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蠻鴃舌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鴃:即伯勞。原為孟子譏諷楚人許行說話如鳥語。后用以譏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出處《孟子 滕文公上》:“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例子彼時江以南,為南蠻鴃舌之鄉(xiāng)。清 采蘅子《蟲鳴漫錄》
基礎(chǔ)信息
拼音nán mán jué shé
注音ㄋㄢˊ ㄇㄢˊ ㄐㄩㄝˊ ㄕㄜˊ
繁體南蠻鴃舌
感情南蠻鴃舌是貶義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譏笑南方的語言。
英語with a marked southern accent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diào)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南蠻鴃舌的意思解釋、南蠻鴃舌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口三舌 | 比喻嘮叨、話多。 |
一枕南柯 |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載,淳于棼夢到槐安國,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后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槐安國就是庭前槐樹下的蟻穴。后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場夢幻。 |
一簧兩舌 | 比喻胡言亂語。 |
七嘴八舌 | 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也比喻讓別人充分發(fā)表意見。 |
七舌八嘴 | 同“七嘴八舌”。 |
三寸不爛之舌 |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
三寸之舌 |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
上南落北 | 漫言各處去向,猶言走南闖北。 |
東南之寶 | 謂東南地區(qū)的杰出人才。 |
東南之秀 | 謂東南地方的杰出人才。 |
東南之美 | 謂東南人物中之佼佼者。 |
東南半壁 | 半壁:半邊。指長江中下游及其以東、以南的半邊江山。 |
東南竹箭 | 《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后因以“東南竹箭”比喻優(yōu)秀人才。 |
東南雀飛 | 比喻夫妻分離。 |
東箭南金 | 東方的竹箭,南方的銅,古時都認為是上品。比喻可寶貴的人才。 |
東西南北 | 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
東西南北人 | 指居處無定之人。 |
東西南北客 | 指居處無定之人。 |
東西南朔 | 指居處無定之人。同“東西南北”。 |
兩面二舌 | 比喻在兩方面挑拔。 |
豐干饒舌 | 豐干:也作封干,唐代僧人名;饒舌:多嘴。不愛說話的人也會多嘴。 |
乖唇蜜舌 | 形容口齒伶俐,慣于說討人喜歡的甜言蜜語。 |
乖嘴蜜舌 | 形容口齒伶俐,慣于說討好人的甜言蜜語。 |
使嘴使舌 | 搬弄口舌。 |
北轍南轅 | ①想往南卻駕車向北行駛。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②車子北往南來。喻人行無定跡。 |
北門南牙 | 北門:指羽林諸將;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 |
南人駕船,北人乘馬 | 南方人善于駕船,北方人善于騎馬。指各人均有所長。 |
南冠楚囚 | 南冠:楚國在南方,因此稱楚冠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國囚犯。后泛稱囚犯或戰(zhàn)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