狎雉馴童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漢魯恭宰中牟,以德化民。時郡國螟蝗傷稼,獨不入其境;有母雉將雛過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見《后漢書·魯恭傳》。后因以“狎雉馴童”譽人政績。
出處漢魯恭宰中牟,以德化民。時郡國螟蝗傷稼,獨不入其境;有母雉將雛過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見《后漢書·魯恭傳》。
基礎信息
拼音xiá zhì xùn tóng
注音ㄒ一ㄚˊ ㄓˋ ㄒㄨㄣˋ ㄊㄨㄥˊ
繁體狎雉馴童
感情狎雉馴童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贊譽官員的政績。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狎雉馴童的意思解釋、狎雉馴童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反老還童 | 反: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
返老還童 | 反:扭轉;還:回復原來的狀態。扭轉衰老;回復童年。形容衰老的人恢復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 |
鶴發童顏 | 鶴發:白白的頭發;童顏:紅紅的面色。滿頭白發;面色像孩童一樣紅潤。形容老年人氣色好;有精神。 |
瘦童羸馬 | 羸:瘦弱。體弱的兒童,瘦弱的馬匹。比喻力量單薄。 |
白叟黃童 | 白頭發的老人和黃頭發的孩子。泛指老老少少。 |
兒童走卒 | 走卒:差役。比喻見聞最為淺陋的人。 |
童山濯濯 | 沒有樹木,光禿禿的山。 |
濯濯童山 | 濯濯:光禿的樣子;童:山無草木。沒有樹木,光禿禿的山。 |
童心未泯 | 泯:泯滅。年歲雖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還有著孩子的天真。 |
呼盧喝雉 | 呼、喝:喊叫;盧、雉:古時賭具上的兩種顏色。泛指賭博。 |
淫言狎語 | 見“淫言媟語”。 |
五尺之童 |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稱。 |
家雞野雉 | 雉:野雞。原意是晉庚翼把自己的書法喻為家雞,把王羲之的書法喻為野雞,以示賤近與貴遠。亦比喻風格迥異的書法繪畫等。 |
牛童馬走 | 舊時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馬走,猶仆役。 |
齒豁頭童 | 齒缺發禿。指老態。 |
頭童齒豁 | 童:原指山無草木,比喻人禿頂;豁:缺口。頭頂禿了,牙齒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狀態。 |
桀驁不馴 | 桀:兇暴;驁:馬不馴良;馴:馴服。倔強兇暴不馴服。 |
雉伏鼠竄 | 謂恐懼地躲藏,驚慌地逃竄。 |
雉頭狐腋 | 以雉頭狐腋做成的裘衣。形容穿著講究,生活奢侈。 |
返老歸童 | 見“返老還童”。 |
二童一馬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時代的好友。 |
反老成童 | 反:同“返”,歸,還。道教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
黃童白顛 | 見“黃童白叟”。 |
淫朋狎友 | 不正派的親密朋友。 |
童牛角馬 | 童牛:沒有角的牛;角馬:長角的馬。比喻不倫不類的東西。也比喻違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
童顏鶴發 | 顏:臉色。仙鶴羽毛似雪白的頭發,孩子似的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
桀驁難馴 | 謂兇悍倔強,難以馴服。 |
童男童女 | 未婚的少男少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