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
詞語解釋
天理
自然法則;天道,天然的組織結(jié)構(gòu)。
例依乎天理。——《莊子·養(yǎng)生主》
英natural's law;
宋代的理學(xué)家認(rèn)為封建倫理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法則,把它叫做“天理”
英heavenly principles; moral principles;
道義。
英moral principles; morality;
天性。
英nature; natural instincts;
翻譯
- 英語 Heaven's law, the natural order of things
引證解釋
天道,自然法則。
引《莊子·天運(yùn)》:“夫至樂者,先應(yīng)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
南朝?梁 江淹 《知己賦》:“談天理之開基,辯人道之始終。”
宋?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大字寺園》:“其水其木,至今猶存,而曰堂曰亭者,無復(fù)彷彿矣!豈因於天理者可久,而成於人力者不可恃邪?”宋 代理學(xué)家把封建倫理看作永恒的客觀道德法則,稱“天理”。
引宋?朱熹 《答何叔京》之二八:“天理只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之件數(shù)。”
泛指道義。
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自道神鬼莫測(cè),豈知天理難容?”
《紅樓夢(mèng)》第六八回:“嬸娘怎么樣待你?你這么天理"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e40de3a4e>沒天理,沒良心!”洪深 《貧民慘劇》第三幕:“天理良心,做這種的事情!”猶天性。
引《禮記·樂記》:“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jié),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
孔穎達(dá) 疏:“理,性也,是天之所生本性滅絶矣。”
晉?葛洪 《抱樸子·道意》:“誘于可誘而天理滅矣。”星名。
引《隋書·天文志上》:“魁中四星,為貴人之牢,曰天理也。”
國語辭典
天理
倫常的法則。
引《史記·卷一一一·衛(wèi)將軍傳》:「匈奴逆天理,亂人倫,暴長虐老,以盜竊為務(wù)。」
《西游記·第三〇回》:「你要?dú)⒕蜌⒘宋依仙常豢赏骱ζ饺耍筇?em>天理。」自然的道理。
引《莊子·養(yǎng)生主》:「方今之時(shí),臣以神遇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網(wǎng)絡(luò)解釋
天理
天理,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法門;儒家理學(xué)的天理是道德神學(xué),同時(shí)成為儒家神權(quán)和王權(quán)的合法性依據(jù);亦指自然的法則;猶言天道。《禮記·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dòng),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惡形焉。好惡無節(jié)于內(nèi),知誘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jié),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是故強(qiáng)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yǎng),老幼孤獨(dú)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南朝 梁江淹《知己賦》:“談天理之開基,辯人道之始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