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
詞語解釋
巖石
由一種或通常由兩種以上礦物所組成的固結或不固結的礦物體,其一部分是生物成因的(如煤),在自然界大量存在,構成地殼的很大一部分。
英rock;
翻譯
- 英語 rock
- 德語 Fels, Gestein (S, Geol)?
- 法語 roche
引證解釋
高大的石塊;大石塊。
引《史記·高祖本紀》:“高祖 即自疑,亡匿,隱於 芒 碭 山澤巖石之間。”
南朝?梁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其上則隱於篇肆之間,臥於巖石之下。”
清?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蘇州 滄浪亭 ﹞巖石玲瓏,水木清美,遂為城中名勝之冠。”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第二天大早,她就被海浪拍打著巖石的聲音催醒了。”比喻重臣。
引語出《詩·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 師尹,民具爾瞻。”
宋?曾鞏 《與北京韓侍中啟》:“自避遠於煩機,久淹回於外服,宜從嚴石之望,趣正袞衣之歸。”
宋?蘇舜欽 《聞京尹范希文等謫官》詩:“大議搖巖石,危言犯采旒。蒼黃出京府,憔悴謫南州。”指構成地殼的礦物的集合體。分火成巖、水成巖和變質巖三大類。
國語辭典
巖石
構成地球外殼的礦物集合體。可分為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三種。是地球上巖石圈的主要物質。
網絡解釋
巖石 (地質體)
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和天然玻璃組成的,具有穩定外形的固態集合體。由一種礦物組成的巖石稱作單礦巖,如大理巖由方解石組成,石英巖由石英組成等;有數種礦物組成的巖石稱作復礦巖,如花崗巖由石英、長石和云母等礦物組成,輝長巖由基性斜長石和輝石組成等等。沒有一定外形的液體如石油、氣體如天然氣以及松散的沙、泥等,都不是巖石。[1]
巖石是組成地殼的物質之一,是構成地球巖石圈的主要成分。其中,長石是地殼中最重要的造巖成分,比例達到60%[2],石英則是數量第二多的礦石。
巖石根據其成因、構造和化學成分分類,大多數巖石含有二氧化硅(SiO2),而74.3%的地殼成分都是后者。巖石中硅的含量是決定巖石屬性的重要因素之一[3]。
巖石是人類早期工具的重要來源,在人類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人類的第一個文明時期被稱為石器時代。巖石一直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重要材料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