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賦落葉詞見示感和”譯文及注釋
譯文
寒蟬在殘敗的臺階間悲鳴,風吹樹葉如蝴蝶般翩翩落下,只留下空空的枝條,與如飛蓬般飄零的人同病相憐。那一片離開了身軀的魂魄,在夕陽下搖曳如夢轉成煙,愈難追尋。芬芳的御溝是當年紅葉題詩流傳的地方,那被拋棄的禁宮花朵,年年都憔悴不堪。嚴寒的征兆已迫近了,再加上宮中皇帝思念愛妃的凄婉樂曲,都寄托給這寒蟬的悲鳴了。
昔日同巢鸞偶相依戀的緣分再也沒有了,黃葉正面對著嚴霜、金井的摧折,一切纏綿情絲都被迫斬斷、拋棄了。在回旋的風中起舞,才知道此生所經受的種種恩澤與怨恨都是無因而起,不由自主。天色陰郁,洞庭湖上波瀾壯闊,沉沉的夜幕下,離情別恨在湘妃的弦音中回蕩。這木葉飄逝的悲劇啊,若是飄到了空山中,切莫再去惦念、問訊那啼血的杜鵑了。
注釋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辛丑,即光緒二十七年(1901)。味聃,洪汝沖,字味聃,湖南寧鄉人,清末詞人,有《候蛩詞》、《蛻庵詞稿》。落葉詞,《聲聲慢·落葉》:“銀瓶墜水,金谷飄煙,西風一葉驚秋。鳳宿鸞棲,等閑搖落颼颼。春工剪裁幾費,肯隨波,流出宮溝。吹夢緊,問人間何世,半晌淹留。連理桃根猶在,甚花難蠲忿,草不忘憂。浸玉寒泉,昭陽往事今休。哀蟬莫彈幽怨,怕稠桑、無語凝眸。誰認取,滿荒郊都是亂愁?!?/p>
鳴螀:螀,寒蟬,古人認為叫聲悲哀。
頹墄:殘敗的臺階。
吹蝶空枝:像蝴蝶一樣飛舞的落葉。
飄蓬:飄飛的蓬草,比喻無常的命運。
一片離魂二句:用倩娘離魂典故。據陳玄祐《離魂記》記載,張倩娘與表兄王宙本有婚約,在父悔婚后抑郁成疾,以致魂魄離開身體去追隨王宙。在此既指離枝飄逝的葉魂,又寓逝去珍妃的芳魂。夢成煙,意為往事都如夢如煙不可追尋。陳文述《感舊》詩“往事回已十
香溝舊題紅處二句:用紅葉傳詩的典故。古代有不少這類典故,大意都是久困深宮的宮女,在落葉上寫下寄托懷春意的詩篇,放入御溝隨水后為外人拾得,由此引發一系列悲歡離合的事。此處用此典,正契合于落葉、宮禁、帝妃愛情的主題,是珍妃在冷宮中凄苦幽禁生活的寫照。禁花,兼指典故中久困的宮女與現實中的珍妃。禁,有宮禁與幽禁雙重含義。
寒信:嚴寒將至的征兆。
又神宮凄奏二句:用《落葉哀蟬曲》的典故。據王嘉《拾記》載,漢武帝在寵妃李夫人逝世后,思念不已。在泛舟池上時,令女伶唱其自度曲,面對落日、凄奏、涼風,觸景傷情,因賦《落葉哀蟬曲》。在此寓光緒對珍妃的思念。哀蟬既呼應上文的因寒冷而悲鳴的“鳴螀”,又能兼指《落葉哀蟬曲》。
終古巢鸞無分:意為帝后往昔恩愛的緣分再也沒有了。巢鸞,在愛巢中相依的鸞偶。鸞鳥是鳳凰的一種,常寓后妃,又常以鸞儔寓愛侶。無分,沒有緣分。
飛霜金井:用黃葉被嚴霜金井吞噬,喻珍妃在慈禧逼迫下墮井而亡。化用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詩意。
起舞回風二句:起舞回風,用李賀《殘絲曲》“落花起作回風舞”詩意。用在風中流轉不定的無常命運,喻珍妃在宮中寵辱都不由自主的命運。無端,無緣無故,突顯她任人擺布的無辜和無奈。
天陰洞庭波闊二句:用湘妃典故。相傳舜帝晚年在一次南巡中去世,葬于蒼梧。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與痛哭,眼淚灑在竹子上形成難以磨滅的斑紋,成為斑竹。最終二妃躍入湘江殉情,葬于洞庭湖中君山,化作湘水之神——湘妃。湘弦,唐代錢起在著名的《湘靈鼓瑟》詩中稱世傳湘妃善于鼓瑟,弦音凄苦怨慕,寄了對舜的思念。此詞用珍妃比湘妃。
搖落事:即如宋玉《九辯》所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在此用秋葉的飄逝喻珍妃之死。
向空山休問杜鵑:珍妃的魂魄不要再去惦念、詢問光緒帝,以免得知他不幸的處境,會更為憂愁??丈?,幽靜少人跡的山林。杜鵑,相杜鵑杜為戰國時蜀王杜宇(號望帝)死后所化,啼聲凄切,淚盡繼之以血。在此用杜鵑寓遭受亡國危機的光緒帝。用皎然《秋晚宿破山寺》“秋風落葉滿空山”與何應龍《傷春》“欲向空山問杜鵑”詩意。
“聲聲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賦落葉詞見示感和”鑒賞
賞析
詞序中的辛丑,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前一年為庚子,即光緒二十六年(1900),德、奧、美、法、英、意、日、俄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據《清史稿》卷二四《德宗本紀》: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西太后和光緒自西安還京,并以珍妃上年殉節宮中,追晉貴妃”。所謂“殉節”,實是諱飾之詞,西太后在逃離北京前,曾下令將珍妃推墜于宮井之中。洪汝沖的原詞就作于這年的十一月。洪汝沖,字味聃(dan),湖南寧鄉人,有《候蛩詞》、《蛻庵詞稿》。洪汝沖《聲聲慢·落葉》:“銀瓶墜水,金谷飄煙,西風一葉驚秋。鳳宿鸞棲,等閑搖落颼颼。春工剪裁幾費,肯隨波,流出宮溝。吹夢緊,問人間何世,半晌淹留? 連理桃根猶在,甚花難蠲忿,草不忘憂。浸玉寒泉,昭陽往事今休。哀蟬莫彈幽怨,怕稠桑、無語凝眸。誰認取,滿荒郊都是亂愁?!睆櫞暹@首詞是和作,確如龍榆生銓釋:“此為德宗還宮后恤珍妃作”(《近三百年名家詞選》)。
上片開端三句:“鳴螀頹墄,吹蝶空枝,飄蓬人意相憐”,就給人帶來一股悲涼氣氛。螀(jiang),寒蟬。墄(ce),臺階。頹墄,毀壞的臺階。蓬,蓬草。秋日枯萎,隨風而飛。寒蟬鳴叫于毀壞的宮殿臺階之中,悲聲哀景,映襯出劫后宮苑的荒涼景象。樹葉紛紛墜飛,有如蝴蝶飛舞,剩下滿目空枝。蝴蝶本與春風為伴,而在使生命凋零的秋風中,只有萎落、飄亡! 肅殺的氣氛,美麗的形象,既切落葉詞題,其中又隱現著珍妃的影子?!帮h蓬人意相憐”,指光緒離京出逃如蓬草飄飛,也是指光緒在西太后的威迫下難以自主。相憐,說光緒對推墜井下死去的珍妃蘊含無限的憐愛之情,是深探心曲之辭。“一片離魂,斜陽搖夢成煙”,在光緒眼中,死去的珍妃有如一片離魂似的落葉,當年共處的往事昔情,歷歷難以忘懷,樓空人去,恍然如夢,在斜陽冉冉之中,如夢的往事舊情搖漾不已,隱約而又迷茫。 “香溝舊題紅處,拚禁花、憔悴年年”,回憶當年與珍妃相愛情景。香溝題紅,唐范攄《云溪友議》記載,唐宣宗時,盧渥赴京應舉,偶臨御溝,拾得紅葉,上有題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焙笮诜懦霾糠謱m女,渥得一人即題詩紅葉上者。這里用以指光緒與珍妃兩情眷好,似由天定。但珍妃不為西太后所喜,這里以“禁花”,即宮禁中的花,代指珍妃,“憔悴年年”,暗示珍妃為西太后所忌,心境極為抑郁。結尾的“寒信急,又神宮凄奏,分付哀蟬”三句,寒信,寒冷的信息,指秋風。神宮,指光緒所居的宮殿。三句寫秋風勁急,落葉紛墜,簌簌有聲,如同凄涼的音樂。王子年《拾遺記》記載:漢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賦《落葉哀蟬曲》。詞中的“凄奏”、“哀蟬”,暗指此曲,反映光緒思念珍妃的凄涼心情,身分、感情相合,而又時時不忘緊切落葉詞題。至此,秋風聲,落葉聲,哀蟬聲,以及心中懷念逝去者的痛苦心聲,融化為充塞天地的悲聲。
下片“終古巢鸞無分,正飛霜金井,拋斷纏綿”三句,曲折道出珍妃被推墜宮井事。本想與珍妃相愛終老,卻哪知無此緣分,原因在金井飛霜,隱約吐露了西太后的殘酷無情,珍妃的逼墜井中的慘痛情事,從此被迫割斷了與珍妃的纏綿情緣?!捌鹞杌仫L,才知恩怨無端”,表面上寫落葉在旋風中飄揚如同起舞,實際上則是寫光緒回憶與珍妃的歌吟生活,而這一切都成為永難返回的過去,追尋根源,不由感嘆無端的恩怨造成了多少人間憾恨?!疤礻幎赐ゲㄩ?,夜沉沉、流恨湘弦”,用《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詩意,切合秋深落葉題旨,同時更包含著《湘夫人》一詩中所抒寫的人天悠隔的痛苦,那如夢、如云、如彩云、如落葉,如曇花的一現,那令人空惘、惆悵的幻滅之感,那浩茫難平的情思,正象那洞庭湖水一樣。孟郊《湘弦怨》詩:“湘弦少知音,孤響空踟躕”。這里作者把廣闊的洞庭湖水、人天永隔的幽怨,與繁聲促節的湘弦音聲組合在一起,融化為一曲綿綿不盡的流恨,陰陰天宇,沉沉夜色,形象地染繪出一幅色彩陰暗的畫面,籠罩著濃重的悲劇氣氛。最后以“搖落事,向空山、休問杜鵑”結尾,“搖落”二字,總結全詞,揭破題旨。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其實,搖落又豈止是草木,人生的生死、盛衰,愛情的聚散、悲歡,何嘗不是如此! 這樣的深悲巨痛,刻骨銘心,時刻難忘,就如空山杜鵑不停止地泣血哀啼,吐訴不盡內心郁結蘊藏的哀傷。
全詞緊扣落葉,但又不拘滯于表面的詠物,而是借落葉詠嘆光緒與珍妃的悲劇,就光緒而言,他雖貴為天子,但卻保護不了自己寵愛的妃子,在西太后的淫威下,眼睜睜地看著珍妃被活活的逼死井中,這既是帝運的衰落,實際上也是整個封建帝制的衰亡。作者將落葉的形象與珍妃的悲慘遭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落葉的飄零墜落之中,隱藏著珍妃的可憐影子。
朱祖謀簡介
清代·朱祖謀的簡介

朱祖謀(1857年—1931年),,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號漚尹,又號彊村,浙江吳興人。光緒九年(1883)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因病假歸作上海寓公。工倚聲,為晚清四大詞家之一,著作豐富。書法合顏、柳于一爐;寫人物、梅花多饒逸趣。卒年七十五。著有《彊村詞》。
...〔? 朱祖謀的詩(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