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燭新·花穿簾隙透”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園中的花香穿過竹簾縫隙飄入室內,給室中的她帶來了春的信息。可是這時在室中獨處的她,卻仍舊需要向夢中去頻頻尋覓那春天的消息,并且酌飲醇酒借以打發白天無聊的孤獨時光。她漫步到園中竹林時,隨手在幼竹枝上用指甲仔細地掐上“相思”兩字。觸景生情,她不由得流下了粉淚,沾濕了身上苧麻布制的衣服袖子。翻點著舊物,見到了這個五彩帕頭,就回憶起曾與贈帕頭的愛人在繁華的街頭上分別時的情景。兩個人分手雖已很久,打開帕頭見到里面包著的紅花雖也枯萎多時,可是仿佛花的香氣仍舊留在這帕頭里面。登樓后手扶闌干,她眺望著江上一帆接一帆的歸舟。
從前,郎君在家中的時候,有一回兩個人同坐在西窗下,情意綿綿地秉燭夜話,事后兩人又在灑有濃香的羅帳中纏綿至曉。起床后,男人問起她:“你什么時候又有了身孕?”她邊穿著寬大的絹制孕婦服,邊回憶著說:“記得那是在我懶于繡花,盡想著酸食吃的時候吧。”當她從回憶中驚醒后,又對眼前的孤獨倍感哀怨,因此感嘆:“生男孩還是生個女孩子好啊。因為男孩子長大后,他又會步他父親的后塵出門去闖蕩世界,久不歸家的。但是,這種氣話如今還能向誰去訴說呢?看來我只好說給籠中的畫眉鳥聽了。”
注釋
玉燭新:詞牌名。《爾雅》云:“四時和謂之玉燭”,故取以為詞牌名。雙調,一百零一字,上片九句六仄韻,下片九句五仄韻。上下片第二句皆上一下四句法,上片第七句宜用上一下六句法。此首前段九句五仄韻,后段九句六仄韻。
嫩篁:幼竹。
粘:一本作“沾”。綀:粗絲、粗葛織的布。一本作“練”。
章臺:漢代長安的章臺街,此處多歌樓妓館。
逗:到,趁,臨。
素紈:細白的薄綢。代指扇。
繡懶思酸:指苦夏或妊娠反應。
蘭清蕙秀:一本作“□蘭清蕙”。蘭蕙,均為香草,喻女子的美麗聰慧。
娥眉螓首:指女子寬額秀眉之美。《詩經·衛風·碩人》:“螓首娥眉,巧笑倩令,美目盼兮。”螓,額寬正的似蟬而小的昆蟲。峨眉,蠶之觸角細長彎曲。
金籠:華貴的鳥籠。
春簧:黃鶯悅耳的鳴聲。簧,一本作“篁”。
“玉燭新·花穿簾隙透”鑒賞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純以白描手法描繪出了一位少婦思春、相思的纏綿情態;下片全系少婦的回憶。全詞首尾銜接,以少婦的身份懷春、思春,又自怨自艾,將這位少婦的春情渲染得淋離盡致。
首韻從窗外之花展開筆墨,寫花之香氣穿過珠簾縫隙透人室內。用一個“穿”字,將全詞精神轉入室內人事。二韻,寫人事活動,“向”字統領兩句,言日間飲酒,夜晚春眠,此為逆筆,回顧昔日共同生活之情景。“嫩細掐”一的,轉筆到眼前,寫對愛姬的思念之情賞回不絕,花園內,那幼竹上曾有自己用指甲刻下的思念詩句,那紛紛飄墜的花粉,點點斑斑粘在粗衣上像是相思字隱隱約約。這兩句寫相思情,有實有虛,無論是幼竹還是落花都滿含著深情。尤其“墮粉”一句,更用擬人手法,將人之情賦予物上,可見出情之深。“相思字”三字點出題旨。“章臺別后”韻,寫別后之狀,“章臺”點出愛姬出身于歌樓妓館,此以“章臺”代指愛姬。此韻寫別后,詞人展示姫所贈之繡物,睹物思人,不勝惆悵。“紅蔫香舊”點出愛姬已離去多時,“紅”“香”呼應首韻之“花”與三韻中的“墮粉”。“應數歸舟”一韻,盼愛姬歸來然而過盡千帆皆不是,這不禁令人滿懷愁緒地凝視閹外翠柳,聽那畫眉婉轉而更思念愛姫。
過片“移燈夜語西窗”一韻,轉筆回溯昔日情事。“移燈夜語西窗”一句,化用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共話巴山夜雨時”,回想昔日剪燭夜話時纏綿親切之狀。“逗曉帳迷香”句,化用周邦彥《風來朝》:“逗曉看嬌面。小窗深,弄明未遍。”言天將曉時,喜看嬌妾臥于羅帳中的嬌媚之態。“問何時又”一句,以設問句道出了昔日情愛不再的感慨。“素紈乍試”一韻,繼續回憶兩人昔日的愿愛生活。“素紈”即“紈素”,指扇子,“乍試”言季節,當是初夏之時,“還憶是、繡懶思酸時后”寫愛姬在初夏時,有了倦懶、思酸的妊娠反應。“蘭清意秀”二韻,又轉筆寫今日的思念。將愛姬之美貌動人,化用《詩?衛風·碩人》:“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來表達。寫她有寬正的頭額,細彎的蛾眉,顧盼多情的美目,巧倩的笑靨,這一切都難以忘懷。甚至連那清秀如蘭蕙的聰明美麗的女子都比她不上。這里不僅用化典方法,而且用對比方法來稱頌愛姬,可見情之深,意之重。“誰訴與”一韻,在結尾處一個轉筆寫到今日傷別之情,這內心的傷悲向誰傾訴,只有那金籠中的黃鶯鳴囀似乎可以應和啊。此是空際轉身法,由高峰轉到低谷,感人至深。
全詞時空變化多,然脈絡井井。一二韻憶昔日“銷春”“延晝”之美況;三韻轉筆寫今日別后相思;四韻繼寫睹物傷情;五韻寫盼歸的癡情。過片,六韻逆筆寫昔日恩愛之情;七韻繼寫昔日情事;八韻寫今日回想愛姬之美好;九韻寫今日無處訴說傷別之悲。善于煉字煉意,筆觸細膩、新穎、生動形象。如“花穿簾隙透”一個“穿”字,由花之香展筆引入室內人事,筆墨簡練而形象。“嫩篁細掐”的一個“掐”字,將愛得刻骨銘心的情態勾畫得人木三分。如“相思字、墮粉輕粘練袖”以虛筆寫相思,既空靈又真摯。如“紅蔫香舊”將人已久去,再睹舊物的感受,以新穎形象的詞語表達。在創新詞上除“紅蔫香舊”外,還有“繡懶”“畫闌眉柳”“春簧細奏”等等,其創造新詞的功力頗為前人稱許,清馮煦曰:“詞家之有文英,如詩家之有李商隱。”(《蒿庵論詞》)清彭孫遹《金粟詞話》云:“夢窗之詞雖琱繢滿眼,然情致纏綿。”
創作背景
這首詞為憶姬之詞。吳文英與蘇姬情愛最篤,但吳文英卸幕離職,遷居杭州以后,蘇姬離去,于是他寫下了許多詞作憶念蘇姬,此當為其中之一。
吳文英簡介
宋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吳文英的詩(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