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瑜握瑾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
出處明·徐獻忠《唐詩品》:“朔氣縱橫,壯心落落,抱瑜握瑾,沉浮閭巷之間?!?/p>
基礎信息
拼音bào yú wò jǐn
注音ㄅㄠˋ ㄩˊ ㄨㄛˋ ㄐ一ㄣˇ
感情抱瑜握瑾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的品德。
英語carrying fems in one\'s bosom and grasping valuables in one\'s hands--said of a man of scholary virtu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抱瑜握瑾的意思解釋、抱瑜握瑾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沐三握發 | 沐:洗頭。洗一次頭要停頓三次。形容渴求賢才,謙恭下士。 |
三吐三握 | 《史記 魯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焙笠浴叭氯铡睘榍筚t殷切之典。 |
臨時抱佛腳 | 原意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后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猝張羅為“臨時抱佛腳”。 |
以直抱怨 | 別人對自己有仇怨,自己以大公無私的態度對待之。 |
傾抱寫誠 | 謂推誠相待。 |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 形容刻苦自勉。 |
別抱琵琶 | 別:另外。指移情他人或改嫁 |
吐哺握發 | 哺:口呂咀嚼著的食物。吃飯時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頭時多次把頭發握在手中。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 |
吐食握發 | 同“吐哺握發”。 |
吞紙抱犬 | 吞紙充饑,抱犬御寒。形容家貧好學。 |
周瑜打黃蓋 | 兩相情愿。 |
大權在握 | 手中掌握有很大權力。 |
太阿在握 | 太阿:泰阿,寶劍名;握:執持。比喻掌握權柄。 |
守缺抱殘 | 亦作“守闕抱殘”。守住殘缺的東西不放。比喻泥古守舊,不思變革。 |
守闕抱殘 | 見“守缺抱殘”。 |
尺瑜寸瑕 | 大塊美玉而小有疵病。比喻良才而有小缺點。 |
尾生抱柱 | 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典出《莊子·盜跖》。后用以比喻堅守信約。 |
左擁右抱 | 形容人姬妾多(多見于舊小說)。 |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 平時:平常;抱佛腳:拜佛。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德以抱怨 | 德:恩德;怨:仇怨,怨恨。以恩德回報仇怨。 |
懷冤抱屈 | 心中有冤屈。 |
懷才抱器 | 見“懷材抱器”。 |
懷才抱德 | 抱:胸懷。既有才學,又有德行。 |
懷材抱器 | 猶言德才兼備。材,才能;器,器度。 |
懷材抱德 | 抱:胸懷。既有才學,又有德行。 |
懷珠抱玉 | 見“懷珠韞玉”。 |
懷瑾握瑜 | 瑾、瑜:美玉。懷里揣著瑾;手里拿著瑜。比喻人具有純潔而優美的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