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74 個(gè)涂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xún tú shǒu zhé循涂守轍 | 亦作“循途守轍”。遵守規(guī)矩。 | 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循涂守轍,猶言循規(guī)蹈矩云耳。” |
cōng míng yī shì,hú tū yī shí聰明一世,糊涂一時(shí) | 人一輩子都很精明,但有時(shí)一下子糊涂。指聰明人也會(huì)犯錯(cuò)誤。 | 老舍《駱駝祥子》:“六十九歲的人了,反倒聰明一世,糊涂一時(shí),教一群猴兒王八蛋給吃了。” |
cāng shēng tú tàn蒼生涂炭 |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進(jìn)火坑那樣痛苦。 | 明 羅貫中《三國(guó)演義》第93回:“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dāng)?shù)馈E佹鞠ブ剑娂姳R灾律琊⑶鹦妫n生涂炭。” |
dào jìn tú qióng道盡涂窮 | 謂無路可走,陷于絕境。 | 三國(guó)·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私意自試,必不能堪其所不樂,自卜已審,若道盡涂窮,則已耳。”《晉書·嵇康傳》作“道盡途殫”。 |
yáo wěi tú zhōng搖尾涂中 | 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曳尾,猶搖尾。 | 戰(zhàn)國(guó)時(shí),楚王派大夫去請(qǐng)莊子做官,莊子對(duì)楚大夫說:聽說楚國(guó)有神龜,死去已三千年,現(xiàn)在把它用匣子裝起來藏在廟堂之上。你看此龜是留下骨頭讓人珍藏好呢,還是活著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說:當(dāng)然是活著曳尾于涂中好。莊子說:那末我將曳尾于涂中。見 |
hú lǐ hú tú胡里胡涂 | 形容不明事理或?qū)κ挛锏恼J(rèn)識(shí)模糊。 | 魯迅《偽自由書 新藥》:“不過對(duì)于誤服這藥的病人,卻能夠使他不再尋求良藥,拖重了病癥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 |
yī tà hú tú一榻胡涂 | 見“一塌糊涂”。 | 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鐵流》在北平有翻版了,壞紙錯(cuò)字,弄得一榻胡涂。” |
mín shēng tú tàn民生涂炭 | 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 《尚書 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涂炭。”《晉書 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涂炭。” |
wàn mín tú tàn萬民涂炭 | 涂:泥淖;炭:炭火。萬民如同陷入泥淖墜入火海一般。形容廣大百姓陷入極端困苦的境地。 | 《尚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涂炭。” |
yī bài tú dì一敗涂地 | 一:一旦;涂地:“肝腦涂地”的省略。一旦失敗就肝腦涂地。形容徹底失敗;不可收拾。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jì)》:“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一敗涂地。” |
gān xīn tú dì肝心涂地 | 猶言肝腦涂地。 | 唐·陳子昂《謝衣表》:“臣萬死骷骨,垂配蒙榮,載戰(zhàn)載殞,肝心涂地。” |
chén gēng tú fàn塵羹涂飯 | 見“塵飯涂羹”。 | 清·錢謙益《答唐訓(xùn)導(dǎo)論文書》:“南宋以后之俗學(xué),如塵羹涂飯,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棄之。” |
hú lǐ hú tú糊里糊涂 | 認(rèn)識(shí)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tài)。 | 曾樸《孽海花》第三回:“難道龔定庵就這么糊里糊涂的給他們藥死了嗎?” |
yè wěi tú zhōng曳尾涂中 | 原意是與其位列卿相,受爵祿、刑罰的管束,不如隱居而安于貧賤。后也比喻在污濁的環(huán)境里茍且偷生。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lí shù tú tàn黎庶涂炭 | 形容人們處于水深火熱的境地。 | 《晉書 劉元海載記》:“黎庶涂炭,靡所控告。” |
dào tīng tú shuō道聽涂說 | 從道路上聽到,在道路上傳說。泛指沒有根據(jù)的傳聞。 | 《論語·陽貨》:“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
shēng líng tú tàn生靈涂炭 | 生靈:生民;百姓;涂炭:爛泥和炭火。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 《晉書 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涂炭。” |
hú tú dào dǐng糊涂到頂 | 人頭腦十分不清楚或不明事理。 | |
huà yǐn tú yā畫蚓涂鴉 | 形容書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謙詞。 | 明 宋濂《贈(zèng)會(huì)稽韓伯時(shí)序》:“顧余不敏,操無用之學(xué),徒以空文出應(yīng)時(shí)須,畫蚓涂鴉,日不暇給。” |
jiàn shǐ fù tú見豕負(fù)涂 | 看見豬趴在路上。比喻骯臟污穢。 | 《周易 暌》:“上九,暌孤,見豕負(fù)涂。”王弼注:“見豕負(fù)涂,甚可穢也。” |
dōng mò xī tú東抹西涂 | 見“東涂西抹”。 | 清·龔自珍《金縷曲·沈虹橋廣文小像題詞》詞:“只東抹西涂還肯。兩載云萍交誼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
shēng líng tú dì生靈涂地 | 生靈:百姓;涂:泥沼。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 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涂地。” |
shǐ ér fù tú豕而負(fù)涂 | 豕:豬;涂:泥。豬背上有泥。比喻極為污穢。 | 《周易·睽》:“睽孤,見豕負(fù)涂。”王弼注:“豕而負(fù)涂,穢莫過焉。” |
chái láng dāng tú豺狼當(dāng)涂 |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國(guó)政。 | 《晉書 熊遠(yuǎn)傳》:“孝懷皇帝宮未反,豺狼當(dāng)涂,人神同忿。” |
gān dǎn tú dì肝膽涂地 | 見“肝腦涂地”。 | 漢·劉向《說苑·善說》:“使食肉者一旦失計(jì)于廟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寧得無肝膽涂地于中原之野?” |
tú gē lǐ yǒng涂歌里詠 | 同“涂歌邑誦”。 | 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老安少懷,涂歌里詠。莫不歡若親戚,芬若椒蘭。” |
hú tú zhàng糊涂賬 | 算不清楚的賬,比喻弄不清楚的問題。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5章:“咱們雖說賺了一點(diǎn)錢,可這是一筆糊涂賬!這錢是咱們兩個(gè)苦熬出來的,但家里人人有份!” |
yè wěi ní tú曳尾泥涂 | ①同“曳尾涂中”。②比喻卑鄙齷齪的行為。 | 宋·蘇轍《和子瞻濠州七絕·逍遙臺(tái)》:“猖狂戰(zhàn)國(guó)古神仙,曳尾泥涂老更安。” |
dōng tú xī mǒ東涂西抹 | 涂、抹:原喻從事文辭。比喻用筆隨便寫寫畫畫。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報(bào)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shí),也曾東涂西抹來。” |
zì ruò tú yā字若涂鴉 | 涂鴉:比喻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比喻書法拙劣、幼稚。 | 唐·盧全《示添丁》詩:“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 |
shēng rén tú tàn生人涂炭 | 涂炭:爛泥和炭火。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 北周·庾信《傷心賦》:“在昔金陵,天下喪亂,王室版蕩,生人涂炭。” |
yì tú tóng guī異涂同歸 |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dá)同一個(gè)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jié)果。 | 漢 桓寬《鹽鐵論 論儒》:“圣人異涂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
tú gē lǐ fù涂歌里抃 | 路途的人歌誦,里巷的人抃舞。形容百姓歡欣快樂的升平景象。 | 南朝·梁·沈約《賀齊明帝登祚啟》:“涂歌里抃,載懷鳧藻。” |
dào jìn tú dān道盡涂殫 | 涂:通“途”;殫:盡。到了無路可走的境地。比喻窮途沒路,末日來臨。 | 《晉書·嵇康傳》:“自卜已審,若道盡涂殫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zhuǎn)于溝壑也。” |
nán dé hú tú難得糊涂 | 指人在該裝糊涂的時(shí)候難得糊涂 | 林語堂《中國(guó)人之聰明》:“鄭板橋曰:‘難得糊涂’。” |
hūn kuì hú tú昏憒胡涂 | 昏憒:昏亂。形容頭腦糊涂,不明事理。 | 魯迅《擬豫言》:“被批評(píng)家們痛駁,謂‘久已如此,而還要多說,實(shí)屬不明大勢(shì),昏憒胡涂。’” |
tú zhī mǒ fěn涂脂抹粉 | 搽胭脂抹粉。指婦女梳妝打扮。比喻為遮掩丑惡的本質(zhì)而粉飾打扮;企圖掩人耳目。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4卷:“其妻涂脂抹粉,慣賣風(fēng)情,挑逗那富家郎君。” |
tóng guī shū tú同歸殊涂 | 語出《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原謂天下萬事初雖異,然終究同歸于一。后泛指途徑不同而結(jié)果相同。 | 語出《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 |
chū chǔ shū tú出處殊涂 | 亦作“出處殊途”。謂出仕與隱居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 | |
tú tàn shēng mín涂炭生民 | 涂炭:爛泥和炭火。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 明·沈采《千金記·登拜》:“狂秦暴虐,涂炭生民。” |
shēng mín tú tàn生民涂炭 | 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六十一回:“今國(guó)君無道,天愁民怨,四海分崩,生民涂炭,刀兵不歇,天下無不思叛,正天之欲絕殷商也。” |
chén fàn tú gēng塵飯涂羹 | 涂:泥。塵做的飯,泥做的羹。指兒童游戲。比喻沒有用處的東西。 | 韓非《韓非子 外儲(chǔ)說左上》:“然至日晚必歸餉者,塵飯涂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 |
tú tàn shēng líng涂炭生靈 | 涂:泥沼;炭:炭火;生靈:百姓。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 《尚書 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涂炭。”《晉書 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涂炭。” |
tú gē yì sòng涂歌邑誦 |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誦。形容國(guó)泰民安、百姓歡樂的景象。 | 南朝·宋·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增類帝之宮,飭禮神之館,涂歌邑誦,以望屬車之塵者久矣。” |
tú bù shí yí涂不拾遺 | 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無人拾取。形容社會(huì)風(fēng)氣好。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與聞國(guó)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于途;涂不拾遺。” |
xìn bǐ tú yā信筆涂鴉 | 信:聽?wèi){,隨意;信筆:隨意書寫;涂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涂亂畫。形容字寫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謙之詞。 | 唐 盧仝《示添丁》詩:“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 |
bàn tú ér fèi半涂而廢 | 半路上終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 | 參見“半途而廢”。 |
huì fàn huà tú彗泛畫涂 | 彗:掃帚;汜:以水灑地。涂:泥。謂以帚掃穢,以刀劃泥。比喻極其容易。《漢書·王褒傳》:“及至巧冶鑄干將之樸,清水焠其鋒,越砥斂其咢。水?dāng)囹札垼懴铩:鋈翦玢岙嬐俊!鳖亷煿抛ⅲ骸板纾阋病c幔褳⒌匾病M浚嘁病<右灾銙咩釣⒅兀缘懂嬆嘀校云湟住!?/td> | 《漢書·王褒傳》:“及至巧冶鑄干將之樸,清水焠其鋒,越砥斂其咢。水?dāng)囹札垼懴铩:鋈翦玢岙嬐俊!鳖亷煿抛ⅲ骸板纾阋病c幔褳⒌匾病M浚嘁病<右灾銙咩釣⒅兀缘懂嬆嘀校云湟住!?/td> |
tú zhī fù fěn涂脂傅粉 | 脂:胭脂;傅粉:擦粉。搽胭脂抹粉。比喻為遮掩丑惡的本質(zhì)而粉飾打扮。 |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某公穴窗紙窺之,則涂脂傅粉,釵釧衫裙,一一整飭。” |
shū tú yī zhì殊涂一致 | 殊:不同的;涂:道路。不同的道路,到達(dá)同一個(gè)結(jié)局。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達(dá)到同一目的。 | 《晉書·刁協(xié)傳》:“夫大道宰匹,殊涂一致。” |
gān nǎo tú dì肝腦涂地 | 肝膽腦漿濺了一地。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chéng);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涂:抹。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大戰(zhàn)十七,小戰(zhàn)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shù)。” |
tú gē xiàng wǔ涂歌巷舞 | 同“涂歌里抃”。 | 明·袁宗道《顧使君考績(jī)序》:“一溫然長(zhǎng)者,兀坐而泣之,可立使民涂歌巷舞。” |
yī luàn tú dì一亂涂地 | 形容亂到不可收拾。 | 宋·蘇洵《管仲論》:“桓公之薨也,一亂涂地,無惑也。彼獨(dú)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
zhāi zhí suǒ tú摘埴索涂 | 盲人以杖點(diǎn)地,探索道路。喻盲目的行為。 | 嚴(yán)復(fù)《救亡決論》:“凡舟車之運(yùn)轉(zhuǎn)流行,道里之險(xiǎn)易澀滑,巖墻之必壓,坎陷之至兇,摘埴索涂,都忘趨避。” |
yī bài tú dì壹敗涂地 | 指徹底失敗,不可收拾。 | 《史記 高祖本紀(jì)》:“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壹敗涂地。” |
mí tú zhī fǎn迷涂知反 | 見“迷途知反”。 | |
shū tú tóng zhì殊涂同致 | 猶殊途同歸。 | 《晉書·嵇康傳》:“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動(dòng),各附所安。” |
zuò yú tú tàn坐于涂炭 | 涂炭:比喻污濁的地方。坐在泥涂、炭灰上。比喻處于不干凈的環(huán)境,自身也被玷污。 | 戰(zhàn)國(guó) 鄒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立于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
dà shì bù hú tú大事不糊涂 | 指在有關(guān)政治的是非問題上能堅(jiān)持原則,態(tài)度鮮明。 | 《宋史·呂端傳》:“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
zhān tǐ tú zú沾體涂足 | 沾:浸濕、浸染;涂:泥。身體被沾濕,腳被沾上了泥土。形容耕作的勞苦。 | 春秋·魯·左丘明《國(guó)語·齊語》:“沾體涂足,暴其發(fā)膚,盡其四肢之敏,以從事于田野。” |
shū tú tóng huì殊涂同會(huì) | 猶殊途同歸。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充等傳論》:“如使用審其道,則殊涂同會(huì)。” |
hú hú tū tū糊糊涂涂 | 無感覺的,麻木的或茫然的狀態(tài)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8卷:“口里糊糊涂涂,又說好些,總不過肉麻說話。” |
shí tú lǎo mǎ識(shí)涂老馬 | 見“識(shí)途老馬”。 | 清·錢謙益《夜過磨盤嶺》詩:“攫食饑烏心未飽,識(shí)涂老馬足堪捫。” |
tì zhí suǒ tú擿埴索涂 | 擿埴:敲地;索:探求;涂:道路。指盲人用杖點(diǎn)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 | 漢·揚(yáng)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
xī lǐ hú tú稀里糊涂 | 不明白,迷糊,不認(rèn)真,隨意。 | 曹禺《和劇作家們談讀書和寫作》:“如果寫他后悔,稀里糊涂自殺了,就沒有多大意思。” |
bàn tú ér bà半涂而罷 | 半路上終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同“半涂而廢”。 | 唐 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陛下持之不堅(jiān),半涂而罷,傷威損費(fèi),為弊必深。” |
lǚ duān dà shì bù hú tú呂端大事不糊涂 | 喻指辦事堅(jiān)持原則。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 | 《宋史·呂端傳》:“太宗欲相端。或曰:‘端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決意相之。” |
sǐ bài tú dì死敗涂地 | 指慘敗而死傷嚴(yán)重的景象。 | |
yī tā hú tú一塌糊涂 | 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 清 曾樸《孽海花》:“與其顧惜場(chǎng)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還不如一老一實(shí),揭破真情,自尋生路。” |
shū tú tóng guī殊涂同歸 | 語出《易 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孔穎達(dá)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于一,但初時(shí)殊異其涂路也。”本謂由不同途徑達(dá)到同一目的地。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結(jié)果。 | 語出《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孔穎達(dá)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于一,但初時(shí)殊異其涂路也。” |
hú tú chóng糊涂蟲 | 不明事理的人。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20回:“云岫這東西,不給他兩句,他當(dāng)人家一輩子都是糊涂蟲呢。” |
huài zhí suǒ tú擿植索涂 | 見“擿埴索涂”。 | 唐·段成式《酉陽雜姐續(xù)集·支諾皋上》:“方之蒙袂輯履,有憤于黔婁,擿植索涂,見稱于揚(yáng)子,差不同耳。” |
yī tā hú tú一塌胡涂 | 見“一塌糊涂”。 |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我的運(yùn)氣不好,處處倒楣,碰釘子,事業(yè)一到我手里就莫名其妙地弄得一塌胡涂。” |
huì sì huà tú彗汜畫涂 | 彗:掃帚;汜:水灑地;涂:泥土。用帚掃灑水在地上,用刀劃泥土。比喻極容易做的事。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褒傳》:“水?dāng)囹札垼懴铮鋈翦玢岙嬐俊!?/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