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 (拔山摃鼎)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á shān gāng dǐng,拔山扛鼎是中性詞。。。。。
拼音讀音
拼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怎么讀
注音ㄅㄚˊ ㄕㄢ ㄍㄤ ㄉ一ㄥˇ
出處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庇郑骸坝谑琼椡跄吮杩犊?,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p>
例子漢祖入關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過人。(宋 邵雍《皇極經世緒言》第二卷)
正音“扛”,不能讀作“gàng”。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力氣極大。
辨形“鼎”,不能寫作“頂”。
英語great in strength
※ 成語拔山扛鼎的拼音、拔山扛鼎怎么讀由CNDU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拼音
※ 與(拔山扛鼎)相關的成語及拼音:
一代鼎臣 | 見“一代宗臣”。 |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 蔽:遮擋;泰山:山名。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一葉迷山 | 意謂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 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一山不藏二虎 | 比喻兩人不能相容。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蔽:遮蓋;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一毛不拔 | 連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來。形容為人十分吝嗇;自私。 |
一言九鼎 | 一句話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決定作用的言論或意見。 |
萬水千山 | 萬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艱難遙遠。 |
三分鼎立 |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
三分鼎足 |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三山五岳 |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
三牲五鼎 | 舊時形容祭品豐盛。后來也形容食物美好。 |
三足鼎立 |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足;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
上樹拔梯 | 比喻引誘別人上前而斷絕他的退路。 |
不拔一毛 | 形容非常吝嗇。 |
不拔之志 | 比喻意志堅決,不可動搖。 |
不攻自拔 | 拔:攻破。不用攻擊就自動破滅。形容情節、論點虛謬,經不起反駁。 |
不能自拔 | 拔:擺脫。不能將自己拔出來。指陷進很深的境地;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 |
不識廬山真面目 | 廬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認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質。 |
不識泰山 | 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
丘山之功 | 比喻功績偉大。 |
叢山峻嶺 | 無數高大險峻的山嶺。 |
東山之志 | 指隱居的念頭。 |
東山再起 | 東晉時謝安退職后曾在會稽東山隱居(今浙江上虞縣);后來又出任要職?,F以此比喻隱退后再度任職或失勢后又重新得勢。 |
東山復起 | 同“東山再起”。 |
東山高臥 | 比喻隱居不仕,生活安閑。 |
中山狼 | 比喻恩將仇報,忘恩負義的人。 |
最近成語拼音查詢:拔山扛鼎的拼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通財之誼的拼音(tōng cái zhī yì) 鴻圖華構的拼音(hóng tú huá gòu) 三親六眷的拼音(sān qīn liù juàn) 慢條絲禮的拼音(màn tiáo sī lǐ) 豚蹄穰田的拼音(tún tí ráng tián) 駐景揮戈的拼音(zhù jǐng huī gē) 手慌腳亂的拼音(shǒu huāng jiǎo luàn) 琢玉成器的拼音(zhuó yù chéng qì) 引以為恥的拼音(yǐn yǐ wéi chǐ) 鑿鑿可據的拼音(záo záo kě jù) 鑿鑿有據的拼音(záo záo yǒu jù) 截發留賓的拼音(jié fā liú bīn) 吐食握發的拼音(tǔ shí wò fā) 洞心駭目的拼音(dòng xīn hài mù) 洞心駭耳的拼音(dòng xīn hài ěr) 跂予望之的拼音(qì yǔ wàng zhī) 疾風掃落葉的拼音(jí fēng sǎo luò yè) 痛徹心腑的拼音(tòng chè xīn fǔ) 挈瓶之知的拼音(qiè píng zhī zhì) 挈瓶小智的拼音(qiè píng xiǎo zhì) 禮奢寧儉的拼音(lǐ shē níng jiǎn) 從長商議的拼音(cóng cháng shāng yì) 大奸似忠的拼音(dà jiān sì zhōng) 恤孤念苦的拼音(xù gū niàn kǔ) 更多成語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