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95 個報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è yǒu è bào惡有惡報 | 做壞事的人會得到不好的報應。指因辦壞事而自食其果。 | 南朝·梁·蕭衍《新酒肉文》:“行十惡者,受于惡報;行十善者,受于善報。” |
gōng bào sī chóu公報私仇 | 借公事來報私仇;是一種很卑劣的行徑。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今日又將我家人收留謀死了他,正好公報私仇,卻饒不得!” |
yǐ dé bào dé以德報德 | 德:恩惠。用恩惠報答恩惠。 |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bào lǐ tóu táo報李投桃 | 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 《詩經 大雅 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
jīng zhōng bào guó精忠報國 | 精心忠誠;報效祖國。 | 《北史 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
gōng bào sī chóu公報私讎 | 見“公報私仇”。 | |
tōng fēng bào xùn通風報訊 | 見“通風報信”。 | 秦牧《憤怒的海》:“徐大奎進城到縣衙門去了,芹姊覷了便,才趕回來通風報訊給我們。” |
chóu gōng bào dé酬功報德 | 酬:報謝;報:報答。酬謝功勞,報答恩德。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80回:“嗚呼!酬功報德,率由舊章。” |
bào xǐ bù bào yōu報喜不報憂 | 只說好的,不說壞的,實際上是說假話 | 鄧小平《在西南區新聞工作會議上的報告》:“過去報喜不報憂,現在也報憂了,這就可以醫治自滿和麻痹。” |
bào chóu xīn qiè報仇心切 | 急于要報仇雪恨。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6卷:“躊躇千百萬遍,終是報仇心切,只得寧耐,看個居止下落,再作區處。” |
chūn fēng bào bà春風報罷 | 報罷:考試不中。指考試落第。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回:“恰好春風報罷,即擬整頓行裝,起身回去。” |
yá zì bì bào睚眥必報 | 睚眥:瞪眼怒視;引申為小怨小忿;報:報復。連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報復。形容氣量極其狹小。也作“睚眥之恨”。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范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
ēn ēn xiāng bào恩恩相報 | 用恩惠報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為回報給有恩于己的人。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湯我吃,我就好了……我會去救他,正是恩恩相報。” |
jìn zhōng bào guó盡忠報國 | 用全部忠誠報效國家。 | 《北史 文苑傳 顏之儀》:“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 |
jìn xīn tú bào盡心圖報 | 盡心:竭盡心力;圖:謀劃。比喻竭盡所有的心思謀劃報答別人。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因向蒙教誨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 |
jí gōng bào sī讬公報私 | 借公事報私怨。 | |
yǐ dé bào yuàn以德報怨 | 拿恩惠報答仇恨。形容對人寬容;不僅不記仇;反而給以好處。 | 《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ēn yǒu zhòng bào恩有重報 | 好好地報答別人的重大恩惠。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6回:“素姐道:‘若得如此,恩有重報。’” |
bá lái fù wǎng跋來報往 | 匆匆地跑來跑去。跋,通“拔”。 | 語出《禮記 少儀》:“毋拔來,毋報往。”鄭玄注:“報讀為赴疾之赴,撥、赴皆疾也。” |
shàn yǒu shàn bào,è yǒu è bào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應。 | 《纓絡經 有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zhòng dé bù bào重德不報 | 重德:大德;報:報答。指對人施恩德太大,不會得到相應的報答。 | 西漢·司馬遷《史記·鄭世家》:“假曰:‘重德不報,誠然哉!’” |
yuān yuān xiāng bào冤冤相報 | 佛家語;認為冤仇終會有報應。也指仇人互相報復。 | 元 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又誰知蒼天有眼,偏爭他來早來遲,到今日冤冤相報,解愁眉頓作歡眉。” |
yǐ shēn bào guó以身報國 | 把身體獻給國家。指寧愿為國家的安危奉獻自己的生命。 | 《魏書 辛雄傳》:“卿等備位納言,當以身報國。” |
tóu táo zhī bào投桃之報 | 比喻給對方的報答。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9回:“王兄如將韻學賜教,小弟定贈美號,以為‘投桃之報’。” |
bào yìng bù shuǎng報應不爽 | 報應:佛家語,指因果報應;爽:差失。做惡者必得惡報,從來沒有差錯的。 | 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四回:“男男女女,人千人萬,那一個不說是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
ēn jiāng chóu bào恩將仇報 | 將:拿;把;報:報答。受了別人的恩惠卻用仇恨來報答。形容忘恩負義。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虧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將仇報,天理何在!” |
hǎo xīn bù dé hǎo bào好心不得好報 | 報:報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誤解,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好意叫他洗腳,顛倒嫌冷嫌熱,卻不是好心不得好報!” |
zì bào jiā mén自報家門 | 戲曲演員一出場先把角色的姓名、家世、來歷介紹給觀眾。指作自我介紹。 | 宗璞《東藏記》第三章:“嵋慢慢地清楚地自報家門。” |
zì bào gōng yì自報公議 | 自己報名或報出自認的情況,由群眾討論評議。 | |
jí lái bào fó jiǎo急來報佛腳 | 比喻事到臨頭才慌忙準備。 | |
qīng shì zhòng bào輕事重報 | 報:報告。小事情用嚴重語氣報告。 | 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過來,我看去,這廝輕事重報。” |
shā shēn bào guó殺身報國 | 不惜犧牲生命來報答國家。亦作“殺身救國”。 | 唐·楊炯《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殺身報國,致一人于堯舜。” |
tóu táo bào lǐ投桃報李 | 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 《詩經 大雅 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
huó yǎn xiàn bào活眼現報 | 現世的報應。 |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丁丁兒那張尖嘴平生帶過太帶多了,所以死的時候連話都不能夠說一句。這是活眼現報。” |
bào yuàn xuě chǐ報怨雪恥 | 雪:洗刷掉。報怨恨,雪恥辱。 |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樂毅報燕王書》:“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 |
xiàn shí bào現時報 | 現時:今生今世。指今世作惡就在今世遭報應。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4卷:“前日這老道前來求親時,我們只怪他不倫,豈只是個妖魔,今日也現時報了。” |
bào chóu xuě hèn報讎雪恨 | 報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參見“報仇雪恨”。 | 元 楊顯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風云,報讎雪恨。” |
zhī ēn bào ēn知恩報恩 | 知道了別人對自己的恩惠就回報別人以恩惠。亦作“知恩報德”,。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報恩。” |
tóu guā bào yù投瓜報玉 | 投:投贈。指互贈禮品或對別人的深情厚誼予以酬報。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五卷:“此乃投瓜報玉,施恩報恩,也不在話下。” |
xuě chǐ bào chóu雪恥報仇 | 雪:洗掉。洗掉恥辱,打擊仇敵。亦作“報仇雪恥”。 |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若先王之報怨雪恥。” |
shě shēn tú bào舍身圖報 | 舍:放棄;報:報答。接受了別人的大恩惠,犧牲生命也要報答。 | 明·無名氏《鳴鳳記·物公劾奸》:“剩此微軀,皆賴天恩庇;舍身圖報,如何敢埈巡回避。” |
tóu mù bào qióng投木報瓊 | 《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原謂男女相愛互贈禮品。后用以指報答他人對待自己的深情厚誼。 | 《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
shí bào shí xiāo實報實銷 | 支出多少報銷多少。 |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13章:“將來花多花少,實報實銷,我也不多要你一個。” |
zhī ēn bào dé知恩報德 | 受別人的恩惠,心存感激意圖報答。 | 《群英類選·〈紅蕖記·觸身諧配〉》:“可憐見咱魂銷盡,知恩報德情難混。” |
shū zhōng bào guó攄忠報國 | 攄:抒發。抒發忠誠,報效國家。 | 《楊家將演義》第39回:“汝等赴任之后,各宜攄忠報國,施展奇抱。” |
yǐ yuàn bào dé以怨報德 | 怨:仇恨;報:報答;回報;德:恩惠。指忘恩負義;反而加害于人。 | 《國語 周語中》:“以怨報德,不仁。” |
yǐ è bào è以惡報惡 | 用惡行去回報別人的惡行。 | 《榖梁傳·僖公二十三年》:“伐國不言圍邑。此言圍邑,何也?不正其以惡報惡也。”范寧注:“前十八年。宋伐齊之喪,是惡也;今齊乘勝而報,是以惡報惡也。” |
zhōng jūn bào guó忠君報國 | 忠于國君,報效國家。 | 元·鄭光祖《伊尹耕萃》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濟世安民,忠君報國,乃是男兒所為。” |
jiè shēn bào chóu借身報仇 | 見“借交報仇”。 | 明·高啟《結交少年場行》:“結交須結游俠兒,借身報仇心不疑。” |
dǎ xiǎo bào gào打小報告 | 暗地里向領導反映別人問題。 | 梁實秋《槐園夢憶》:“這時候有人向香山慈幼院的院長打小報告:‘程季淑不久要結婚了,下半年的聘書最好不要發給她。’” |
jié bào pín chuán捷報頻傳 | 捷報:勝利的消息;頻:屢次;連續多次。勝利的消息不斷傳來。 | 徐遲《地質之光》:“華北大平原上捷報頻傳。以后大港油田、勝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繼建成。” |
shàng zhēng xià bào上烝下報 | 烝:晚輩男子和長輩女子通奸;報:長輩男子與晚輩女子通奸。泛指男女亂倫。 | 《左傳;、 桓公十六年》:“衛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屬諸右公子。”《左傳·宣公三年》:“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媯,生子華、子臧。” |
zhī ēn bì bào知恩必報 | 知道受到了恩惠就必定要報答。 |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小生我懷舊意無私志,小姐白玉帶知恩必報恩。” |
zhú bào píng ān竹報平安 | 指平安家信。竹報:舊時家信的別稱。 |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 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
yǐ zhí bào yuàn以直報怨 | 以公道對待有怨恨的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yī yè bào qiū一葉報秋 | 同“一葉知秋”。 | 唐·鮑溶《始見二毛》詩:“百川赴海返潮易,一葉報秋歸樹難。”唐·柳氏《楊柳枝》詞:“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
yīn guǒ bào yìng因果報應 | 因果:原因和結果。佛教迷信,認為今生種什么因,來生結什么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唐 慧立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第七卷:“唯談玄論道,問因果報應。” |
chūn qí qiū bào春祈秋報 | 祈:向神求禱;報:為報恩而祭祀。指春秋兩季舉行的祭祀 | 《詩經·周頌·載芟序》:“《載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孔穎達疏:“既謀事求助,致敬民神,春祈秋報,故次《載芟》、《良耜》也。” |
shàng zhēng xià bào上蒸下報 | 泛指亂倫的性行為。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5卷:“至如上蒸下報,同人道于禽獸;鉆穴逾墻,役心機于鬼蜮。” |
yǐ zhí bào yuàn,yǐ dé bào dé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hǎo xīn dé bù dào hǎo bào好心得不到好報 | 一片好心腸卻得不到好的報答。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13回:“原來如此,真是好心不得好報。” |
quǎn mǎ zhī bào犬馬之報 | 愿象犬馬那樣供人驅使,以報恩情。 |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呂布至死也不忘大德,當效犬馬之報。” |
hǎo xīn méi hǎo bào好心沒好報 | 一片好心腸卻得不到好的報答。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出了好心沒有好報,看來為人也很有限。” |
gǎn ēn tú bào感恩圖報 | 感激別人的恩惠而設法報答。 | 宋 曾鞏《上歐陽舍人書》:“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之。” |
jiè jiāo bào chóu借交報仇 | 幫助別人報仇。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游俠列傳》:“慨不快意,身所殺甚眾,以軀借交報仇。” |
bào chóu xuě hèn報仇雪恨 | 雪;洗刷;除去;恨:怨恨。報冤仇;解怨恨。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58回:“濫官害民賊徒,把我全家誅戮,今日正好報仇雪恨!” |
xiàn shì xiàn bào現世現報 | 現報。 |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妄語部》卷九十三:“是人現得,惡口惡色,所言雖實,人不信受,眾皆憎惡,不喜見之,是名現世,惡業之報。” |
zhōng liú bù bào中留不報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 |
tuō gōng bào sī托公報私 | 借公事報私怨。 | 東漢·班固《漢書·杜周傳》:“方進終不舉白,專作威福,阿黨所厚,排擠英俊,托公報私,橫厲無所畏忌。” |
xiàn shì bào現世報 | 現世:今世;報:報應。做了壞事,當世就得到報應。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8回:“單留得我一個現世報,還在這里;卻又無男無女,靠唱道情度日。” |
jiè kè bào chóu借客報仇 | 幫助別人報仇。 | 《漢書 朱云傳》:“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 |
shī bù wàng bào施不望報 | 施:給予;報:報答。施惠于人而不望報答,輕財仗義。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朱治傳》:“遷偏將軍。”裴松之注引《吳書》:“留意于賓客,輕財尚義,施不望報。” |
jūn zǐ bào chóu,shí nián bù wǎn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 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報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時機再動手。 | 《兒女風塵記》:“孩子,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你把這筆賬牢牢地記在心里!” |
zhī qíng bù bào知情不報 | 知道情況而不報告,特指沒有犯罪的人主動地或被動地對當局隱匿別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為。 | 古華《芙蓉鎮》第三章:“知情不報者,與壞人同罪。” |
shé què zhī bào蛇雀之報 | 報:報答。指大蛇銜明珠、黃雀銜白環報恩。 | 宋·歐陽修《<歸田錄>序》:“曾不聞吐珠銜環,效蛇雀之報。” |
ěr bào shén耳報神 | 指暗中通風報信的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一回:“這又是誰的耳報神這幺快。” |
duàn làn cháo bào斷爛朝報 | 斷爛:形容陳腐雜亂;朝報:古代傳抄皇帝詔令和官員奏章之類的文件。指陳舊、殘缺,沒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記載。 | 《宋史 王安石傳》:“黜《春秋》之書,不使列于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
bào xiào wàn yī報效萬一 | 報效:為報答恩情而為之效力。指恩德極大,只給以微不足道的報答。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八回:“且今上體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曠恩,雖肝腦涂地,豈能報效萬一!” |
juān qū bào guó捐軀報國 | 捐軀:舍棄生命。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報效國家。 | 《元史 王戢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 |
guān bào sī chóu官報私仇 | 官:公事。借助公事以泄私憤。 | 元 施惠《幽閨記 圖形追捕》:“這狗骨頭,我倒替你官報私仇!叫左右拿下去打!” |
yǒu yuān bào yuān,yǒu chóu bào chóu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 報:報復,抵償。指對造成冤枉、仇恨的人進行報復,使其作出抵償。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武松雖是粗鹵漢子,便死也不怕,還省得有冤報冤,有仇報仇,并不傷犯眾位,只煩高鄰做個證見。” |
shī ēn wàng bào施恩望報 | 施:給予;報:報答。給予人恩惠,期望得到報答。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可都是那個甚么施恩望報,不望報的這個脾氣鬧的!” |
yī hái yī bào一還一報 | 謂做一件壞事后必受一次報復。 | 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一折:“不是我千錯萬錯,大剛來一還一報。” |
tōng fēng bào xìn通風報信 | 把對立雙方中一方的機密暗中告訴另一方。 | 清 頤瑣《黃繡球》第20回:“那掌柜的說他惡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陳府上去的通風報信,一面地保就在內看守了這掌柜的。” |
chì xīn bào guó赤心報國 | 赤:火紅色,比喻真純;赤心:忠心;報國:為國家效勞。舊指為帝王盡忠效勞。現亦形容赤膽忠心,為國效力。 | 《資治通鑒·陳紀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諸王反逆,欲殺忠良邪!尊天子,削諸侯,赤心報國,何罪之有!’” |
yī bào huán yī bào一報還一報 | 舊時認為做了怎幺樣的事,就有怎幺樣的報應。也指怎幺對待別人的,也就會得到怎幺樣的回報。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做冤仇能做毒,少不的一報還一報。” |
bào chóu xuě chǐ報仇雪恥 | 雪:洗刷;除去。報冤仇;除恥辱;也作“報怨雪恥”。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報仇雪恥,夷萬乘之強國。” |
bào běn fǎn shǐ報本反始 | 報:報答;本:根源;反:回到;始:開始。指受恩思報,不忘所自。 | 西漢 戴圣《禮記 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報本反始也。” |
shàn yǒu shàn bào善有善報 | 善:好的。報:報應。做好事必有好的報答。常與“惡有惡報”連用。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
bá lái bào wǎng拔來報往 | 報:通“赴”,迅速。很快地來,很快地去。形容頻繁地奔來奔去。 | 西漢 戴圣《禮記 少儀》:“毋拔來,毋報往。”鄭玄注:“報,讀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
sī xū zhī bào斯須之報 | 斯須:短暫;報:報答。指微小的報答。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3回:“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須之報。’” |
hóng qí bào jié紅旗報捷 | 清代軍隊出征,打了勝仗,派專人手持紅旗,急馳進京報捷。現用作報喜的意思。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2回:“先生此去,何異登仙。指日紅旗報捷,甚么司馬黃堂,都是指顧間事。” |
bào bīng gōng shì報冰公事 | 舊時官場指清苦的差使。 | |
chóng dé bào gōng崇德報功 | 崇:尊重,推重。尊崇有德之人,酬報有功之人。 | 《尚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
dǎ jī bào fù打擊報復 | 打擊:攻擊。用敵對的態度回擊對方。 | 《人民日報》1988.12.31:“披露了我們向上級反映我店截留利潤六十五萬元的問題后,遭受打擊報復的一些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