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89 個持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chí zhāi bǎ sù持齋把素 | 把:遵守。齋:齋戒。謂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 明 無名氏《鎖白猿》第三折:“俺也曾看經念佛,俺也曾持齋把素。” |
chí dāo dòng zhàng持刀動杖 | 持:拿。杖:木棒。指動武。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4回:“誰鬧來著?你先持刀動杖的鬧起來,倒說別人鬧。” |
chí héng yōng xuán持衡擁璇 | 比喻掌握國家政權。 | 《北齊書 文宣帝紀》:“昔放勛馳世,沉璧屬子;重華握歷,持衡擁璇。” |
chí tuó zān bǐ持橐簪筆 | 謂侍從之臣攜帶書和筆,以備顧問。 | 《漢書·趙充國傳》:“持橐簪筆,事孝武皇帝數十年。” |
jīn chí bù gǒu矜持不茍 | 矜持:保持莊嚴的態度;不茍:不草率。端莊嚴謹,毫不馬虎。 | 方志敏《清貧》:“而矜持不茍,舍己為公,卻是每個共產黨員具備的美德。” |
bǎ chí bù dìng把持不定 | 沒有明確的主見,游移反復。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為異端所惑,一時失足。” |
lǎo chéng chí zhòng老成持重 | 老成:老練成熟;持重:穩重;不輕浮。原指年老有德;后形容人閱歷多;穩重有經驗;態度沉穩;不輕舉妄動。 | 《宋史 種師中傳》:“師中老成持重,為時名將,諸軍自是氣奪。” |
chí zhī yǒu gù持之有故 | 持:持論;立論;故:根據。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根據。 | 荀況《荀子 非十二子》:“縱情性,安恣睢,禽獸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 |
tài ē dào chí泰阿倒持 | 倒拿著劍,把劍柄給別人。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自己反受其害。 | 宋·秦觀《李訓論》:“自德宗懲北軍之變,以左右神策、天威等軍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復可取。”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鷸蚌持爭,漁翁得利 | 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戰國策 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
tài ē dào chí太阿倒持 | 倒拿著劍,把劍柄給別人。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自己反受其害。 | 《漢書·梅福傳》:“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驅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
hé huā suī hǎo,yě yào lǜ yè fú chí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 | 比喻人才能出眾也須大家的支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人是要幫助的。‘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 |
dǎo chí tai ā倒持太阿 | 見“倒持泰阿”。 | 《舊唐書·陳夷行傳》:“自三數年來,奸臣竊權,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鱒柄。” |
bǎ sù chí zhāi把素持齋 | 把:遵守。齋: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 元 無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齋,不食葷餐松啖柏。” |
pī jiǎ chí bīng被甲持兵 | 身穿護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裝。 | 漢 荀悅《漢紀 文帝紀上》:“勃在國,常恐懼,每郡守使丞尉行縣,勃常被甲持兵。” |
chí lù yǎng jiāo持祿養交 | 持祿:保持祿位;養交:交結權貴。指結交權貴以保持自己的職位。 | 管仲《管子 明法》:“大臣務相貴而不任國,小臣持祿養交,不以官為事,故官失其能。” |
chí wēi fú diān持危扶顛 | 扶持危困的局面。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 |
chí quán hé biàn持權合變 | 以權宜之計適應已經變化的局面。 | 清·梅曾亮《答朱丹木書》:“閣下前任劇邑,治悍民,不尚黃老;今官督糧道,乃尚黃老,此持權合變才也。” |
gè chí jǐ jiàn各持己見 | 持:堅持;保持;見:意見、見解。各人都持自己的見解。 | 清 黃鈞宰《金壺浪墨 堪輿》:“甚至徒毀其師,子譏其父,各持己見,彼此相非。” |
jiān chí bù xiè堅持不懈 | 懈:放松。堅持到底;沒有絲毫的松懈。 | 《清史稿 劉體重傳》:“遇大雨,賊決河自衛。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復濮洲。” |
bǐng jūn chí zhóu秉鈞持軸 | 執政掌權。 | 明 唐順之《答曾石塘總制》:“使繼此而進以秉鈞持軸,則夫不動聲色而坐銷天下之隱憂。 |
chí yíng bǎo tài持盈保泰 | 盈:盛滿;泰:平安。舊指在富貴極盛的時候要小心謹慎,避免災禍,以保持住原來的地位。 | 清 昭槤《嘯亭雜錄 舒梁阿三公遠見》:“今雖府庫充盛,然乞皇上以節儉為要,慎勿興土木之功,黷武之師,以為持盈保泰之計。” |
chí zhī yǐ héng持之以恒 | 持:保持;堅持;之:代詞;指所要堅持的東西;恒:長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堅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 宋 樓鑰《攻愧集 雷兩應詔封事》:“凡應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誠,持之以久。”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鷸蚌相持,漁翁得利 | 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戰國策 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
chí yí bù jué持疑不決 | 疑:疑慮。心懷疑慮,遲遲不能決定。 | 《周書·薛善傳》:“而崇禮猶持疑不決。” |
zhèn qiú chí lǐng振裘持領 | 喻抓住事物的關鍵。 | 漢·楊倫《上書案坐任嘉舉主罪》:“臣聞《春秋》誅惡及本,本誅則惡消;振裘持領,領正則毛理。” |
bǐng jié chí zhòng秉節持重 | 保持節操,謹慎穩重。 | 《后漢書 伏湛傳》:“[伏湛]遭時反覆,不離兵兇,秉節持重,有不可奪之志。” |
chí zhòng dài jī持重待機 | 持重:小心謹慎。形容謹慎地等待時機。 | 《晉書·宣帝紀》:“時朝廷以亮僑軍遠寇,利在急戰,每命帝持重待機以候其變。” |
jiān chí bù yú堅持不渝 | 渝:改變。堅持到底;決不改變。 | |
kuàng suì chí jiǔ曠歲持久 | 曠:荒廢,耽誤;持:持續,拖延。荒廢時間,長期拖延。 | 唐·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師徒之眾寡不敵,然尚曠歲持久,師老費財。” |
yǐ yī chí wàn以一持萬 | 持:把握。形容抓住關鍵,可以控制全局。 | 先秦 荀況《荀子 儒效》:“法先王,統禮義,一制度,以淺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萬。” |
bǐng zhóu chí jūn秉軸持鈞 | 秉:執持;軸:中心,樞紐;持:握;鈞:古代制作陶器所用的轉輪。比喻官居要職,執掌政權或處于中心或關鍵位置。 |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調和鼎鼐理陰陽,秉軸持鈞政事堂。” |
chí lǐ cè hǎi持蠡測海 | 蠡:瓠瓢,古代舀水用具。指用瓢來測量海水的深淺多少。比喻用淺薄的眼光去看待高深的事物。 | 《漢書·東方朔傳》:“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唐·杜甫《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謬持蠡測海,沉挹酒如澠。” |
dǎo chí shǒu bǎn倒持手板 | 見“倒執手版”。 | 宋·劉克莊《沁園春·再和林卿韻》詞:“待得新亭,倒持手板,何似抽還政事堂。” |
qín jiǎn chí jiā勤儉持家 | 以勤勞節約的精神操持家務。 | 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要提倡勤儉持家,勤儉辦社,勤儉建國。” |
píng xīn chí zhèng平心持正 | 主持公正,無所偏倚。 | 東漢·班固《漢書·蘇武傳》:“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 |
zhī gàn xiāng chí枝干相持 | 比喻相互扶持。同“枝葉相持”。 |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暨乎戰國,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為庶人,猶枝干相持,得居虛位。” |
chí qiāng shí dàn持槍實彈 | 持:握。手握鋼槍,子彈上膛。形容全副武裝,準備戰斗。 | 鄒韜奮《抗戰以后·筆桿暴動》:“我們的門口……以及后門,都有好幾位持槍實彈的武裝同志防守著。” |
chí jiǔ zhī jì持久之計 | 持久:持之以久,即長久。長久的打算或謀略。 | 《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
dǎo chí gē máo倒持戈矛 | 猶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 《新唐書·陸贄傳》:“舍此不務而反為所乘,斯謂倒持戈矛,以鱒授寇者也。” |
zhī yè xīng chí枝葉相持 | 比喻相互扶助。 | 《漢書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虎厄漚河洛之間,分為二周圍……既于王赧,降為庶人,用天年終。號位已絕于天下,沿猶枝葉相持,莫得居其虛位,海內無主,三十余年。” |
chí zhī yǒu gù,yán zhī yǒu lǐ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 持:持論,立論;故:根據。立論有根據,講話有道理。 | 戰國·趙·荀況《荀子·非十二子》:“縱情性,安恣睢,禽獸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 |
fú diān chí wēi扶顛持危 | 顛:倒,傾倒;持:握,把握。指能夠挽回顛危的局面。 | 宋·秦觀《賀孫中丞啟》:“恭惟中丞侍郎,受天間氣,為世直儒;力足以扶顛持危,器足以致遠任重。” |
chí qiāng hú lì持槍鵠立 | 鵠:天鵝;鵠立:像天鵝一樣站立。形容軍人手握鋼槍,莊嚴肅立。 |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第一章:“近別墅及別墅內武裝保衛森嚴,持槍鵠立。” |
bǎ jiǔ chí áo把酒持螯 | 手持蟹螯飲酒。古人視為人生一大樂事。 | 語出《晉書 畢卓傳》:“卓嘗謂人曰:‘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
chí yíng shǒu chéng持盈守成 | 保持已成的盛業。 | 宋·蘇轍《<元祐會計>序》:“臣歷觀前世,持盈守成,艱于創業之君。” |
chí lù yǎng shēn持祿養身 | 祿:薪俸。保住職位以養自身。形容庸碌無為。 | 《清史稿·熊賜履傳》:“部院臣工大率緘默瞻顧,外托考成慎重之名,內懷持祿養身之念。” |
bǎo tài chí yíng保泰持盈 | 指保持安定興盛的局面。 | 《明史 孝宗紀贊》:“孝宗兒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 |
bǎo yíng chí tài保盈持泰 | 指保持安定興盛的局面。 | 參見“保泰持盈”。 |
cì hǔ chí yù刺虎持鷸 | 喻待機行事,一舉兩得。 | 《戰國策·秦策二》及《史記·張儀列傳》載:刺虎,戰國時,陳畛說秦惠王,引卞莊子刺虎為喻,先待齊楚交戰,乘其兩敗俱傷時進兵。持鷸,用“鷸蚌相持”之典。 |
mǔ dān suī hǎo,zhōng xū lǜ yè fú chí牡丹雖好,終須綠葉扶持 | 扶持:扶助。比喻再好的事物也要有個幫襯。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有了銀錢,卻又只怕沒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 |
mǔ dān suī hǎo,yě dé lǜ yè fú chí牡丹雖好,也得綠葉扶持 |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總得有人幫助。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5回:“‘牡丹雖好,也得綠葉扶持’哩。你自家一個,就歪歪到那里去?” |
chí rén cháng duǎn持人長短 | 謂抓住他人的缺點過失作為把柄,加以攻擊。 | 《云笈七簽》卷三九:“第二十九戒,不得持人長短,更相嫌恨。” |
chí gē shì mǎ持戈試馬 | 比喻作好準備,躍躍欲試。 | 《紅樓夢》第七九回:“那金桂見丈夫旗纛漸倒,婆婆良善,也就漸漸的持戈試馬。“ |
chí píng zhī lùn持平之論 | 持平:保持公正;沒有偏向。公正的議論或調和折中的言論。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如是我聞二》:“先師劉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賣藥道士;佛菩薩必有,然必非今之說法禪僧。’斯其持平之論矣。” |
dǎo chí gàn gē倒持干戈 | 猶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 《后漢書·何進傳》:“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為亂階。” |
fú wēi chí diān扶危持顛 | 扶:幫助;持:握,把握;顛:倒,傾倒。指挽回處于危難中的國家或人。 | 唐 杜光庭《虬髯客傳》:“素驕貴,末年愈甚,無復知所負荷,扶危持顛。” |
jǔ gāng chí lǐng舉綱持領 | 舉:提出;綱:網的總繩;領:衣領。提起網的總繩,網眼就張開了;提起衣領一抖,衣服就順了。比喻辦事要抓住關鍵。 | 漢·王充《論衡·程材》:“舉綱持領,事無不定。” |
chí lù qǔ róng持祿取容 | 持:拿;祿:薪俸;取容:取悅。指為保住職位而去取悅別人。 | 宋·秦觀《李固論》:“其大臣如張禹、孔光輩皆持祿取容,偷為一切之計。” |
bǎ chí bāo bàn把持包辦 | 攬權專斷代替別人辦理,不讓別人參與。 | 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規定共產黨員應當同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辦,就是針對著這一部分還不明白黨的政策的同志而說的。” |
chí lù bǎo wèi持祿保位 | 持;保持;祿:薪俸;位:職位。指為保住官位而阿諛奉承或有過失不肯離職。 | 宋·王楙《野客叢書·班范議論》:“持祿保位,被阿諛之機。” |
chí dāo nòng bàng持刀弄棒 | 持:拿;棒:木棍。形容喜歡習武。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88回:“小女自幼亦喜持刀弄棒。” |
wēi ér bù chí危而不持 | 持:扶助,支持。國有危急之事,不須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 | 戰國·魯·孔丘《論語》:“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
yù wù chí píng遇物持平 | 謂對待人和事持公正態度。 | 宋·蘇舜欽《朝奉大夫尚書度支郎王公行狀》:“茍遇物持平,輕重判然于中矣。” |
chí zhèng bù ā持正不阿 |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諛。 | 明·范濂《云間據目抄》卷一:“平居議論臧貶,務持正不阿;與人交,不以盛衰為軒輊。” |
rú chí zuǒ quàn如持左券 |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秦韓之王劫于韓馮、張儀而東兵以徇服魏,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此其善于公而惡張子多資矣。”后以“如持左券”比喻很有把握。左券:古代契約分左右兩片,雙方各持其一,左片叫左券,由債權人收藏,作為憑據。 |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秦韓之王劫于韓馮、張儀而東兵以徇服魏,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此其善于公而惡張子多資矣。” |
chí zhèng bù náo持正不撓 | 撓:彎曲。主持公道,不偏不向,不屈服。 | 《明史·蔣冕傳》:“冕當正德之季,主昏政亂,持正不撓,有匡弼功。” |
bàng yù xiāng chí蚌鷸相持 | 比喻雙方相爭,兩敗俱傷,徒使第三者得利。 | 《戰國策 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翁得而并禽之。” |
chí lùn gōng yǔn持論公允 | 指言論公平并合于情理。 | 東漢·班固《漢書·儒林傳》:“仲舒通五經,能持論,善屬文。” |
bā fāng zhī yuán八方支持 |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 |
chí áo bǎ jiǔ持螯把酒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載:晉代嗜酒的畢卓曾說:一手拿著蟹螯,一手捧著酒杯,便足以了一生。因以“持螯把酒”形容秋季吃蟹飲酒之樂。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載:晉代嗜酒的畢卓曾說:一手拿著蟹螯,一手捧著酒杯,便足以了一生。 |
mǔ dān suī hǎo,quán zhàng lǜ yè fú chí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 |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總得有人在旁協助。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0回:“俗話說的,‘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太太們不虧了鳳丫頭,那些人還幫著嗎?” |
xiāng chí bù xià相持不下 | 不下:不能解決。指雙方勢均力敵;互相抗爭;各不相讓;誰也戰勝不了對方。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 |
kuàng rì chí jiǔ曠日持久 | 曠:荒廢;耽擱;持:持續;拖延。耽擱時日;長期拖延。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四》:“今得強趙之兵,以杜燕將,曠日持久數歲,令士大夫余子之力,盡于溝壘。” |
yù bàng xiāng chí鷸蚌相持 | 《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都不相讓。漁翁來后把兩個都捉住。比喻雙方爭執兩敗俱傷,便宜第三者。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 |
chí chóu wò suàn持籌握算 | 原指籌劃,后稱管理財務。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云蘿公主》:“婦持籌握算,日致豐盈,可棄仰成而已。” |
chí dāo zhí gùn持刀執棍 | 拿著刀槍棍棒準備打架。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便有許多王孫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車,自己不肯去。一回兒又有盜賊劫他,持刀執棍的逼勒。” |
mǔ dān suī hǎo,quán píng lǜ yè fú chí牡丹雖好,全憑綠葉扶持 |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總得有人在旁協助。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二回:“也不像兩個人打,就如一對猛虎爭餐,擂臺上流做一團。牡丹雖好,全憑綠葉扶持。” |
dào chí tài ē倒持泰阿 | 泰阿:寶劍名。倒拿著劍,把劍柄給別人。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自己反受其害。 | 東漢 班固《漢書 梅福傳》:“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驅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
míng huǒ chí zhàng明火持杖 | 同“明火執仗”。 | 《元典章·刑部·從賊不得財者免刺》:“從賊孫伯奴、孟干兒與首賊朱伴兒、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強劫梁賢十家。” |
mǔ dān huā hǎo,zhōng xū lǜ yè fú chí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 |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總得有人幫助。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有了銀錢,卻又只怕沒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 |
fú jí chí qīng扶急持傾 | 扶:幫助;持:握,把握。指能夠挽回顛危的局面,使之轉危為安。 | 西漢·劉向《戰國策》序:“故其謀扶急持傾,為一切之權。” |
chí yíng shǒu xū持盈守虛 | 盈:盛滿;虛:謙虛。指事業處于極盛時要謙虛謹慎,不要驕傲自滿。 | 漢·杜篤《大司馬吳漢誄》:“勛業既崇,持盈守虛。功成即退,挹而損諸。” |
chí lù gù chǒng持祿固寵 | 祿:薪俸;寵:寵愛。保住俸祿職位鞏固寵信。指大臣不行正道。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本朝雜記》:“世稱太學聚天下士,既知道理,又無持祿固寵之累,故其品藻人物,皆合公議。” |
chí yí bù dìng持疑不定 | 疑:疑慮。心懷疑慮,遲遲不能決定。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二卷:“眾人持疑不定,六郎亦悶悶不樂。” |
yán mén chí bō沿門持缽 | 原指僧、尼挨門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處乞求施舍。 | 明·高攀龍《講義·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當,我卻無分了,便至沿門持缽,仰息他人。” |
fú wēi chí qīng扶危持傾 | 扶:幫助;持:握,把握。指能夠挽回顛危的局面,使之轉危為安。 | 晉·陳壽《三國志·許靖傳》:“今日足下扶危持傾,為國柱石。” |
chí mǎn jiè yíng持滿戒盈 | 端盛滿之水而留心不外溢。比喻居高位而能警戒自己不驕傲自滿。 | 三國·魏·曹操《善哉行》之三:“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