索壞人,以正國法的典故。 |
調風變俗 | 猶言移風易俗。 |
如膠似漆 | 像膠和漆那樣黏結。形容感情熾烈;難舍難分。 |
調虎離山 | 設計讓老虎離開原來的山頭。比喻用計謀引誘對方離開原來有利的地勢。 |
中流砥柱 | 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艱難環境中起支柱作用的個人或集體。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黃河三門峽東的石山。 |
尾生抱柱 | 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典出《莊子·盜跖》。后用以比喻堅守信約。 |
調嘴學舌 | 調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說人閑話,搬弄是非。 |
柱石之臣 | 柱石: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擔負國家重任的大臣。 |
唱反調 | 發表完全對立的言論;采取對立的舉措。 |
調查研究 | 了解情況,考察分析。 |
班門調斧 | 班: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木匠;調:耍弄。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
千古絕調 | 猶千古絕唱。 |
野調無腔 | 形容言行放肆,沒有禮貌。 |
調停兩用 | 謂居間觀望,騎墻投機。 |
調嘴弄舌 | 調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說人閑話,搬弄是非。 |
遣將調兵 | 見“遣兵調將”。 |
左支右調 | 謂支吾搪塞。 |
唱高調 | 發表似乎高明但脫離實際的論調或說得很好聽而不實際去做。 |
琴瑟不調 | 琴瑟:古樂器名,比喻夫婦。①指琴瑟合奏時,聲音沒有調整得和諧。②比喻夫妻不和。 |
拿腔作調 | 故意裝出特殊的腔調。 |
調朱傅粉 | 調弄、涂抹脂粉。喻刻意修飾。 |
錦瑟華年 | 比喻青春時代。 |
蜜里調油 | 比喻非常親密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