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分段注釋】
求古尋論:猶言尋求探討古事古論。
散慮:排解、遣散思慮雜念。
逍遙:也作消搖,悠游自得的樣子。
欣奏累遣:奏欣遣累。奏,進。欣,歡悅。遣,排除。累,拘系,勞累。
戚謝歡招:謝戚招歡。謝,辭絕。戚,憂傷。招,招致,引來。歡,開心。
【翻譯】
尋求古籍,思考至理名言,就能排除雜念,活得自在逍遙。
歡喜之情產生了,憂慮就消解了;謝絕了悲戚之情,歡樂自然就到來了。
【解讀】
本小節著重強調的是做人必須要理解人生的真諦,找到快樂的源泉,度過美滿的一生。
什么才是人生的真諦呢?答案就在文中,那就是積累知識、擴展見聞、掌握真理。
而懂得人生真諦能有什么好處呢?答案也在文中,那就是使心智通透、心神寧靜、心態從容、心境歡愉。
那么,怎么做呢?答案依然在文中,那就是多讀書,讀上古時代的好書,更重要的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邊學習,邊爭論,邊進步,邊享受人生。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才情出眾,文學造詣深厚,而她的丈夫趙明誠也是聞名天下的金石學家,他們兩人志趣相投,經常在一起切磋技藝,進行一些小競賽,一爭輸贏。比如兩人指著面前的一堆史書,說出某個歷史事件所記載的具體書目、具體頁碼,甚至是具體行數,哪一方輸了便要煮茶奉上。不過有時兩人玩得太開心了,便會將茶水打翻在懷中,然后相對縱情大笑,好不快樂。
毫無疑問,趣味性十足的爭辯和切磋有利用營建愉悅的學習氛圍,顯著提高學習效率,而當閱盡千篇頁,賞盡萬卷書后,迎面而來的將是一個更通透、更清明的世界,人們身處其間,盡可以暢然翱翔,縱情歡樂。
魏晉時期,社會崇尚“清談”之風,所謂“清談”,指的是士大夫們聚在一起,對一些問題深刻剖析、反復辯論,所涉及的內容都是哲學思辨色彩濃厚的玄學問題。當時的名流士人一有機會,便三三兩兩坐于一處,侃侃而辯。
清談不是隨意聊天,必須要有一個結果,或者是大家協調一致,握手言和;或者是一方取勝,一方落敗。有時候,為了辯出一個結果,不惜約談“二番”,甚至是“三番”“四番”,乃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