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分段注釋】
聆:聆聽。音:這里指言語。察:審,體察。理:指所要表達的意思。鑒:觀察。貌:容貌。辨:辨別。色:神情,神態。
貽:贈給。厥:其。嘉猷:善謀,妙法。《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勉:鼓勵。祗:敬。植:樹立。
【翻譯】
聆聽談話要明辨是非曲直,和人交往要觀察對方的容貌要分辨神態的邪正。
遺留給人的應當是忠告善謀,勉勵別人恭敬小心地立身處世。
【解讀】
本小節著重強調的是做人要明辨是非,勸人向善,引人尚賢。對此,我們不妨再回味一下記于《后漢書》中那一則“四知”的故事:
東漢名臣楊震博學通古,德行出眾,為人們所稱道。大將軍鄧騭聽說了楊震的賢名,便推舉其為秀才。楊震才德兼備,出仕后屢次升遷,后被任命為東萊郡太守。
楊震在赴任途中,路過昌邑,見天色已晚,就宿在了這里。恰好昌邑縣令王密是楊震的舊識,而且是受楊震舉薦才得以步入仕途的,因此,王密特意前來拜訪楊震,還奉上了“十金”,卻被楊震當面拒絕了。
王密以為楊震有顧慮,便解釋道:“您不用擔心,這件事情只有我知道。”
楊震搖搖頭,說道:“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會沒有人知道。”
王密羞愧萬分,帶著錢財回去了。
楊震之德,就在于他知道分辨是非曲直,并能夠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恪守原則。這一點對于今人實屬珍貴的啟示。王密之流的慫恿之言當然是錯的,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楊震一樣,聽出是非對錯,辨明正邪善惡,堅持操守呢?這值得世人反思。
至此,楊震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有人曾經勸楊震利用職權,為子孫后代留下豐厚的財產,楊震堅決反對,并回答說:“我將一生清廉為官的美名留給他們,這財產難道還不夠豐厚嗎?”當別人正深陷錯誤的價值觀中時,我們若能像楊震一樣給人以忠告,勸人向善,引人尚賢,該是多么難能可貴啊!
俗話說“相由心生”,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對一個人外貌的解讀,來了解一個人的內心。眼睛是人心靈的窗口,因此才有人說眉目可以傳情,凝視一個人的目光,仔細觀察他視線的游移、瞳孔的聚焦,就可以獲取到豐富的信息。比如當你與人交談時,對方雙眼下垂,瞳孔渙散,就表示他對談話內容根本不感興趣。此外,其他細微表情,如眉毛、嘴角、鼻翼、臉色等變化都可以實時折射人的內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