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紅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hóng chóu lǜ cǎn紅愁綠慘 | 比喻愁思滿懷,容易傷感。 | 元·無名氏《村樂堂》第四折:“我則見綠慘紅愁減了精神,為何因,背地里將啼痕來揾。” |
liǎn hóng jīn bào臉紅筋暴 | 形容發急或發怒時面部紅脹,青筋暴起的樣子。 | |
liǔ lǜ táo hóng柳綠桃紅 | 形容美麗的春景。 | 明 無名氏《大劫牢》第四折:“試看這柳綠桃紅……青山綠水,寶馬香車,游人共喜。” |
lǐ bái táo hóng李白桃紅 | 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 唐·羊士諤《山閣聞笛》詩:“李白桃紅滿城郭,馬融閑臥望京師。” |
huā wú bǎi rì hóng花無百日紅 | 花不能常開不敗。比喻青春易逝,好景不長。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算計,過后一場空。” |
hóng fěn qīng é紅粉青蛾 | 紅粉:古代化妝的紅色粉;青蛾:青色的娥眉。比喻美女。 | 唐·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詩:“紅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 |
hóng lú diǎn xuě紅爐點雪 | 大火爐里放進一點雪,立即融化。比喻領悟、接受迅速,思想改變快。 | 《高子遺書·會語》:“顏子克己,若紅爐點雪,不必言難,天下歸仁。” |
hóng sī dài xuǎn紅絲待選 | 選:選擇,挑選。指為女兒擇女婿。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牽紅絲娶婦》:“元振欣然從命。遂牽一紅絲線,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隨夫貴達也。” |
yān hóng chà zǐ嫣紅姹紫 | 指花色嬌艷,亦指嬌艷的花。 | 廖仲凱《金縷曲·題八大山人松壑圖》詞:“繁華歇盡何須吊!且由他,嫣紅姹紫,一春收了。” |
kàn pò hóng chén看破紅塵 | 紅塵:佛家稱人世間。看破人生事情;對一切持超脫態度。這是一種消極厭世態度。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43回:“看這話頭,他明明看破紅塵,貪圖仙景,任俺尋找,總不出來。” |
lǜ cǎn hóng chóu綠慘紅愁 | 指婦女的種種愁恨。綠、紅,指黑鬢紅顏。 | 宋 羅燁《醉翁談錄 小說開辟》:“講鬼怪令羽士心寒膽戰;論閨怨遺佳人綠慘紅愁。” |
lù hóng yān zǐ露紅煙紫 | 形容花木的色彩鮮艷。 | 宋·曾鞏《芍藥廳》詩:“小碧闌于四月天,露紅煙紫不勝妍。” |
àn lǜ xī hóng暗綠稀紅 | 猶言綠肥紅瘦。形容葉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 明 陳汝元《金蓮記 歸田》:“況當殘春初夏之時,正值暗綠稀紅之候,頓起愁緒,怎生消悶懷?” |
kè cuì cái hóng刻翠裁紅 | 喻極力修飾詞藻。 |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三卷:“毛會侯《浣雪詞》,刻翠裁紅,務求新穎。” |
cuì xiù hóng qún翠袖紅裙 | 翠:青綠色。指婦女的服裝。借指婦女。 | 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折:“總然你富才華,高名分,誰不愛翠袖紅裙。” |
chà zǐ yān hóng姹紫嫣紅 | 姹:美麗;嫣:妖艷;美好。形容各色的美麗花朵爭相斗妍。也作“嫣紅姹紫”。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wàn zǐ qiān hóng萬紫千紅 | 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的景象。現多比喻事物豐富多彩或景象繁榮興旺。 | 宋 朱熹《春日》詩:“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hóng rì sān gān紅日三竿 | 指日高三竿;天已大亮;時候不早了;也作“日上三竿”。 | 《南齊書 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黃,日暈。” |
hóng fǔ guàn xiǔ紅腐貫朽 | 紅腐:糧食經久腐壞,顏色變成紅赤色。貫朽:穿銅線的繩索因天長日久而朽爛。形容資財充足,錢糧無數。 | 東漢·班固《漢書·賈捐之傳》:“太倉之粟紅腐而不可食,都內之錢貫朽而不可校。” |
wēi hóng yǐ cuì偎紅倚翠 | 謂親狎女色;狎妓。 | 宋·陶榖《清異錄·偎紅倚翠大師》:“李煜在國,微行娼家,遇一僧張席,煜遂為不速之客。僧酒令、謳吟、吹彈莫不高了……。煜乘醉大書右壁曰:淺斟低唱偎紅倚翠大師鴛鴦寺主,傳持風流教法。” |
hóng chén kè mèng紅塵客夢 | 紅塵:佛家指人世間。比喻塵世虛幻。 | 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遙望見城南巷翠山色好,把紅塵客夢全消。” |
qīng hóng zào bái青紅皁白 | ①比喻是非、好歹。②比喻底細、情由。③猶言水落石出。 | |
lǜ bìn hóng yán綠鬢紅顏 | 指年輕女子。同“綠鬢朱顏”。 | 清 洪楝園《后南柯 檀謀》:“霎時綠鬢紅顏都成孤寡,并不勞挨門搜括。” |
miàn hóng guò ěr面紅過耳 | 形容因激動、窘迫、發怒或羞漸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紅過耳,眼觀鼻、鼻觀心的答應了一聲。” |
wàn hóng qiān zǐ萬紅千紫 | 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 | 明·郭勛《英烈傳》第二回:“春初花放,萬紅千紫斗芳菲。” |
lǜ cǎn hóng xiāo綠慘紅銷 | 指婦女的種種愁恨。同“綠慘紅愁”。 | 明 湯顯祖《紫釵記 醉俠閑評》:“心憔,難聽他綠慘紅銷。” |
dà hóng dà lǜ大紅大綠 | 謂顏色濃艷。 | 老舍《新時代的舊悲劇》七:“各處都是新油飾的,大紅大綠,象個鄉下的新娘子,盡力打扮而怪難受的。” |
guàn xiǔ sù hóng貫朽粟紅 | 見“貫朽粟陳”。 | 明·吾丘瑞《運甓記·蘇峻倡亂》:“甲精器利,貫朽粟紅,兵誦吉申,民歌召杜。” |
zhù hóng què bái駐紅卻白 | 謂保持青春,延遲衰老。紅,紅顏;白,白首。 | |
wū mào hóng qún烏帽紅裙 | 泛指男女。 | 清·孔尚任《桃花扇·鬧榭》:“絲竹隱隱,載將來一對烏帽紅裙。” |
hóng xìng chū qiáng紅杏出墻 | 紅色的杏花穿出墻外。指春天一派繁榮景象;也喻指大好形勢。 | 宋 葉紹翁《游小園不值》詩:“春風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 |
sù hóng guàn xiǔ粟紅貫朽 | 粟:小米;紅:指腐爛變質;貫:穿線的繩子;朽:腐爛。谷子變色了,錢串子損壞了。形容太平時期富饒的情況。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捐之傳》:“太倉之粟,紅腐而不可食;都內之錢,貫朽而不可校。” |
pī hóng guà lǜ披紅掛綠 | 披:穿著。穿著鮮艷的服裝或帶有喜慶氣氛的裝飾。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54回:“你這臭淫婦,平白里又不赴席,又不拜年,披紅掛綠是為什么?” |
zhēng hóng dǒu zǐ爭紅斗紫 | 形容百花爭艷。 |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一出:“陌上爭紅斗紫,窗外鶯啼燕語,花落滿庭空。” |
bǎi zǐ qiān hóng百紫千紅 | 形容繁花似錦,色彩繁多。 | 宋 王安石《越人以幕養花因游其下》詩之一:“幕天無日地無塵,百紫千紅占得春。”宋 辛棄疾《定風波 賦杜鵑花》詞:“百紫千紅過了春,杜鵑聲苦不堪聞。” |
hóng yán lǜ bìn紅顏綠鬢 | 綠鬢:烏黑發亮的鬢角。形容女子正處于青春年少時。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但見它雖則隨常裝束,卻是紅顏綠鬢,俏麗動人。” |
lǜ nǚ hóng nán綠女紅男 | 服裝艷麗的青年男女。 | 清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萬壽寺》:“游人甚多,綠女紅男,聯蹁道路。” |
juàn hóng wēi cuì眷紅偎翠 | 形容對春色的依戀。 | 宋 柳永《內家嬌》詞:“處處踏青斗草,人人眷紅偎翠。” |
hóng qíng lǜ yì紅情綠意 | 形容艷麗的春天景色。 | 宋 文同《約春》詩:“紅情綠意知多少,盡入涇川萬樹花。” |
miàn hóng ěr rè面紅耳熱 | 見“面紅耳赤”。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見了一個陌生人,也要面紅耳熱的。” |
cuì xiāo hóng jiǎn翠消紅減 | 形容女子姿容減退。 | 宋·柳永《八聲甘州》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
táo hóng liǔ lǜ桃紅柳綠 | 桃花嫣紅,柳枝碧綠。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鮮艷的春景。 | 元 貫云石《小梁州 春》:“春風花草滿園香,馬系在垂楊,桃紅柳綠映池塘。” |
miàn hóng miàn lǜ面紅面綠 | 見“面紅面赤”。 | 《廿載繁華夢》第九回:“自己進他門以來,未有半點面紅面綠,他不負我,我怎好負他?” |
pī hóng chā huā披紅插花 | 披:蓋在肩背上。披著紅綢,帽子上插花。表示喜慶或光榮。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儐相披紅插花,忙到轎前作揖,念了詞賦,請出轎來。” |
hóng liǎn chì jǐng紅臉赤頸 | 形容十分激動。 | 孔厥《新兒女英雄續傳》:“紅臉赤頸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漢奸的家屬,一直在仗勢欺人嗎!” |
hóng nán lǜ nǚ紅男綠女 | 指穿著各種漂亮衣服的青年男女。 | 清 舒位《修簫譜傳奇》:“紅男綠女,到如今野草荒田。” |
hóng yán bó mìng紅顏薄命 | 舊指美貌女子不是早死;就遇不到好人或生活多磨難。紅顏:美貌女子;薄命:命運不好。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三折:“知他是今世是前生,總則我紅顏薄命。” |
lǜ jiǔ hóng dēng綠酒紅燈 | 形容奢侈豪華的享樂生活。 | 清 梁章鉅《歸田瑣記 北東園日記詩》:“天倫樂事萃華堂,綠酒紅燈夜未央。” |
bù fēn qīng hóng zào bái不分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chóu rén jiàn m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 眼紅:激怒的樣子。仇敵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賴傳珠《模范紅五團的新榮譽》:“真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
hóng zhuāng sù guǒ紅裝素裹 | 紅裝:婦女的紅色裝飾;泛指婦女的艷麗裝束;素裹:淡雅裝束。原指婦女艷麗和淡雅兩種裝束。后用以形容雪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美麗景色。 | 毛澤東《沁園春·雪》詞:“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
cái hóng diǎn cuì裁紅點翠 | ①采摘花卉。②比喻選擇華麗的辭藻。 | 南朝 梁 簡文帝《東飛伯勞歌》:“誰家總角歧路陰,裁紅點翠愁人心。” |
mǎn miàn hóng guāng滿面紅光 | 滿面:整個面部。形容心情舒暢;精神健旺的樣子。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2回:“舅兄今日滿面紅光,必有非常喜事,大約貨物定是十分得彩,我們又要暢飲喜酒了。” |
liǎn hóng jīn zhǎng臉紅筋漲 | 見“臉紅筋暴”。 | |
qiān hóng wàn zǐ千紅萬紫 | ①形容百花競艷。②借指百花。 | 宋·辛棄疾《水龍吟·寄題京口范南伯知縣家文官花》詞:“人間得意,千紅萬紫,轉頭春盡。” |
mù cuì cháo hóng暮翠朝紅 | 形容愛情不專一。 | 清·徐瑤《太恨生傳》:“余非登徒子,誓不效雜情奴態,暮翠朝紅。” |
cǎn lü chóu hóng慘綠愁紅 | 綠:綠葉;紅:紅花。指經過風雨摧殘的殘花敗葉。 | 宋 柳永《定風波》詞:“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
miàn hóng jǐng chì面紅頸赤 | 見“面紅耳赤”。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四卷:“倘有不達時務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兒便要面紅頸赤,大發喉急。” |
chóu hóng yuàn lǜ愁紅怨綠 | 見“愁紅慘綠”。 | 宋·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詩:“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
pī hóng guà cǎi披紅掛彩 | 披紅綢和彩帛,以示榮寵、慰勞或喜慶。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4回:“隨行五百軍士,俱披紅掛彩,入南郡買辦物件。” |
jiàn qián yǎn hóng見錢眼紅 | 見“見錢眼開”。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8回:“其中最易辨的,就只那雙賊眼,因他見錢眼紅,所以易辨。” |
yī cuì wēi hóng依翠偎紅 | 指同年輕女子廝混的風流韻事。翠,翡翠一類飾物;紅,脂粉唇膏一類化妝品。“翠”與“紅”均借指女人。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五回:“不如且討紅裙趣,依翠偎紅院宇中。” |
yǐ cuì wēi hóng倚翠偎紅 | 形容同女性親熱昵愛。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悔過了竊玉偷香膽,刪抹了倚翠偎紅話。” |
jiǔ lǜ dēng hóng酒綠燈紅 | 形容奢侈糜爛的生活。 | 清 李斗《揚州畫舫錄 小秦淮錄》:“酒綠燈紅紺碧花,江鄉此會最高華。” |
hóng guāng mǎn miàn紅光滿面 | 形容人的氣色好,臉色紅潤,滿面光彩。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37回:“嘴邊銜著牙嘴香煙,鼻端架著墨晶眼鏡,紅光滿面,氣象不同,直上樓頭,東張西望。” |
hóng zǐ luàn zhū紅紫亂朱 | 古以朱為正色,紫為雜色。紅紫亂朱指雜色混亂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 《論語 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孟子注疏 趙岐 題辭》:“正涂壅底,仁義荒怠,佞偽馳騁,紅紫亂朱。” |
bái fà hóng yán白發紅顏 | 顏:臉色。頭發斑白而臉色紅潤。形容老年人容光煥發的樣子。 | 《宣和畫譜 道釋四》:“舊嘗有痼疾,遇異人得修煉之術,卻藥謝醫,以至引年,白發紅顏,真有所得。” |
lǜ àn hóng xī綠暗紅稀 | 形容暮春時綠蔭幽暗、紅花凋謝的景象。 | 唐 韓琮《暮春滻水送別》:“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古今情。” |
chǐ bái chún hóng齒白唇紅 | 牙齒白,嘴唇紅。形容面容美。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0回:“那廝喚做小張三,生得眉清目秀,齒白唇紅。” |
chún hóng chǐ bái唇紅齒白 | 嘴唇紅,牙齒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 明·胡文煥《瓊琚記·桑下戲妻》:“只見唇紅齒白,桃花臉,綠鬢朱顏柳葉眉,因此不忍而去。” |
pī hóng pàn bái批紅判白 | 批:削;判:分開;紅、白:指花卉。嫁接花木。 | 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李氏仁豐園》:“今洛陽良工巧匠,批紅判白,接以他木,與造化爭妙,故歲歲益奇。” |
yù gōu hóng yè御溝紅葉 | 御溝:流經宮苑的河道。指紅葉題詩的故事,后用以比喻男女奇緣。亦作“御溝流葉”、“紅葉之題”。 | 唐·孟棨《本事詩》記載,顧況在洛陽游苑中,流水上得大梧葉,上有宮女題詩,顧況次日也于上游題詩葉上,泛于波中,以此傳情。又一說,題詩宮女名韓翠蘋,詩為于祐所得,于又題詩為韓所得,韓、于最終成為夫妻。 |
hào chǐ hóng chún皓齒紅唇 | 皓:白色的樣子。齒白唇紅。形容女子容貌的嬌美。 | 魯迅《故事新編·鑄劍》:“那頭是秀眉長眼,皓齒紅唇;頭發蓬松,正如青煙一樣。” |
liǎn hóng ěr rè臉紅耳熱 | 見“臉紅耳赤”。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1回:“聽得老太太說完了,越覺得臉紅耳熱,連忙跪下道:‘老太太息怒。這都是媳婦一時偏執,惹出老太太氣來。’” |
hóng bái xǐ shì紅白喜事 | 紅事:吉利的婚嫁喜事用紅色;又叫喜喪。白:喪葬事用白色。泛稱婚喪之事。 | 清 錢泳《履園叢話 雜話 紅白盛事》:“蘇杭之間,每乎婚喪喜慶為紅白事,其來久矣。” |
chóu hóng cǎn lü愁紅慘綠 | 紅、綠:指花、葉。指經過風雨摧殘的殘花敗葉。多寄以對身世凄涼的感情。 | 宋 柳永《定風波》詞:“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宋 辛棄疾《鷓鴣天 賦牡丹》詞:“愁紅慘綠今宵看,恰似吳宮教陣圖。 |
pī hóng dài huā披紅戴花 | 披著綢,戴著紅花。表示喜慶或光榮。 | 二月河《雍正皇帝》第25回:“剎時間,鼓樂大作,樂聲中,兩個禮部來的筆帖式披紅戴花,抬出了幡龍金榜。” |
bù wèn qīng hóng zào bái不問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何況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問青紅皂白,要懲辦被告了。” |
huā hóng liǔ lǜ花紅柳綠 | 紅紅的花兒;綠綠的柳條。形容春天明媚的景色;也形容顏色鮮艷多彩。 | 五代 前蜀 魏承班《生查子》詞:“花紅柳綠間晴空。” |
hóng shòu lǜ féi紅瘦綠肥 | 綠葉茂盛,紅花凋謝。形容暮春景色。 | 宋·吳禮文《桃源憶故人暮春》詞:“畫橋流水飛花舞,柳外斜風細雨。紅瘦綠肥春暮,腸斷桃源路。” |
lù hóng yān lǜ露紅煙綠 | 見“露紅煙紫”。 | 宋·晏幾道《泛清波摘遍》詞:“催花雨小,著柳風柔,都似去年時侯好。露紅煙綠,盡有狂情斗春早。” |
hóng xiù tiān xiāng紅袖添香 | 紅袖:指女子的艷色衣裳。指美女伴讀。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1回:“從此綠鬟視草,紅袖添香;眷屬疑仙,文章華國。” |
yún hóng diǎn cuì勻紅點翠 | 謂涂脂畫眉。 | 宋·陳師道《減字木蘭花》詞:“勻紅點翠。取次梳妝誰得似。風柳腰枝。盡日纖柔屬阿誰。” |
hóng bù lēng dēng紅不棱登 | 令人生厭的紅色。 | |
hóng shuāi cuì jiǎn紅衰翠減 | 紅:指花;翠:指綠葉。紅花衰敗,綠葉減少。形容春盡花殘或初秋百花凋謝的景象。 | 宋·柳永《八聲甘州》:“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
chuān hóng zhuó lǜ穿紅著綠 | 形容衣著鮮艷華麗。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那顏俊雖丑陋,最好妝扮,穿紅著綠,低聲強笑,自以為美。” |
dà hóng dà zǐ大紅大紫 | 形容顯赫、得意。 | 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來,現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紅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戲!” |
hóng kǒu bái yá紅口白牙 | 指一口咬定或指某句話確實說過。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56回:“紅口白牙,吃了東西,要甜的不敢給咸的,要辣的不敢給酸的,吃完了不給錢?” |
miàn hóng ěr chì面紅耳赤 | 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動或發怒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
liǎn hóng ěr chì臉紅耳赤 | 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 | 蕭殷《桃子又熟了》:“沒有等翻譯同志把所有的問題都提出來,那個美國人竟臉紅耳赤地吼起來。” |
rén wú yǒu qiān rì hǎo,huā wú yǒu bǎi rì hóng人無有千日好,花無有百日紅 | 指人的青春短暫。比喻好景不長或友情難以持久。 | 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一折:“想人生百歲翁,似花飛一陣風,人無有千日好,花無有百日紅。” |
hóng yán bái fà紅顏白發 | 顏:面容,臉色。頭發花白,面色紅潤。形容老年人身體健康。指紅顏少女和白發老翁 | 明·張伯純《收江南·壽康對山太史》曲:“看了這紅顏白發老風流,覷的那今來古往似蜉蝣。” |
hóng zǐ duó zhū紅紫奪朱 | 奪:強取;朱:朱紅,正紅色。用間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紅。比喻以邪奪正。 |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 |
qì hóng duī lǜ砌紅堆綠 | 形容春日花木繁榮的景象。 | 宋·張孝祥《滿江紅·思歸寄柳州》:“想一年好處,砌紅堆綠。” |
rén wú qiān rì hǎo,huā wú bǎi rì hóng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 指人的青春短暫。比喻好景不長或友情難以持久。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計算,過后一場空。” |
yòu hóng yòu zhuān又紅又專 | 具有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又掌握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術。 |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絕大多數科學技術人員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努力同工農兵相結合,滿腔熱情地對待自己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作出了成績……就整個說來,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隊伍。” |
zhāng hóng rán bào張紅燃爆 | 張:陳設。張貼紅紙喜報或對聯,燃放爆竹。 | 梁啟超《新民說》第11節:“考選入校,則張紅燃爆以示寵榮。” |
ěr hóng miàn chì耳紅面赤 | 耳朵和面部都紅了。形容過于用力、情緒激動或羞愧時的臉色。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61回:“忽見禁子走來,輕輕的向倪完耳邊說了幾句。倪完吃了一驚,不覺耳紅面赤。” |
hóng fěn qīng lóu紅粉青樓 | 紅粉:原指紅色的鉛粉,為女子化妝用品,后借指美女;青樓:妓院。泛稱有女色或可尋歡的場合。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若舞衫歌扇,轉瞬皆非,紅粉青樓,當場即幻,還講甚么情呢?” |
hóng sī àn jì紅絲暗系 | 系:打結。比喻姻緣牽合。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回:“還不曾紅絲暗系,先弄得白刃相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