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焦舌敝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焦:干;敝:破。嘴唇干,舌頭破。形容說話太多,費盡唇舌。
出處漢 趙曄《吳越春秋 夫差內傳》:“焦唇乾舌,苦身勞力,上事群臣,下養百姓。”
例子菲亞又往各自村落,逢人說項,唇焦舌敝,語不離宗,一連跑了一個來月。(清 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二回)
基礎信息
拼音chún jiāo shé bì
注音ㄔㄨㄣˊ ㄐ一ㄠ ㄕㄜˊ ㄅ一ˋ
繁體脣焦舌敝
感情唇焦舌敝是中性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指費盡口舌。
英語talk till one\'s lips become parched and one\'s tongue worn out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唇焦舌敝的意思解釋、唇焦舌敝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口三舌 | 比喻嘮叨、話多。 |
一片焦土 | 形容遭遇火災(或戰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毀的景象。 |
一簧兩舌 | 比喻胡言亂語。 |
七嘴八舌 | 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也比喻讓別人充分發表意見。 |
七舌八嘴 | 同“七嘴八舌”。 |
三寸不爛之舌 |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
三寸之舌 |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
兩面二舌 | 比喻在兩方面挑拔。 |
豐干饒舌 | 豐干:也作封干,唐代僧人名;饒舌:多嘴。不愛說話的人也會多嘴。 |
烏焦巴弓 | 烏:黑色;焦:火力過猛,使東西燒成炭樣。原是《百家姓》中的四個姓氏。比喻燒得墨黑。 |
乖唇蜜舌 | 形容口齒伶俐,慣于說討人喜歡的甜言蜜語。 |
乖嘴蜜舌 | 形容口齒伶俐,慣于說討好人的甜言蜜語。 |
使嘴使舌 | 搬弄口舌。 |
共為唇齒 | 比喻互相輔助。 |
共相唇齒 | 唇齒:比喻關系密切,互相依存。比喻互相依存,有共同的利害關系。 |
努唇脹嘴 | 努:用力伸出或突出;脹:膨脹。形容不歡喜的樣子。 |
勞心焦思 | 費盡心機,苦思焦慮。 |
勞身焦思 | 勞:費;焦:焦急。形容人為某事憂心苦思。 |
千金敝帚 | 比喻自己的東西雖然微賤,卻是十分珍貴的。 |
南蠻鴂舌 | 舊時譏人操難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勞鳥。 |
南蠻鴃舌 | 鴃:即伯勞。原為孟子譏諷楚人許行說話如鳥語。后用以譏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
反唇相稽 | 反唇:回嘴;頂嘴;稽:爭論;計較。受到指責不服氣;抓住對方話把;反過來責問對方。 |
反唇相譏 | 反唇:原指翻嘴唇表示不服氣;引申為頂嘴。譏:諷刺、挖苦、嘲笑。反過嘴來譏諷對方。 |
口干舌焦 | 見“口燥唇干”。 |
口干舌燥 |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熱或說話很多;費盡口舌。 |
口燥唇干 |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話說得很多或費盡口舌。 |
口輕舌薄 | 形容說話刻薄尖酸。 |
同敝相濟 | 猶同惡相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