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田詞五首》拼音版
宋代:王禹偁
畬田詞五首
上雒郡南六百里,屬邑有豐陽、上津,皆深山窮谷,不通轍跡。其民刀耕火種,大抵先斫山田,雖懸崖絕嶺,樹木盡仆,俟其干且燥,乃行火焉。火尚熾,即以種播之。然后釀黍稷,烹雞豚,先約曰:“某家某日,有事于畬田。”雖數(shù)百里如期而至,鋤斧隨焉。至則行酒啖炙,鼓噪而作,蓋劇而掩其土也。掩畢則生,不復耘矣。援桴者有勉勵督課之語,若歌曲然。且其俗更互力田,人人自勉。仆愛其有義,作《畬田詞》五首,以侑其氣。亦欲采詩官聞之,傳于執(zhí)政者,茍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辟矣。其詞俚,欲山甿之易曉也。大家齊力斫孱顏,耳聽田歌手莫閑。各愿種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滿青山。殺盡雞豚喚劚畬,由來遞互作生涯。莫言火種無多利,樹種明年似亂麻。數(shù)聲獵獵酒醺醺,斫上高山亂入云。自種自收還自足,不知堯舜是吾君。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刀耕豈有偏?愿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畬田鼓笛樂熙熙,空有歌聲未有詞。從此商於為故事,滿山皆唱舍人詩。宋代·王禹偁的簡介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
? 王禹偁的詩(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