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清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tiào jìn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跳進黃河洗不清 | 比喻很難擺脫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黃河洗不清”。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擔心他被留在賊營,倒是擔心他帶著李瞎子和你妹妹給我的兩封書信,說不定還有什么貴重禮物,回來時被丁、楊二營的游騎抓去,使我跳進黃河洗不清,豈不受冤枉的窩囊氣?” |
qīng jìng guǎ yù清靜寡欲 | 欲:欲望。保持心地清凈,很少欲望。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任隗傳》:“隗字仲和,少好黃老,清靜寡欲。” |
zhuó wū yáng qīng濯污揚清 | 濯:洗。洗去污垢,激揚清澈。比喻揚善除惡。 | 《南史·范泰傳》:“臣昔謬得待罪選曹,誠無以濯污揚清。然君子之有智能,猶鵷鳳之有文采,俟時而振羽翼。何患不出云霞之上?” |
hǎi yàn hé qīng海晏河清 | 黃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靜。比喻太平盛世。河:黃河;晏:平靜。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水西南臺道遵和尚》:“一言啟口,振動乾坤,山河大地,海宴河清。” |
tiào zài huáng hé yě xǐ bù qīng跳在黃河也洗不清 | ||
mù rú qīng fēng穆如清風 | 指和美如清風化養萬物。 | 《詩經 大雅 烝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 |
liù gēn qīng jìng六根清凈 |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 隋 隋煬帝《寶臺經藏愿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凈。” |
qīng guī jiè lǜ清規戒律 |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規則和戒條。現比喻束縛人的繁瑣不合理的規章制度。 | 《釋門正統》:“元和九百丈懷海禪師,始立天下禪林規式,謂之清規。” |
chán jiā bù qīng纏夾不清 | 纏夾:糾纏夾雜。雜七雜八攪在一起,弄不清楚。 | 魯迅《孔乙己》:“外面的短衣主顧,雖然容易說話,但嘮嘮叨叨纏夾不清的也很不少。” |
qīng jìng wú wéi清靜無為 | 道家語。春秋時期道家的一種哲學思想和治術。指一切聽其自然,人力不必強為。 | 唐 賈至《虙子賤碑頌》:“鳴琴湯湯,虙子之堂,清靜無為,邑人以康。” |
shén zhì bù qīng神志不清 | 神志錯亂或精神錯亂。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2回:“弟子方才被什么妖人迷住,弄得身不由己、神志不清。” |
qīng shèng zhuó xián清圣濁賢 | 漢末饑荒,禁止釀酒,飲酒人避諱言酒,稱清酒為圣人,濁酒為賢人。指酒的別稱。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 |
gāo tán qīng lùn高譚清論 | 譚:同“談”。高妙清正而空泛不實的言談。 | 《東觀漢記·趙勤傳》:“到葉見霸,不問縣事,但高譚清論,以激勵之。” |
yáng qīng yì zhuó揚清抑濁 | 猶揚清激濁。 | 《梁書·武帝紀》:“公揚清抑濁,官方有序,多士聿興。” |
yī qīng èr chǔ一清二楚 | 十分明白、清楚。 | 老舍《四世同堂》:“小順兒樣樣事情都要鬧個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當好媽媽的保鏢呢。” |
zì mìng qīng gāo自命清高 | 自以為清高(命:認為;以為)。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還自命清高,反說富貴的是俗人。” |
sù bì yī qīng宿弊一清 | 多年的弊病一下就肅清了。 | 《清史稿·林則徐傳》:“吳中洊饑,奏免逋賦,前在籓司任,議定賑務章程,行之有效,至是仍其法,宿弊一清。” |
sì hé zhī qīng俟河之清 | 俟:等待。等待黃河變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實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八年》:“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
bīng jié yuān qīng冰潔淵清 | 猶冰清玉潔。 | 漢 孔融《衛尉張儉碑》:“君稟干綱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軌,冰潔淵清,介然特立。” |
xíng zhuó yán qīng行濁言清 | 說得好聽而行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 | 唐·李虛中《命書》卷中:“言輕行濁,執不通變。” |
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水至清則無魚 |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伙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jīng qīng wèi zhuó涇清渭濁 | 涇水清,渭水濁。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壞,顯而易見。 | 《詩經 邶風 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疏:“言涇水以有謂水清,故見涇水濁。” |
yáng qīng jī zhuó揚清激濁 | 沖去污水,讓清水上來。比喻抨擊、清除壞人壞事,表彰、發揚好人好事。 | 《尸子 君治》:“揚清激濁,蕩去滓穢,義也。” |
qīng cí lì jù清辭麗句 | 見“清詞麗句”。 | 清·戴名世《道墟圖詩序》:“讀其詩,摹寫物情,頌美祖德,稱述土風,清辭麗句,時時錯出。” |
qīng hún wú bái清渾皁白 | 比喻事物的本來面目、是非、情由等。 | |
qīng dōu zǐ fǔ清都紫府 | 見“清都紫微”。 | 宋·張孝祥《西江月·代五三弟為老母》詞:“莫問清都紫府,長教綠鬢朱顏。” |
cí qīng sòng jiǎn詞清訟簡 | 詞訟清簡。謂獄訟稀少,政事清閑。 | 明·范受益《尋親記·發配》:“詞清訟簡,陶情詩與酒。簾垂清晝,唐民得自由。” |
jī zhuó yáng qīng激濁揚清 | 激:沖去;抨擊;濁:不干凈的水;清:清澈的水。沖去臟水;使清水涌流。比喻批評過錯;表彰良善;揚善除惡。 | 《尸子 君治》:“揚清激濁,蕩去滓穢,義也。” |
jīng zhuó wèi qīng涇濁渭清 | 涇水濁,渭水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壞,顯而易見。 | 《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疏:“言涇水以有謂水清,故見涇水濁。” |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 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 《新唐書 元澹傳》:“當局稱迷,傍觀必審,何所謂疑而不申列?” |
yuè lǎng fēng qīng月朗風清 | 月光明朗,微風清爽。形容寧靜美好的月夜。 | 唐·無名氏《洛神傳》:“太和中,處士蕭曠,自洛東游至孝義館,夜憩于雙美亭。時月朗風清,曠善琴,遂取琴彈之。” |
qiú mǎ qīng kuáng裘馬清狂 | 指生活富裕,放逸不羈。 | 唐 杜甫《壯游》詩:“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
zhèng jiǎn xíng qīng政簡刑清 | 指官吏的政績顯著;社會安定;人民樂業。政簡:施行輕微的賦役或減免繁文縟節的政治措施。刑清:很少施用刑罰。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齊太公世家》:“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 |
zǐ huì tài qīng滓穢太清 | 滓穢:玷污,污辱;太清:天空。污染天空,比喻玷污清白。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太傅因戲謝曰:‘卿居心不凈,乃復強滓穢太清邪?’” |
bù qīng bù bái不清不白 | 不明白,不清楚。形容關系曖昧。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0回:“所以設下這個毒法兒,要把我拉在渾水里,弄一個不清不白的名兒,也未可知。” |
qīng fēng jìn jié清風勁節 | 喻人品純潔,節操堅貞。 | 清·戴名世《〈左尚子制義〉序》:“忠毅(左忠毅)以清風勁節,罹于黨禍,海內至今仰之。”又《贈葉蒼巖序》:“兩人官位相埒,而俱以清風勁節,顯名天下。” |
qīng gē miào wǔ清歌妙舞 | 指清亮的歌聲,美妙的舞蹈。 | 唐 宋之問《有所思》:“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
méi qīng mù xiù眉清目秀 | 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麗而不俗氣。形容容貌清俊秀麗。 |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學》第一折:“有個孩兒喚做安住,今年三歲,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個孩兒也。” |
zhèng qīng rén hé政清人和 | 政治清明,人心歸向,上下團結。 | 《晉書·諸葛恢傳》:“會稽內史諸葛恢蒞官三年,政清人和,為諸郡首。” |
duān běn qīng yuán端本清源 | 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 | 宋·朱熹《答龔參政書》:“端本清源,立經陳紀,使陰邪退聽。” |
sān qīng sì bái三清四白 | 謂非常清白。 | |
yī lù fēng qīng一路風清 | 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 | 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用違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內地,將見一路風清,乃使作陜西巡撫,助討寧夏。”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兩袖清風 | 原指兩袖迎風而起;飄飄揚揚的姿態。后比喻做官的時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風之外;別無所有。現也指清貧;沒有財產。也作“清風兩袖”。 | 元 魏初《送楊季梅》詩:“父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 |
kōng shì qīng yě空室清野 | 在對敵斗爭時,把家里的東西和田里的農產品藏起來,使敵人到來后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利用不上。 | 《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今東方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 |
qīng cí miào jù清辭妙句 | 妙:美好。清新美妙的詞句。 | 漢·陳琳《答東阿王箋》:“清辭妙句,焱絕煥炳。” |
yá bái kǒu qīng牙白口清 | 比喻說話清楚。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怎當得十三妹定要問他個牙白口清,急得無法。” |
qīng chén zhuó shuǐ清塵濁水 | 清塵:喻他人;濁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遠,會面沒有希望。 | 三國 魏 曹植《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
fēng qīng bì jué風清弊絕 | 貪污、舞弊的事情沒有了。形容壞事絕跡,社會風氣良好。 | 宋 周敦頤《拙賦》:“天下拙,刑政徹,上安下順,風清弊絕。” |
jiān bì qīng yě堅壁清野 | 堅壁:加固營壘;清野:將四野的財物清理收藏起來。加固營壘;清理收藏財物。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荀彧傳》:“今東方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敵軍,將軍攻之不拔,路之無獲,不出十日,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固耳。” |
qīng chá dàn huà清茶淡話 | 清:清淡。喝著清茶隨意閑聊。形容待客親切隨和。 | 金·侯善淵《西江月》詞:“朝陽軒外一支斜,待客清茶淡話。” |
qīng dōu zǐ wēi清都紫微 | 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宮闕。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周穆王》:“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旁之所居。” |
qīng cí lì qǔ清辭麗曲 | 同“清詞麗句”。 | 《宋書·謝靈運傳》:“清辭麗曲,時發手篇。” |
hǎi dài qīng shì海岱清士 | 海岱:東海與泰山之間的地方,引申為海內。海內的清廉之士。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人所應有,其不必有;人所應無,己不必無,真海岱清士。” |
qīng yī sè清一色 | 原指打麻將時由一種花色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種成分構成。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而且他[佘小觀]賭品甚高,輸得越多心越定,臉上神色絲毫不動。又歡喜做‘清一色’。所以同賭的人更拿他當財神看待。” |
shuǐ mù qīng huá水木清華 |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華:美麗有光彩。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 | 晉 謝混《游西池》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
sì qīng liù huó四清六活 | 形容機靈干練。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8回:“這幾個都是慣做公的,四清六活的人,卻怎的也不曉事。” |
hé qīng nán sì河清難俟 | 俟:等待。很難等到黃河水清。比喻時間太長,難以等待。 | 左丘明《左傳 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
qīng zhuó shù xiū清酌庶羞 | 清酌:祭祀用的酒;庶羞:美食。指美酒佳肴或祭祀用品 | 唐·柳宗元《祭呂衡州溫文》:“奉清酌庶羞之奠,敬祭示呂八兄化光之靈。” |
hé qīng shè míng河清社鳴 | 《文選·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鳴而圣人出。”劉良注:“里社,神祠也。”后以“河清社鳴”為太平祥瑞的象征。 | 《文選·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鳴而圣人出。”劉良注:“里社,神祠也。” |
qīng yì bù róng清議不容 | 清議:公正的評論。行為不正,輿論不容許。 | 宋·蘇舜欽《杜公求退第一表》:“臣若肆然自處,默無所為,清議不容,素履將喪。” |
qīng qīng jìng jìng清清靜靜 | 安安靜靜,不嘈雜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我這一進去,他又賭氣走了,不如咱們回去罷,讓他兩個清清靜靜的說一回。” |
qīng lián zhèng zhí清廉正直 | 清白廉潔,為人正直不阿。 | 《韓非子 奸劫弒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猶上高陵之顛,墮峻溪之下以求生,兇不幾矣。” |
cái gāo qì qīng才高氣清 | 才:才能;氣:氣質。指才調高雅,氣質清新。 | 唐 韓愈《與孟東野書》:“足下才高氣清,行古道,處今世,無田而衣食。” |
méi qīng mù lǎng眉清目朗 | 眉:眉毛;清:清新;目:眼睛。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 | 元·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真乃是眉清目朗,可怎生流落在村莊深巷。” |
yuān qīng yù gōng淵清玉絜 | 如淵之清,如玉之潔。比喻人品高尚。 | 《三國志·魏志·陳矯傳》:“淵清玉絜,有禮有法,吾敬華子魚。” |
chú fèng qīng shēng雛鳳清聲 | 雛鳳:比喻優秀子弟;清聲:清越的鳴聲。比喻后代子孫更有才華。 | 唐 李商隱《寄韓冬郎兼長之員外》:“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
ěr gēn qīng jìng耳根清凈 | 耳邊無事噪聒。指無事打擾。 | 《圓覺經》上卷:“聞清凈故,耳根清凈,根清凈故,耳識清凈。” |
áo qīng shǒu dàn熬清守淡 |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5卷:“陳某不肖,將家私蕩盡,賴我賢妻熬清守淡。” |
qīng yīn yōu yùn清音幽韻 | 比喻文章造詣極深。 | 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韻,凄如飄風急雨之驟至。” |
tiān qīng rì bái天清日白 | 猶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不然時今日天清日白,在你家里搜出人腿來,人目昭彰,一傳出去,不到得輕放過了你。” |
hán hú bù qīng含糊不清 | 躲躲閃閃,缺乏明確的表態。模棱兩可,曖昧。 |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各級黨組織直到每個支部的態度都要十分堅定,不能有任何游移不定、含糊不清的表現。” |
qīng fēng jùn jié清風峻節 | 清廉正直的風尚,高尚峻偉的氣節。 | 唐·韓愈《朝奉大夫尚書度支郎中充天章閣待制王公行狀》:“公雍容侍從之列,以清風峻節,為一時所畏。” |
huáng hé shuǐ qīng黃河水清 | 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 |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圣人生。” |
tiān gāo qì qīng天高氣清 | 清:清澄。指天空高遠,氣候清爽。 | 戰國·楚·宋玉《九辯》:“泬寥兮天高而氣清。” |
shén qīng qì zhèng神清氣正 | 正:純正。心神清越,氣質純正。 | 明·無名氏《慶長生》第一折:“則愿的朱顏不更,神清氣正,萬年歡樂永長生。” |
qīng jūn cè清君側 | 指清除君主身旁的親信、壞人。 | 《公羊傳 定公十三年》:“此逐君側之惡人。”唐 李商隱《有感》詩:“古有清君側,今非乏老成。”《新唐書 仇士良傳》:“如奸臣難制,誓以死清君側。” |
qīng píng shì jiè清平世界 | 太平世界。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你須不是史思明的賊黨,清平世界,誰敢調弄良家女子。” |
qū yǔ yī qīng區宇一清 | 區宇:天下。國家統一,天下太平。 | 《元史·伯顏傳》:“始干戈之爰及,迄文軌之會同,區宇一清,普天均慶。” |
mù xiù méi qīng目秀眉清 | 目:眼睛;秀:秀麗;眉:眉毛;清:清新。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回:“更兼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云,指排削玉。” |
qīng fēng gāo jié清風高節 | 喻人品格純潔,節操高尚。 | 唐·牟融《題趙友》詩:“我有清風高節在,知君不負歲寒交。” |
jiū chán bù qīng糾纏不清 | 糾結纏繞在一起;理不清楚。形容紛亂;使人不易分辨清楚。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25回:“秋痕嘆道:‘你如今一請就來,往后又是糾纏不清。” |
zhuó jīng qīng wèi濁涇清渭 | 渭水清,涇水濁。比喻界限分明。 | 《詩經 邶風 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
qīng wēi dàn yuǎn清微淡遠 | 清雅微妙,淡泊深遠。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小時跟著你們雨村先生念書,也曾看過。內中也有近情盡理的,也有清微淡遠的。” |
qīng rú shuǐ,míng rú jìng清如水,明如鏡 | 形容為官清廉,做事公正。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5回:“在河南的時候,不肯賺朝廷一個大錢,不肯見老百姓受一分累,是一個清如水,明如鏡的好官。” |
qīng yuán zhèng běn清源正本 | 謂從根本上整頓清理,徹底解決問題。 | 《文史知識》:“對每一種文體的發生,發展和演變,都需要客觀地分析,清源正本,了解其在歷史長河中所起的作用。” |
qīng yíng xiù chè清瑩秀徹 | 瑩:光潔明亮;徹:通透。清潔光亮、秀麗透徹。形容詩文意境清新,詞藻華美。 | 唐·柳宗元《愚溪詩序》:“清瑩秀徹,鏘鳴金石。” |
jī yáng qīng zhuó激揚清濁 | 見“激濁揚清”。 | 北周·庾信《溫湯碑》:“仁則滌蕩埃氛,義則激揚清濁。” |
qīng hé píng yǔn清和平允 | 平允:性情平和。形容性情溫和。 | 《晉書·齊獻王攸傳》:“及長,清和平允,親賢好施。” |
cuī huǐ kuò qīng摧毀廓清 | 摧毀:徹底破壞;廓清:肅清。攻破敵陣,并加以掃蕩。比喻徹底破處,肅清積弊或陳言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洋八股和洋教條在全國許多人中間的影響,也就不能進行有力的斗爭,也就達不到加以摧毀廓清的目的。” |
qīng fēng míng yuè清風明月 | 只與清風、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 | 《南史 謝譓傳》:“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唯當明月。” |
hóu qīng yùn yǎ喉清韻雅 | 韻:風度。歌喉清亮,韻度幽雅。形容歌唱藝術高超。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5回:“便命取了一支紫竹簫來,命佩鳳吹簫,文藝唱曲,喉清韻雅,甚令人心動神移。” |
fēng qīng yuè míng風清月明 | 微風清涼,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風清月朗”。 | 明 劉基《橫碧樓記》:“又聞柯亭有美竹,可為笛,風清月明,登樓一吹,可以來鳳凰,驚蟄龍,真奇事也。” |
yán qīng xíng zhuó言清行濁 | 言辭高潔,行為卑污。 | 唐·李虛中《命書》卷中:“言輕行濁,執不通變。” |
lǎn pèi chéng qīng攬轡澄清 | 攬轡:拉住馬韁。澄清:平治天下。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負。也比喻人在負責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這件工作,把它做好。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黨錮傳 范滂》:“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
qīng pín rú xǐ清貧如洗 | 指窮得一無所有。 | 清·李心衡《金川瑣記·示夢先生》:“清貧如洗,無以為殮,龔為經理其喪,復資助旅費。” |
qīng jìng wú wéi清凈無為 | 道家語。指一切聽其自然,人力不必強為。 | 漢 劉向《說苑 君道》:“晉平公問于師曠曰:‘人君之道如何?’對曰:‘人君之道,清凈無為。’” |
nìng kě qīng pín,bù zuò zhuó fù寧可清貧,不作濁富 | 寧愿清白而遭受貧困,決不污濁而享受富貴。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招慶道匡》:“寧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 |
fèi shí fēng qīng肺石風清 |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訴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 《周禮·秋官·大司寇》:“凡遠近煢獨老幼之欲有復于上而其長弗達者,立于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于上而罪其長。” |
qīng dōu jiàng què清都絳闕 | 見“清都紫微”。 | 宋·張孝祥《驀山溪》詞:“清都絳闕,我自經行慣。璧月帶珠星,引鈞天、笙簫不斷。” |
lǎng yuè qīng fēng朗月清風 | 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風。 | 唐·王勃《秋日游蓮池序》:“琳瑯觸目,朗月清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