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繩棋布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形容縱橫整齊。
出處宋·蘇軾《故龍圖閣學(xué)士滕公墓志銘》:“廬舍道巷,引繩棋布。”
基礎(chǔ)信息
拼音yǐn shéng qí bù
注音一ㄣˇ ㄕㄥˊ ㄑ一ˊ ㄅㄨˋ
繁體引繩棋布
感情引繩棋布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diào)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qiáng)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jī)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引繩棋布的意思解釋、引繩棋布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度己以繩 | 繩:糾正,約束。指一定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為合乎法度。 |
引物連類 | 謂引證或引喻某一事物,而連帶及于同類的其它事物。 |
舉棋若定 | 下棋子好像有預(yù)斷。比喻行事沉著果斷。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繩之以法 | 繩:準(zhǔn)繩;引申為制裁;之:代詞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準(zhǔn)繩;給予制裁。 |
引鬼上門 | 比喻招來壞人。 |
繩鋸木斷 | 拉繩作鋸;也能鋸斷木頭。比喻力量雖小;條件雖差;只要堅(jiān)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難辦的事做成。 |
旁征博引 |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證。廣泛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jù)、例證。 |
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救經(jīng)引足 | 經(jīng):自縊,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 |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zhàn)或競技的雙方本領(lǐng)相當(dāng),不相上下。 |
引領(lǐng)翹首 | 引領(lǐng):伸長脖子;翹首:抬頭。伸長脖子,抬著頭。非常盼望的樣子。 |
舉棋不定 | 舉:拿起;拿著。拿著棋子不知道該怎么下。比喻臨事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
引人注目 | 引起別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
引吭高歌 | 引:拉;伸;吭:喉嚨;嗓子。放開噪子;大聲歌唱。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
引狼入室 | 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內(nèi)。比喻自己把壞人或敵人招引進(jìn)來。 |
尺布斗粟 | 比喻兄弟不和。 |
布被瓦器 | 布縫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檢樸。 |
除舊布新 | 布:安排;展開。廢除舊的;建立新的。也作“除舊更新”。 |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zhàn)或競技的雙方本領(lǐng)相當(dāng),不相上下。 |
引經(jīng)據(jù)典 | 引;援解;引用;經(jīng):經(jīng)書;據(jù):依據(jù);典:典籍。引用經(jīng)典著作作為立論的依據(jù)。 |
枝流葉布 | 同“枝布葉分”。 |
開誠布公 | 開誠:敞開胸懷;表示誠意;布公:公正無私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指坦白無私、誠懇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見解。 |
琴棋書畫 | 彈琴、弈棋、寫字、繪畫。常以表示個(gè)人的文化素養(yǎng)。 |
布衣黔首 | 布衣:稱呼平民;黔首:戰(zhàn)國及秦代稱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
翹首引領(lǐng) | 仰起頭,伸長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
引蛇出洞 | 比喻引誘壞人進(jìn)行活動,使之暴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