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書識禮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有文化,懂禮貌。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1回:“媳婦雖不敢說知書識禮,然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句俗話,是從小兒聽到大的。”
例子郭沫若《卓文君》第三幕:“文君,你是知書識禮的人,我萬不想出你,替我卓門鬧出這樣傷風敗俗的丑事!”
基礎信息
拼音zhī shū shí lǐ
注音ㄓ ㄕㄨ ㄕˊ ㄌ一ˇ
繁體知書識禮
感情知書識禮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有修養。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知書識禮的意思解釋、知書識禮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草木知威 | 連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勢極大。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
一葉知秋 | 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已經來臨。比喻由細微的跡象可以預料出事物的發展趨向。 |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四海之內都會有知心朋友;盡管遠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鄰一樣。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遠也親近。海內;四海之內;古時候認為中國四周都是海;把國內稱為海內;現泛指世界。天涯:天邊;比鄰:緊靠的邊鄰。 |
書通二酉 |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據說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見《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后因以此為喻。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識文斷字 | 知曉文字。 |
老馬識途 | 識:認得;途:路。老馬能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年紀大的人;富有經驗。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泛指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貧乏。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說的人,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聽的人,沒有一句話不接受。 |
彬彬有禮 |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
有膽有識 | 既有膽量又有見識。 |
見多識廣 | 識: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廣。形容資格較老;經驗豐富;知識廣博。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四書五經 |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
明知故問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卻還要故意問別人。 |
年少無知 | 年紀小,不懂事。 |
視微知著 | 看到細微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
仰屋著書 | 仰:臉向上;著:寫。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梢酝ㄟ^推想而了解真相。 |
廢書而嘆 |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
不得而知 | 得:能夠。無從知道。 |
識字知書 | 謂有文化知識。 |
倦鳥知還 |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