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
篳路藍縷 (篳路藍縷)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ì lù lán lǚ,篳路藍縷是中性詞。。。。。
拼音讀音
拼音bì lù lán lǚ
怎么讀
注音ㄅ一ˋ ㄌㄨˋ ㄌㄢˊ ㄌㄩˇ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例子篳路藍縷,孫公既開其先;發揚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東藩、許廑父第九回《民國通俗演義》)
正音“篳”,不能讀作“bǐ”。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辨形“藍”,不能寫作“籃”。
英語endure great hardships in pioneer work
※ 成語篳路藍縷的拼音、篳路藍縷怎么讀由CNDU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拼音
※ 與(篳路藍縷)相關的成語及拼音:
青出于藍 | 青:靛春;藍:蓼藍;一種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從蓼藍草中煉出來;但顏色比蓼藍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 |
一路風塵 | 形容旅途辛苦。 |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形容無路可走的窘迫處境。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比喻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
陌路相逢 | 與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
窮家富路 | 指居家應節儉,出門則要多帶盤纏,免遭困窘。 |
杜絕言路 | 杜絕:斷絕,阻塞;言路:進言之路。堵塞和斷絕一切進言之路,指不納諫言。 |
投石問路 |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借以探測情況。后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經過。一定要經過的道路。 |
路無拾遺 | 見“路不拾遺”。 |
千絲萬縷 | 縷:線。千根絲;萬條線。形容兩者之間密切而復雜的聯系。 |
分路揚鑣 | 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狹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
慌不擇路 | 勢急心慌,顧不上選擇道路。 |
絕路逢生 | 形容在最危險的時候得到生路。 |
廣開言路 | 盡量創造使人們能充分發表意見的條件。 |
角巾東路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意謂辭官退隱,登東歸之路。后用以為歸隱的典故。 |
路見不平,拔刀相救 | 在路上遇見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見義勇為。 |
車到山前必有路 | 比喻到時候總有辦法可想。 |
篳路襤褸 | 形容開創新事業的艱難。 |
逢山開路 | 形容不畏艱險,在前開道。 |
開路先鋒 | 原指軍隊中的先行分隊;他們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后行的大部隊創造行軍作戰的條件。后泛指行動、事業的先行者、帶頭人。 |
留后路 | 比喻辦事時為防失敗而預留退路。 |
輕車熟路 | 駕輕車;走熟路。比喻對某種工作很熟悉;干起來不費力。 |
末路窮途 | 窮途:處境困窘。無路可走。比喻處境極端困難。 |
冤家路窄 | 冤家:仇人。仇人在狹路上相遇;來不及回避。 |
最近成語拼音查詢:篳路藍縷的拼音(bì lù lán lǚ) 南鷂北鷹的拼音(nán yào běi yīng) 色衰愛弛的拼音(sè shuāi ài chí) 事無二成的拼音(shì wú èr chéng) 穿楊貫虱的拼音(chuān yáng guàn shī) 千章萬句的拼音(qiān zhāng wàn jù) 百卉含英的拼音(bǎi huì hán yīng) 秋高氣和的拼音(qiū gāo qì hé) 威望素著的拼音(wēi wàng sù zhù) 作好作歹的拼音(zuò hǎo zuò dǎi) 橙黃橘綠的拼音(chéng huáng jú lǜ) 另有企圖的拼音(lìng yǒu qǐ tú) 盛德遺范的拼音(shèng dé yí fàn) 牢什古子的拼音(láo shí gǔ zi) 挈瓶之知的拼音(qiè píng zhī zhì) 流水朝宗的拼音(liú shuǐ cháo zōng) 粉妝銀砌的拼音(fěn zhuāng yín qì) 別開生面的拼音(bié kāi shēng miàn) 批隙導窾的拼音(pī xì dǎo yín) 戰不旋踵的拼音(zhàn bù xuán zhǒng) 清濁同流的拼音(qīng zhuó tóng liú) 如原以償的拼音(rú yuán yǐ cháng) 涸鮒得水的拼音(hé fù dé shuǐ) 恣心縱欲的拼音(zì xīn zòng yù) 便辭巧說的拼音(biàn cí qiǎo shuō) 更多成語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