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酒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杯酒釋兵權 | 釋: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將領的兵權。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 |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以高官厚祿為條件,解除將領們的兵權。 |
gǒu měng jiǔ suān狗猛酒酸 | 比喻環境險惡,使人不敢靠近或指當政者任用小人,阻塞了納賢之路。 |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七卷:“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長,然至酒酸而不售。問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輒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
péng jiǔ zhī huì朋酒之會 | 朋酒:朋友聚會暢飲。朋友歡飲的聚會。 | 《晉書·陶潛傳》:“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 |
chí áo bǎ jiǔ持螯把酒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載:晉代嗜酒的畢卓曾說:一手拿著蟹螯,一手捧著酒杯,便足以了一生。因以“持螯把酒”形容秋季吃蟹飲酒之樂。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載:晉代嗜酒的畢卓曾說:一手拿著蟹螯,一手捧著酒杯,便足以了一生。 |
guì jiǔ jiāo jiāng桂酒椒漿 | 泛指美酒。 |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王逸注:“桂酒,切桂置酒中也;椒漿,以椒置漿中也。言己供待彌敬,乃以惠草蒸肴,芳蘭為藉,進桂酒椒漿,以備五味也。” |
bēi jiǔ yán huān杯酒言歡 | 相聚飲酒,歡快地交談。 | 魯迅《偽自由書·觀斗》:“忽而誤會消釋了,忽而杯酒言歡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報國了。” |
bēi jiǔ jiě yuàn杯酒解怨 | 解:消除,排解;怨:怨恨,怨仇。指飲酒言歡,消解仇怨。 | 《新唐書 張延賞傳》:“吾武夫雖有舊惡,杯酒間可解。” |
cūn jiǔ yě shū村酒野蔬 | 鄉村釀的酒,田野種的菜。形容酒食淡薄,生活清貧。 | 清 無名氏《說唐》第三回:“守幾畝田園,供養老母,村酒野蔬,亦可與知己談心。 |
jiǔ náng fàn bāo酒囊飯包 | 見“酒囊飯袋”。 | 清·李漁《意中緣·卷簾》:“念區區酒囊飯包,又誰知生來命高,沒生涯,終朝醉飽,都倚著那妖嬈。” |
jǔ jiǔ zuò yuè舉酒作樂 | 舉:舉辦;樂:音樂。舉行酒宴,奏起樂曲。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朱然傳》:“然既獻捷,群臣上賀,權乃舉酒作樂。” |
zhì jī xù jiǔ炙雞絮酒 | 用一只雞和棉絮漬酒祭奠。指悼念故人,祭品雖薄而情意很深。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徐稚傳》:“稚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及瓊卒歸葬,稚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設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 |
jīn diāo huàn jiǔ金貂換酒 | 取下冠飾換美酒。形容不拘禮法,恣情縱酒。 | 《晉書 阮孚傳》:“遷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嘗以金貂換酒,復為所司彈劾,帝宥之。” |
fàn náng jiǔ wèng飯囊酒甕 | 比喻只會吃飯喝酒,不會做事的人。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誡兵》:“今世上大夫,但有讀書,即稱武夫兒,乃飯囊酒甕也。” |
zhī jī zūn jiǔ只雞樽酒 | 見“只雞斗酒”。 |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胡紘李沐》:“此非人情,只雞樽酒,山中未為乏也。” |
jīn chāi huàn jiǔ金釵換酒 | 形容貧窮潦倒,落魄失意。 | 唐 元稹《三遣悲懷》詩之一:“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
xián chá làng jiǔ閑茶浪酒 | 指沒正經的吃喝、浪蕩。 |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三折:“咱與您做參辰卯酉,誰待吃這閑茶浪酒!” |
shī péng jiǔ yǒu詩朋酒友 | 作詩飲酒的朋友。 | 明·馮惟敏《粉蝶兒·李爭冬有犯》套曲:“但有個詩朋酒友共開尊,少不得倚玉偎香珠翠擁。” |
jiǔ yǒu bié cháng酒有別腸 | 指酒量大小,與身材高矮無關。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后晉高祖天福七年》:“他日,又宴,侍臣皆以醉去,獨維岳在。曦曰:‘維岳身甚小,何飲酒之多?’左右或曰:‘酒有別腸,不必長大。’” |
liàn jiǔ tān sè戀酒貪色 | 戀:沉迷;貪:迷戀。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 | 金·馬鈺《滿庭芳·化胡了仙兄弟》:“三尸調引,六賊迷惑,自然斗亂魂魄,鎮日爭財競氣,戀酒貪色。” |
jiǔ ròu péng yǒu酒肉朋友 | 在一起只是吃吃喝喝;可以同歡樂;而不能共患難的朋友。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關云長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兩只手送與你荊州來。” |
jiǔ lǜ dēng hóng酒綠燈紅 | 形容奢侈糜爛的生活。 | 清 李斗《揚州畫舫錄 小秦淮錄》:“酒綠燈紅紺碧花,江鄉此會最高華。” |
hóng dēng lǜ jiǔ紅燈綠酒 | 指歡樂的生活。形容奢侈糜爛的生活。 | 清·黃遵憲《鄰婦嘆》詩:“遙聞長官高堂上,紅燈綠酒歡未足。” |
zòng qíng jiǔ sè縱情酒色 | 酒色:酒和女色。指沉迷于花天酒地和色欲之中。 | 《剪燈余話·秋夕訪琵琶亭記》:“武弁則縱情酒色,文吏則惟事空言。” |
jiāng jiǔ huò ròu漿酒霍肉 | 把酒肉當作水漿、豆葉一樣。形容飲食的奢侈。 | 東漢 班固《漢書 鮑宣傳》:“使奴從賓客,漿酒霍肉,蒼頭廬兒,皆用致富。” |
bái yī sòng jiǔ白衣送酒 | 穿白衣的人來送酒。指人心想事成。 | 南朝·宋·檀鸞《續晉陽秋》:“陶潛九日無酒,出籬邊悵望久耶,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使也。” |
duì jiǔ dāng gē對酒當歌 | 面對著美酒應當高聲歌唱。又可指面對著美酒和歌舞。指宴請賓客時賦詩以助酒興;含有人生應及時行樂的意思。 | 三國 魏 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chún jiǔ měi rén醇酒美人 | 指酒色。 | 清·宋琬《題戴蒼畫陳階之小像和王阮亭韻》:“醇酒美人堪送老,唯學信陵君。” |
jiǔ yú chá hòu酒余茶后 |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 魯迅《集外集拾遺 幫助文學與幫閑文學》:“但依我們中國的老眼睛看起來,小說是給人消閑的,是為酒余茶后之用。” |
dǒu jiǔ zhī jī斗酒只雞 | 一斗酒一只雞,指簡便酒食。以雞和酒祭奠亡友。 | 三國 魏 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經由,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 |
zūn jiǔ xiāng féng尊酒相逢 | 尊:古代盛酒的器皿。相逢時飲一杯酒以相敬。 | 唐·韓愈《贈張籍》詩:“尊酒相逢十載前,君為壯夫我少年;尊酒相逢十載后,我為壯夫君白首。” |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qiān yáng dàn jiǔ牽羊擔酒 | 牽著羊,挑著酒。表示向人慰勞或慶賀。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四折:“老夫如今牽羊擔酒,與孩兒慶喜。” |
liàn jiǔ tān bēi戀酒貪杯 | 戀:愛慕不舍;杯:酒杯。形容好酒貪杯。 | 元·無名氏《水仙子·遣懷》:“囑咐你休戀酒貪杯,到那里識些廉恥。” |
jiè jiǔ jiāo chóu借酒澆愁 | 用酒來澆滅郁積心中的氣憤或愁悶。 | 明 李開先《后岡陳提學傳》:“只恁以酒澆愁,愁不能遣,而且日增。” |
yǐ jiǔ jiě chéng以酒解酲 |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來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
zhuó jiǔ yī bēi濁酒一杯 | 濁:渾濁。指酒質差而且有限,聊以自娛或排遣。 |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 |
jiǔ féng zhī jǐ qiān bēi shǎo酒逢知己千杯少 | 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總不厭倦。 |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三回:“二人也把別后之事,談了一番。三人俱備大悅。正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
bǎ jiǔ chí áo把酒持螯 | 手持蟹螯飲酒。古人視為人生一大樂事。 | 語出《晉書 畢卓傳》:“卓嘗謂人曰:‘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
jiǔ lóng shī hǔ酒龍詩虎 | 見“酒虎詩龍”。 | 清·丘逢甲《飲鎮平都司署賞菊為題宋人所畫報捷圖》詩:“粵水閩山文武會,酒龍詩虎主賓才。” |
jiǔ náng fàn dài酒囊飯袋 | 囊:口袋。裝酒裝飯的口袋。喻指只會喝酒吃飯而毫無能力的人。 | 宋 陶岳《荊湖近事》:“馬氏奢僭,諸院王子仆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嘗留意。時謂之酒囊飯袋。” |
wén qī jiǔ huì文期酒會 | 定期舉行的文酒之會。 | 宋·柳永《玉蝴蝶》:“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 |
shī péng jiǔ lǚ詩朋酒侶 | 見“詩朋酒友”。 | 元·無名氏《小孫屠》第二出:“且開懷,共詩朋酒侶歡宴。”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詩朋酒侶,向此地游嬉。” |
jiāng jiǔ huò ròu漿酒藿肉 | 見“漿酒霍肉”。 | 《宋書·周朗傳》:“涂金披繡,漿酒藿肉者,故不可稱紀。” |
jiǔ ròu xiōng dì酒肉兄弟 | 指酒肉朋友。 | 清 張南莊《何典》第二回:“這是前村催命鬼的酒肉兄弟,叫做破面鬼。” |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醉翁之意不在酒 | 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或比喻別有用心。 |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
jiǔ chí ròu lín酒池肉林 | 古代傳說,殷紂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為長夜之飲。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極多。 | 東漢 班固《漢書 張騫傳》:“行賞賜,酒池肉林。” |
jiǔ bù zuì rén rén zì zuì酒不醉人人自醉 | 指人因喝酒而自我陶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酒中賢圣得人傳,人負邦家因酒覆。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自醉。” |
jiǔ suān bù shòu酒酸不售 | 酒已經變酸了,依然賣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攔了有學問、有賢德的人為國家效力,使國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經營無方或辦事用人不當。 |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宋人有酤酒者,……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問長者楊倩,……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而狗迎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
làng jiǔ xián chá浪酒閑茶 | 指風月場中的吃喝之事。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你浪酒閑茶,臥柳眠花,半世禁害殺,自矜自夸。” |
jiǔ hòu shī yán酒后失言 | 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說了不該說的話。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6回:“是我一時愚蠢,不是了,酒后失言,反被那婆娘瞞過了,怪兄弟相鬧不得。” |
wù zuì qiǎng jiǔ惡醉強酒 | 強:硬要。怕醉卻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孟子·離婁上》:“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
jiǔ lán kè sàn酒闌客散 | 闌:盡;客:客人。酒席完畢,客人歸去。 | 清·張岱《祭秦一生文》:“至夜靜燈殘,酒闌客散,其于楹礎之間,兩目燦爛如巖下電者,非他人必一生也。” |
lǜ jiǔ hóng dēng綠酒紅燈 | 形容奢侈豪華的享樂生活。 | 清 梁章鉅《歸田瑣記 北東園日記詩》:“天倫樂事萃華堂,綠酒紅燈夜未央。” |
jiù píng xīn jiǔ舊瓶新酒 | 比喻舊形式,新內容的意思 | 茅盾《桂枝香·為商務印書館八十周年紀念作》:“工商改造,舊瓶新酒,愿長芳冽。” |
jiǔ lán rén sàn酒闌人散 | 闌:盡。酒席完畢,客人歸去。 | 唐·蔣防《霍小玉傳》:“時春物尚余,夏景初麗,酒闌賓散,離思縈懷。” |
jiǔ hòu chá yú酒后茶余 |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 魯迅《而已集 黃花節的雜感》:“從別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鄉--的例子推想起來,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若干人當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 |
fàng gē zòng jiǔ放歌縱酒 | 放歌:高聲歌唱;縱酒:任意飲酒,不加節制。盡情歌唱,放量地飲酒。形容開懷暢飲盡興歡樂。 |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
zhì jiǔ gāo huì置酒高會 | 置:設,辦。舉行盛大宴會。 |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漢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貨賂。置酒高會。” |
fù rén chún jiǔ婦人醇酒 | 謂沉湎于酒色。語本《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使反閑……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 | 語出《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使反閒……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 |
jīn gǔ jiǔ shù金谷酒數 | 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常例。 | 晉 石崇《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 |
zūn jiǔ lùn wén樽酒論文 |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后遂以“樽酒論文”謂一邊喝酒,一邊議論文章。 |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
dà jiǔ dà ròu大酒大肉 | 指菜肴豐盛,大吃大喝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1回:“一有錢鈔在手,三兄四弟,終日大酒大肉同吃。” |
jīn diāo shì jiǔ金貂貰酒 | 見“金貂換酒”。 | 宋·韋驤《減字木蘭花·勸飲酒》詞:“金貂貰酒。樂事可為須趁手。” |
dēng hóng jiǔ lǜ燈紅酒綠 | 燈光與酒色;紅綠相映。形容嬌奢淫逸的生活;也形容娛樂場所的繁華景象。也作“酒綠燈紅”。 | 徐遲《牡丹》五:“燈紅酒綠、珠光寶氣的社會,只能使她感到窒息。” |
dǒu jiǔ bǎi piān斗酒百篇 | 飲一斗酒作百篇詩。形容能飲酒善做詩;才情豪放銳敏。斗:古代盛酒器皿。 | 唐 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
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diān張公吃酒李公顛 | 后有移花接木或頂缸之義。同“張公吃酒李公醉”。 | 宋 李棨《北里志 張住住》:“曲中唱曰:張公吃酒李公顛,盛六生兒鄭九憐。” |
gān jiǔ shì yīn甘酒嗜音 | 甘:嗜好。嗜好喝酒和音樂。形容只顧酒色享樂。 | 《尚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墻。” |
huā tiān jiǔ dì花天酒地 | 花:比喻美女;舊指娼妓或娼館。指整天挾妓飲酒。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賭的荒淫腐化生活。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到京之后,又復花天酒地,任意招搖。” |
féi ròu dà jiǔ肥肉大酒 | 肥:富饒,富足;大酒:美酒。指美好豐盛的飲食 | 唐·杜甫《嚴氏溪放歌》:“費心姑息是一役,肥肉大酒徒相要。” |
dī jiǔ bù zhān滴酒不沾 | 一點酒也不喝 | 李云德《沸騰的群山》:“蘇福順平常是滴酒不沾。” |
gǒu è jiǔ suān狗惡酒酸 | 比喻環境險惡,使人裹足不前。 | 漢 韓嬰《韓詩外傳》:“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長,然至酒酸而不售。問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輒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
qiú jiāng dé jiǔ求漿得酒 | 漿:飲料。比喻所得過于所求。 | 唐 張鷟《朝野僉載》:“歲在申酉,求漿得酒。” |
jīn zhāo yǒu jiǔ jīn zhāo zuì今朝有酒今朝醉 | 比喻過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 | 唐 權審《絕句》詩:“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
yǒu jiǔ dǎn,wú fàn lì有酒膽,無飯力 | 有借著喝酒顯示出來的膽量,在平常的生活中則沒有勇力。指只有一時沖動的勇氣。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9回:“如今薛蟠本是個憐新棄舊的人,且是有酒膽,無飯力的。” |
hòu jiǔ féi ròu厚酒肥肉 | 厚:濃厚。指豐盛的飲食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揚權》:“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 |
qín gē jiǔ fù琴歌酒賦 | 彈琴、唱歌、飲酒、賦詩。舊皆逸人、高士之事。 | 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琴歌既斷,酒賦無續。” |
jiǔ lán xìng jìn酒闌興盡 | 闌:盡;興:興致,興夸。酒宴完了,興致也沒了。 | 曾樸《孽海花》第20回:“大家又與青雯談了些海外的事情,彼酬此酢,不覺日紅西斜,酒闌興盡,諸客中有醉眠的,也有逃席的,紛紛離去。” |
shāng jiǔ dòu ròu觴酒豆肉 | 觴,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因以“觴酒豆肉”泛指飲食。 | 西漢·戴圣《禮記·坊記》:“觴酒豆肉,讓而受惡,民猶犯次。” |
zuì jiǔ bǎo dé醉酒飽德 | 感謝主人宴請的客氣話。 | 《詩經 大雅 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 |
ròu pǔ jiǔ chí肉圃酒池 | 指酒肉極多。形容極端奢侈豪華的生活。 | 西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紂為肉圃酒池。” |
ròu lín jiǔ chí肉林酒池 | 指酒肉極多。形容極端奢侈豪華的生活。 | 《元史·裕宗傳》:“古有肉林酒池,爾欲吾效之耶!” |
jiǔ shí dì yù酒食地獄 | 陷入終日為酒食應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 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三:“東坡倅杭,不勝杯酌……疲于應接,乃號杭倅為酒食地獄。” |
chén miǎn jiǔ sè沉湎酒色 | 沉湎:沉迷。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間。形容對于美酒和女色過于放縱,毫無節制。 | 《尚書·泰誓上》:“沉湎酒色,敢行暴虐。” |
jiǔ sè zhī tú酒色之徒 | 嗜酒好色的人。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以后相處的雖多,都是豪華之輩,酒色之徒,但知買笑追歡的樂意,哪有憐香惜玉的真心。” |
chún jiǔ fù rén醇酒婦人 | 醇酒:味厚的酒。比喻頹廢腐化的生活。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公子列傳》:“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 |
jīn rì yǒu jiǔ jīn rì zuì今日有酒今日醉 | 比喻過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同“今朝有酒今朝醉”。 | 茅盾《狂歡的解剖》:“他們這種‘自信’,這種‘有前途’的自覺,就使得他們的要求快樂跟羅馬帝國衰落時代的有錢人的縱樂完全不同,那時羅馬的有錢人感得大難將到而又無可挽救,于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了。” |
ròu shān jiǔ hǎi肉山酒海 | 肉積得像山一樣高,酒像海水一樣多。形容豐盛的酒席。 | 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原舉泰山以為肉,傾東海以為酒。” |
shuài gān dǒu jiǔ雙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勝景。 | 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二引《高隱外書》:“戴颙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 |
fàn náng jiǔ wèng飯囊酒甕 | 比喻只會吃飯喝酒,不會做事的人。 | 宋·王禹偁《詶安祕丞謌詩集》:“夜眠朝走不覺老,飯囊酒甕奚足云。”宋·陸游《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
zhī jī dǒu jiǔ只雞斗酒 | 斗:酒器。準備好一只雞,一壺酒。原指對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辭。后也指招待來客。 | 漢·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經由,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 |
xuán jiǔ hù fǔ玄酒瓠脯 | 飲食只有清水和瓠干。比喻生活清苦。 | 晉·程曉《贈傅休奕》詩:“厥客伊何?許由巢父。厥醴伊何?玄酒瓠脯。” |
diāo qiú huàn jiǔ貂裘換酒 | 貂裘:貂皮做的大衣。用貂皮大衣換酒喝。形容寶貴者放蕩不羈的生活。 | 宋 張輯《賀新郎 乙未冬別馮可久》:“且趁霜天鱸魚好,把貂裘換酒長安市。” |
měi jiǔ jiā yáo美酒佳肴 | 肴:下酒的飯菜。指好酒好菜。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須臾茶畢,早已設下杯盤,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說。” |
jiǔ lán bīn sàn酒闌賓散 | 闌:盡;賓:客人。酒席完畢,客人歸去。 | 唐·蔣防《霍小玉傳》:“時春物尚余,夏景初麗,酒闌賓散,離思縈懷。” |
jiǔ néng luàn xìng酒能亂性 | 喝多酒能夠使人不能自控,就會淫亂。 |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16回:“酒能亂性,色是敗真。財乃致命,氣動殺身。” |
dān sì hú jiǔ簞食壺酒 | 簞:盛飯竹器。一簞食,一壺酒。指少量飲食。 | 明 李東陽《中書舍人徐君壽六十序》:“今以簞食壺酒與人則終身不忘,惟天德帝力廣大莫測,故有終身囿之而不知者。 |
zhī jī xù jiǔ只雞絮酒 | 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 《后漢書·徐徲傳》:“徲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及瓊卒歸葬,徲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設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 |
zhì jiān dòu jiǔ彘肩斗酒 | 形容英雄豪壯之氣。 | 《史記·項羽本紀》:“噲遂入,披帷西鄉立,瞋目視項王……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 |
jiǔ hān ěr shú酒酣耳熟 | 酒酣:飲酒盡興而痛快。耳熱:指面紅過耳,非常興奮。形容酒興很濃,喝得痛快。 | |
shi jiǔ lín zhēn池酒林胾 | 《史記 殷本紀》:“捍帝紂呴大冣樂戲于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閑,為長夜之飲。”后遂以“池酒林胾”形容酒肉極多,生活奢侈。 | 《史記·殷本紀》:“捍帝紂呴大冣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閒,為長夜之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