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終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zhōng shēn bù yú終身不渝 | 渝:變。一生自始自終一直不變。 | 梁實秋《談友誼》:“神圣的友誼之情,其性質是如此的甜蜜、穩定、忠實、持久,可以終身不渝。” |
jǐn shǐ lǜ zhōng謹始慮終 | 謂慎之于始并慮及其終。 | 明·鹿善繼《答范景龍書》:“惟是世變滔滔,黨同伐異,任重道遠,謹始慮終,往常書本生活,到此躬行實踐,別有光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yǎng shēng sòng zhōng養生送終 | 同“養生送死”。 | 東漢·班固《漢書·貨殖傳序》:“五谷六畜及至魚鱉鳥獸雚蒲材干器械之資,所以養生送終之具,靡不皆育。” |
yī rì wéi shī,zhōng shēn wéi fù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 對教過自己一天的老師,要一輩子當做父親那樣尊重他。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1回:“你這個潑怪,豈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 |
shàn shǐ lìng zhōng善始令終 | 同“善始善終”。 | 三國·魏·嵇康《琴賦》:“即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 |
zhōng shí zhī jiān終食之間 | 吃完一頓飯的時間。 | 春秋·魯·孔丘《論語·里仁》:“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
pǐ zhōng sī tài否終斯泰 | 否:壞;泰:好,順利。壞運到了盡頭,好運就來了。 | 南朝·梁·徐陵《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夫否終斯泰,屯極則亨,若日月之回環,猶陰陽之報復。” |
xiāo fù zhōng cháo枵腹終朝 | 謂終日餓著肚子。 | 清·劉書年《劉貴陽說經殘稿·沂水桑麻話》:“一人入集,必不能枵腹終朝;數日一集,亦不能徒手而歸。” |
jiàn shǐ zhī zhōng見始知終 | 謂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能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 | 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德序外傳》:“故圣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
zhōng tiān zhī sī終天之思 | 終天:終身。到死的時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 | |
wú jí ér zhōng無疾而終 | 沒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擾就自行消滅。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8卷:“到三十六歲,忽對人說:‘玉帝命我為江濤之神,三日后,必當赴任。’至期無疾而終。” |
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xū yī bié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 君:敬稱對方;終:終究。送多遠的路,終究要分別。 | 元 無名氏《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哥哥你回去。” |
xiōng zhōng xì mò兇終隙末 | 兇:殺人;隙:嫌隙,仇恨;終、末:最后,結果。指彼此友誼不能始終保持,朋友變成了仇敵。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王丹傳》:“張陳兇其終,蕭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鮮矣。” |
zhōng shǐ rú yī終始如一 | 終:結束;始:開始。自始自終一個樣子。自始至終,一直不變。 | 《荀子 議兵》:“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 |
zhōng fēi chí zhōng wù終非池中物 | 池中物:比喻蟄處一隅、腳無大志的人。比喻總有出頭的一天。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 |
zhōng shēn bù chǐ終身不齒 | 齒:錄用。一輩子不錄用。 | 西漢·戴圣《禮記·王制》:“屏之遠方,終身不齒。” |
zhōng wú liǎo jú終無了局 | 局:結局,定局,指長久之計。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33回:“這綠林中買賣,終無了局。” |
zhōng shǐ ruò yī終始若一 | 自始至終都不改變。 | 《荀子 禮論》:“故君子敬始而慎終,終始若一,是君子之道。” 又“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數,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飾之,使生死終始若一。” |
zhōng shēn zhī jì,mò rú shù rén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 終身:人的一生。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培養人才。 | 春秋·齊·管仲《管子·權修》:“十年之計,莫如樹林,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
yuán shǐ fǎn zhōng原始反終 | 見“原始要終”。 | 《易·系辭上》:“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高亨注:“此言‘圣人’考察萬物之始,故知其所以生,究求萬物之終,故知其所以死。” |
wǎn jié bù zhōng晚節不終 | 晚節:指晚年的節操。指到了晚年卻不能保持節操。 | 《明史 于孔兼傳》:“疏論都御史吳時來晚節不終,不當謚忠恪。” |
wú shǐ wú zhōng無始無終 | 沒有開始,沒有結尾。 | 《淮南子·說林訓》:“無古無今,無始無終,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廣大矣。” |
zhōng tiān zhī qī終天之戚 | 終天:終身。到死的時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 | |
yǐ zhōng tiān nián以終天年 | 以:表示目的。終:結束,完了。天年:指人的自然的年壽。指養老送終。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師父只在此間過了,小弟奉養你母子二人,以終天年,多少是好!” |
zhōng lǎo yǐn jū終老隱居 | 終老:直到老死,一輩子。指隱居直到老死。 | 《宋史·劉爚傳》:“爚從熹武夷山講道讀書,怡然自適,筑云莊山房,為終老恤居之計。” |
zhōng shēn zhī yōu終身之憂 | 指一生的憂慮。 |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上》:“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故忌日不樂。” |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飽:吃足;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什么事也不干。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品質卻是最惡劣的。” |
quán shǐ quán zhōng全始全終 | 全:完備,齊全;終:結束。從頭到尾都很完善。形容辦事認真,有頭有尾。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2卷:“而今更有一段話,又只因一句戲言,致得兩邊錯認,得了一個老婆。全始全終,比前話更為完美。” |
cóng yī yǐ zhōng從一以終 | 從:跟隨;終:終身,一輩子。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 宋·文天祥《劉良臣母哀辭》:“嗚呼,全而生這之必全而歸之,從一以終兮尚得正,其何悲!” |
dǔ shǐ zhī zhōng睹始知終 | 謂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 | 漢·袁康《越絕書·德序外傳記》:“故圣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
zhōng shēn dà shì終身大事 | 終:從開始到末了。關系到一輩子的大事情;多指男女婚嫁而言。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一時間憑著兩局賭賽,偶爾虧輸,便要認起真來,草草送了終身大事,豈不可羞!這事斷然不可!” |
shèn shǐ jìng zhōng慎始敬終 | 敬:慎。自始自終都謹慎。 | 《禮記 表記》:“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終。”漢 賈誼《新書 胎教》:“易曰:‘正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春秋之元,詩之關雎,禮之冠婚,易之乾坤,皆慎始敬終云爾。” |
pǐ zhōng zé tai否終則泰 | 謂閉塞到極點,則轉向通泰。 | 《易·雜卦》:“否泰,反其類也。”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時過于期,否終則泰。” |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yòng xīn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 飽:吃足;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 |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
shǐ luàn zhōng qì始亂終棄 | 亂:淫亂,玩弄。先亂搞,后遺棄。指玩弄女性的惡劣行徑。 | 唐 元稹《鶯鶯傳》:“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 |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皇皇不可終日 | 驚慌地連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驚恐不安到了極點。 |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們認識了以上這些矛盾,就知道中國是處在怎樣一種皇皇不可終日的局面之下。” |
shèn zhōng yú shǐ慎終于始 | 謂結束時想要慎重,在開始時就要小心謹慎。 | 《尚書·太甲下》:“無輕民事惟難,無安厥位惟危,慎終于始。” |
zhōng rì zhōng yè終日終夜 | 終:竟,盡。整天整夜。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
zhōng ér fù shǐ終而復始 | 不斷地循環往復。 | 《淮南子 說山訓》:“通于學者若車軸,轉轂之中,不運于己,與之致千里,終而復始,轉無窮之源。” |
zhōng shēn ràng lù,bù wǎng bǎi bù終身讓路,不枉百步 | 枉:白白地,冤枉。一輩子給人讓路,也不會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對人謙讓不會有什么損失。 | 《新唐書·朱敬則傳》:“敬則兄仁軌……嘗誨子弟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
guàn chè shǐ zhōng貫徹始終 | 貫徹:徹底實現或體現。指自始至終地堅持下去。 | 曾樸《孽海花》第34回:“對于內學相宗各法門,尤能貫徹始終。” |
shèn zhōng chéng shǐ慎終承始 | 見“慎終如始”。 | 明·劉基《春秋明經·公會》:“齊侯以治外者善謀也,慎終以承始者道也。” |
yǒu shǐ yǒu zhōng有始有終 | 有開始也有結束。指做事能夠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
shǐ zhōng bù yú始終不渝 | 渝:變。自始至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 《晉書 陸曄傳》:“格勤貞固,始終不渝。” |
zhōng xū suǒ wàng終虛所望 | 最后使希望落空。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豈非鏡花水月,終虛所望么?” |
shòu zhōng zhèng qǐn壽終正寢 | 壽終:活到老死;正寢:舊式住房的正屋。原指老死在家里。現比喻事物的滅亡。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1回:“紂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終,你自夸壽終正寢,非侮君而何!” |
zhōng yǎng tiān nián終養天年 | 終:竟,盡;天年:指自然的壽數。過完應有的壽數,指壽長而善終。 | |
zhōng shǐ fú yú終始弗渝 | 渝:變。自始自終一直不變。 | 《新唐書·魏征傳》:“儉約樸素,終始弗渝。” |
yǎng lǎo sòng zhōng養老送終 | 同“養生送死”。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七回:“生了奴奴,欲扳門第,配嫁他人,又恐老來無倚,只得將奴招了一個女婿,養老送終。” |
cóng yī ér zhōng從一而終 |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這時舊時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 | 《周易 恒》:“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 |
zì shǐ zhì zhōng自始至終 | 從開始到末了。也指一貫。 | 《宋書 謝靈運傳》:“以晉氏一代,自始至終,竟無一家之史,令靈運撰《晉書》,粗立條流,書竟不就。” |
zhōng shēn zhī chǒu終身之丑 | 一生的丑惡行為。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外物》:“老菜子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騖萬世之患,抑固瘺耶。忘其略有弗反耶。惠以歡為騖,終身之丑,中民之行進焉。’” |
yǐn hèn ér zhōng飲恨而終 | 心懷怨恨而死。 | 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如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惶惶不可終日 | 惶惶:恐懼不安的樣子;終:完。驚慌恐懼得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驚恐到極點。 | 郭沫若《我怎樣寫<青銅時代>和<十批判書>》:“敵人還有西進的模樣,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終日的情形。” |
pǐ zhōng ér tài否終而泰 | 否:壞;泰:好,順利。壞運到了盡頭,好運就來了。 | 《晉書·庾亮傳》:“實冀否終而泰,屬運在今。” |
zhòu yǔ bù zhōng rì驟雨不終日 | 驟:急速;終:竟,從開始到末了;終日:整天。攀雨下不了整天。比喻勢頭很猛不能持久。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3章:“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
bù dé shàn zhōng不得善終 | 善終: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惡人應有的壞下場。 | 《新編五代史平話 梁史 上卷》:“汝家雖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終!” |
zhōng shēn zhī è終身之惡 | 終身:人的一生;惡:丑。終身的丑陋行為。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衍傳》:“孫林父違穆子之戒,故陷終身之惡。” |
zhōng rì bù juàn終日不倦 | 整天不知厭倦。指埋頭學習。 | 《孔子家語·致思》:“吾聞可以為人終日不倦者,其惟學焉。” |
zhōng rì ér sī終日而思 | 整天思考。 | 戰國·趙·荀況《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
zhōng qí tiān nián終其天年 | 終:結束。天年:人的自然壽命。指年老而死。 | 《莊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淮南子·精神訓》:“雖情心郁殪,形性屈竭,猶不得已自強也。故莫能終其天年。” |
yuán shǐ yào zhōng原始要終 | 探求事物發展的起源和結果。 | 《周易 系辭下》:“《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 |
bù kě zhōng rì不可終日 | 終日:從早到晚;整天。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局勢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
shí bù zhōng wèi食不終味 | 同“食不甘味”。 | 三國·魏·曹植《釋愁文》:“坐不安席,食不終味,遑遑汲汲,或憔或悴。” |
shǐ zhōng bù yì始終不易 | 易:改變,違背。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 《周書 蘇湛傳》:“臣自惟言辭不如伍被遠矣,然始終不易,竊謂過之。” |
zhōng tiān zhī hèn終天之恨 | 到死的時候也不能消除的憾恨。終天:終身。 | 明 歸有光《震川集 請敕命事略》:“及先人之方歿,而始獲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祿養,所以為終天之恨也。” |
zhōng fēi liǎo jú終非了局 | 局:結局,定局,指長久之計。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6回:“想我在此奉侍,終非了局。” |
zhōng tiān zhī mù終天之慕 | 終天:終身。終生思慕之情。 | 南朝·梁·沈約《為齊竟陵王解講疏》:“終天之慕,不續于短年,欷報之誠,思隆于永劫。” |
jǐn zhōng zhuī yuǎn謹終追遠 | 終:人死;遠:指祖先。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 | 宋·蘇軾《母蒲氏王氏秦國太天人外制》:“謹終追遠,仁也;顯親揚名,孝也。” |
mǔ dān huā hǎo,zhōng xū lǜ yè fú chí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 |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總得有人幫助。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有了銀錢,卻又只怕沒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 |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終若一 | 同“始終如一”。 | 《周書·于謹傳》:“故功臣之中,特見委信,始終若一,人臣間言。” |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慎終追遠 | 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后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
jǐn zhōng shèn shǐ謹終慎始 | 見“謹終如始”。 | 明·解縉《瑞應歌辭序》:“謙恭抑畏,謹終慎始,巍巍藹藹,不可悉記。” |
lǎo yǒu suǒ zhōng老有所終 | 年老者能有個合適的歸宿。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
pǐ zhōng fù tai否終復泰 | 謂厄運終結,好運轉來。 | 《晉書·庚亮傳》:“實冀否終而泰,屬運在今。” |
bái tóu bù zhōng白頭不終 | 指夫婦不能偕老。 | 清 沈復《浮生六記 閨房記樂》:“剔燈入帳,蕓已寒熱大作,余亦繼之,困頓兩旬。真所謂樂極災生亦是白頭不終之兆。” |
wéi dé bù zhōng為德不終 | 見“為德不卒”。 | 葉圣陶《鄉里善人》:“唉,為德不終,我想起來非常之難過!” |
xiōng zhōng xì wèi兇終隙未 | 謂交道不永,朋友最終變成仇人。隙,嫌隙,仇恨。 | |
shèn zhōng rú shǐ慎終如始 | 慎:謹慎;如:象。謹慎收尾,如同開始時一樣。指始終要謹慎從事。 | 《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
bù zhī suǒ zhōng不知所終 | 終:最后,結局。不知道結局或下落。 | 宋 洪邁《夷堅甲志 崔祖武》:“后歸鄉里,不知其所終。” |
mǐ bù yǒu chū,xiǎn kè yǒu zhōng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靡:無;初:開始;鮮:少;克:能。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多用以告誡人們為人做事要善始善終。 | 《詩經 大雅 蕩》:“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chì shǐ bì zhōng敕始毖終 | 自始至終警飭謹慎。 | 清 曾國藩《戶部員外郎彭君墓表》:“凡綜理彭氏家政七十余年,敕始毖終,內外秩秩。” |
zhuī yuǎn shèn zhōng追遠慎終 | 猶言慎終追遠。 | 《陳書·南康愍王曇郎傳》:“夫追遠慎終,抑聞前誥。” |
gèng pú nán zhōng更仆難終 | 同“更仆難數”。 |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凡此之類,更仆難終。” |
jǐn zhōng rú shǐ謹終如始 | 謂謹慎小心、始終一致。 | 宋·樓鑰《簽書樞密院致仕贈資政殿學士正惠林公神道碑》:“心與天通,動有陰相,謹終如始,視險若夷。” |
zhōng chéng pào yǐng終成泡影 | 結果一場空,一無所有。 | |
qǔ zhōng zòu yǎ曲終奏雅 | 樂曲到終結處奏出了典雅純正的樂音。后比喻文章或藝術表演在結尾處特別精采。也比喻結局很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論》:“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風一,猶聘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
xiōng zhōng dì jí兄終弟及 | 及:接替。哥哥死了,弟弟接替。指弟弟接替哥哥的職位和事業。 |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沾益州土知州安邊,舊土官安遠之弟,兄終而弟及者也。” |
shèn zhōng rú chū慎終如初 | 慎:謹慎;如:像。謹慎收尾,如同開始時一樣。指始終要謹慎從事。 | 晉·盧謹《贈劉琨》:“溫溫恭人,慎終如初。” |
zhōng nán jié jìng終南捷徑 | 指達到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徑。終南:陜西終南山;捷徑:近路。 | 元 盧摯《蟾宮曲 咸陽懷古》:“見終南捷徑休忙,茅宇松窗。” |
juān juān bù yōng,zhōng wéi jiāng hé涓涓不壅,終為江河 | 壅:堵塞。細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終將匯合成為大江大河。比喻對細小或剛剛萌芽的問題不加注意或糾正,就會釀成大的問題。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觀周》:“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 |
yǒu chū xiǎn zhōng有初鮮終 | 鮮:少。有開始,很少有終結。指做事有頭無尾。 | 《詩經·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yí hèn zhōng tiān遺恨終天 | 謂終身感到悔恨。 | 佩蘅子《吳江雪》第十六回:“則我之身雖死猶幸,他日殉節,庶有名目。但恐辱抹爹娘,害他涉險,計不出此,遺恨終天矣!” |
zì shǐ zì zhōng自始自終 | 從開始到末了。表示一貫到底。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二十:“先皇帝與汴軍校戰,自始至終,馬數才萬。今有鐵馬三萬五千,不能使九州混一,是吾養卒練士將帥之不至也。” |
dāng wù shǐ zhōng當務始終 | 應當力求有始有終。 | |
hù zhōng bù quān怙終不悛 | 有所恃而終不悔改。語本《書·舜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孔傳:“怙奸自終,當刑殺之。” | 語出《書·舜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孔傳:“怙奸自終,當刑殺之。”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嘗不欲其去非而就是,舍邪而適正。其怙終不悛,則當為《夬》之上六矣。” |
zhōng yān zhī zhì終焉之志 | 在此安身終老的想法。 | 南朝梁 沈約《宋書 傅隆傳》:“義熙初,年四十,始為孟昶建威將軍,員外散騎侍郎。坐辭兼,免。復為會稽征虜參軍。家在上虞,及東歸,便有終焉之志。” |
shǐ zhōng rú yī始終如一 | 自始至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 《梁書 到洽傳》:“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篤成,立身行道,終始如一。” |
bǎo shí zhōng rì飽食終日 | 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指無所作為。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
jí jí bù kě zhōng rì岌岌不可終日 | 形容情況非常危險,一天都過不下去。 | 《明史·馬士英傳》:“蓋明之季年內憂外患,岌岌不可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