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干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外強中干 | 指外表好像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五年》:“外強中干,進退不可,周旋不能?!?/td> |
shé gān chún jiāo舌干唇焦 | 說話過多,舌頭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費盡口舌,苦心勸說。 | |
gān chéng zhī jiàng干城之將 | 干城:盾牌和城墻,比喻捍衛者。指保衛國家的大將。 | 《詩經·周南·兔罝》:“糾糾武夫,公侯干城?!薄犊讌沧印ぞ有l》:“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td> |
gān míng cǎi yù干名采譽 | 干:求;采:取。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名譽。 | 東漢 班固《漢書 終軍傳》:“而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干名采譽,此明圣所必加誅也?!?/td> |
liū gān èr jìng溜干二凈 | 一點不剩,非常干凈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個冬天,花得溜干二凈,一顆也不剩?!?/td> |
kǒu xuè wèi gān口血未干 | 古時訂立盟約,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訂約不久就毀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九年》:“與大國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
gān qīng hé shì干卿何事 | 干:關涉;卿:你的尊稱。跟你有什么關系?指人愛管閑事。 | 宋·馬令《南唐書·馮延巳傳》:“延巳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嘗戲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
zhū gān yù qī朱干玉戚 | 干:盾;戚:斧。朱紅的盾牌、玉飾的斧頭。原為古時禮器。后也作為儀仗之用。 | 《禮記·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td> |
gān zào wú wèi干燥無味 | 味:滋味,趣味。干巴巴的毫無趣味。 | 艾蕪《文學手冊·怎樣獲得文學的工具》:“這首歌,前頭三句都是平鋪直敘,顯得干燥無味,一加尾后一句,便格外明快生動起來?!?/td> |
bái chī gān fàn白吃干飯 | 只會吃飯不會干活。 | 巴金《探索集·探索》:“我從小就不安于現狀,我總是在想改變我的現狀,因為我不愿意白吃干飯混日子。” |
chán chuǎn léi gān蟬喘雷干 | 蟬喘息,雷聲凈。形容酷熱干旱。 | 前蜀 貫休《苦熱寄赤松道者》:“蟬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風有何益?!?/td> |
wēi gàn jiù shī煨干就濕 | 極言撫育孩子的辛苦。 |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體分,煨干就濕母艱辛?!?/td> |
gū míng gàn yù沽名干譽 | 猶沽名釣譽。 | 明·無名氏《鳴鳳記·驛里相逢》:“追想我昔日糾劾仇賊,豈是沽名干譽。” |
cōng míng néng gàn聰明能干 | 天資高記憶和理解力強而又有能力會做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圣人說,人生少時,心思才力,樣樣聰明能干,實在是可怕的?!?/td> |
mò zhī wèi gān墨汁未干 | 寫字的墨汁還沒有干。比喻協定或盟約剛剛簽訂不久(多用于指責對方違背諾言)。 | 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可是墨汁未干,將軍們即奉命作成消滅邊區的軍事計劃。” |
gàn cuì lì suǒ干脆利索 | 同“干脆利落”。 | 莫應豐《將軍吟》第24章:“‘回去,回去!’政委朝門外把手一揮,干脆利索地答復了他。” |
yī zhì gàn kūn一擲干坤 | 謂以天下為孤注之一擲。乾坤,天下。語本唐韓愈《過鴻溝》詩:“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td> | |
guó zhī gān chéng國之干城 | 干城:批御敵的武器和工具,這里比喻捍衛者。國家主權的捍衛者。 | 《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穎達疏:“言以武夫自固,為捍蔽如盾,為防守如城然?!?/td> |
shēn hòu shí fāng gān身后識方干 | 比喻一個人才,生前無人賞識,死后才被重視。 | 清·袁枚《隨園詩話》:“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憐識后識方干?!?/td> |
gàn bā lì cuì干巴利脆 | 見“干巴利落”。 | |
shuǐ mǐ wú gàn水米無干 | 見“水米無交”。 | 朱自清《我是揚州人》:“我知道上海雖然也許比知道紹興多些,但是紹興究竟是我的祖籍,上海是和我水米無干的?!?/td> |
yóu gān dēng cǎo jìn油干燈草盡 |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 鄒韜奮《〈萍蹤寄語初集〉弁言》:“中國有句俗語叫做‘油干燈草盡’,資本主義進展到了第三期,它的漸漸地崩潰,在目前‘油’雖還未‘干’,‘燈草’雖還未‘盡’,但這樣下去,是朝著‘油干燈草盡’的路線走去,這是很顯然的趨勢。” |
gǔ zú gàn jìn鼓足干勁 | 鼓:鼓動,振作。把勁頭鼓足,準備做事。 | 朱德《上黔靈山》:“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勁建家鄉。” |
kǒu gān shé zào口干舌燥 |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熱或說話很多;費盡口舌。 | 三國 魏 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td> |
èr luǎn qì gān chéng二卵棄干城 | 卵:雞蛋;干城:捍衛者。比喻因人有小的過失而忽略他的大節 | 《孔叢子 居衛》:“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td> |
gān chái liè huǒ干柴烈火 | 形容男女之間強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當的男女關系。也形容情緒高漲。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今日天緣湊巧,竟賞了他,真是一對烈火干柴,如膠投漆,燕爾新婚,連日那里拆的開?!?/td> |
wēi gàn bì shī煨干避濕 | 見“煨干就濕” |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四折:“生下這孩兒,十月懷胎,三年乳哺,咽苦吐甜,煨干避濕,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
cái yōu gàn jǐ材優干濟 | 指才能優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 《清史稿 高宗紀五》:“劉宗周、黃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優干濟?!?/td> |
yī gān rén fàn一干人犯 | 指罪犯和有關的人。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奸夫淫婦,雖該重罪,已死勿論。其余一干人犯,釋放寧家。” |
tuī gàn jiù shī推干就濕 | 同“推燥居濕”。 | 明·徐田臣《殺狗記·孫榮奠墓》:“三年乳哺恩愛深,推干就濕多勞頓?!?/td> |
yóu gàn dēng jìn油干燈盡 | 見“油干燈草盡”。 | 《蕩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并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靈芝仙藥,所用不過樹皮草根,油干燈盡,大命已終,如何救得?!?/td> |
hé luò hǎi gān河落海干 | 比喻一點不剩。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你們就弄了這些吃的,我樂得吃個河落海干睡覺?!?/td> |
shǒu jiǎo gàn jìng手腳干凈 | 喻廉潔奉公。 | 傅曉航《九只小鴨子》:“辦社務的干部,手腳干凈,青天包公?。 ?/td> |
háo gàn bào qǔ豪干暴取 | 謂恃強奪取。 | 明·何景明《內篇》:“治儲之事,散有聚無,士需將征,豪干暴取,兇不改斂,貧不減費,權利而府怨是難之也?!?/td> |
yóu gàn huǒ jìn油干火盡 | 形容罄盡。 | 《二刻拍案驚奇》卷八:“[丁生]直贏得兩人油干火盡,兩人也怕起來。只得忍著性子住了,垂頭喪氣而別?!?/td> |
lèi gān cháng duàn淚干腸斷 | 形容傷心到極點。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氣的彩云哭個淚干腸斷。” |
gǔ zú gàn jìn,lì zhēng shàng yóu鼓足干勁,力爭上游 | 鼓:鼓動,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把勁頭鼓足,努力爭取進入先進行列。 |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在1958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td> |
gān yún bì rì干云蔽日 | 干:沖;蔽:遮擋。沖上云霄,擋住太陽。形容樹木高大。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丁鴻傳》:“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蔥青?!?/td> |
gàn bā lì luò干巴利落 | 干脆;爽快。 | |
huáng gān hēi sōu黃干黑廋 | 面容憔悴的樣子。 | 元 張國賓《羅李郎》第一折:“你戀著紅裙翠袖,折倒的你黃干黑廋?!?/td> |
zhòu gàn xī tì晝干夕惕 | 日夜勤勉戒慎。語出《易·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td> | 語出《易·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td> |
gǎn xiǎng gǎn gàn敢想敢干 | 敢于沖破某種束縛思索問題和發表意見 | 康濯《太陽初升的時候》:“其實既是個細琢細磨的能人巧匠,也有著敢想敢干的猛烈勁兒。” |
gàn jìng lì suǒ干凈利索 | 快速徹底,不拖泥帶水。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藍布大褂,干凈利索,標致好看?!?/td> |
dǎo jí gàn gē倒戢干戈 | 見“倒載干戈”。 |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二》:“偃革為軒,倒戢干戈,示不復用兵?!?/td> |
huáng gān hēi shòu黃干黑瘦 | 指人面容憔悴的樣子。 | 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一折:“你戀著紅裙翠袖,折倒的你黃干黑瘦。” |
qīng dòng gān gē輕動干戈 | 輕:輕率;干戈:古代兵器。輕率地動武挑起戰爭。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7回:“我徒弟縱有手段,決不能輕動干戈?!?/td> |
gèng dài gàn bà更待干罷 | 意謂怎肯干休。 | |
xuán zhuǎn gàn kūn旋轉干坤 | 扭轉天地。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極大。 | |
tuò miàn zì gān唾面自干 | 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 《新唐書 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瘞煹略唬骸匆玻瑵嵵沁`其怒,正使自干耳。’” |
gān qīng dǐ shì干卿底事 | 干:關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譏笑人愛管閑事。 | 《南唐書·馮延巳》:“延巳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嘗戲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
dēng jìn yóu gàn燈盡油干 | 燈光盡滅,燈油耗干。比喻人的精力或財力都消耗一空。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24回:“初然發嗽,嗽久成啞,漸漸如燈盡油干一般,寂然隱了?!?/td> |
jīng jīng gàn gàn兢兢干干 | 敬慎自強。 | |
yù wén wáng shī lǐ yuè,yù jié zhòu dòng gān gē遇文王施禮樂,遇桀紂動干戈 | 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紂:商紂。指碰到好人以禮相待,遇到壞人以武相待。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48卷:“遇文王興禮樂,遇桀紂呈干戈。” |
zài jí gān gē載戢干戈 | 載戢:裝運收藏;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引申為戰爭。將武器收藏起來。指不再訴諸武力。 | 《詩經·周頌·時邁》:“載戢干戈,載櫜弓矢?!?/td> |
gòng zhī bié gàn共枝別干 | 比喻一個教師傳授下來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2回:“他們所注之書,或所見不同,各有所取;或師資相傳,共枝別干?!?/td> |
zhāo qián xī dàng朝干夕愓 | 指終日勤奮謹慎,不敢懈怠。 | 語出《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gān dǎ léi bù xià yǔ干打雷不下雨 | 干:空。比喻空作許諾,不肯實施,不肯給人以實惠。 | 老舍《離婚》:“干打雷不下雨是沒有什么作用的?!?/td> |
bù gàn hǎo shì不干好事 | 不做有益的事情。 | |
gàn gē zǎi jí干戈載戢 | 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載:虛詞。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來。比喻不再進行戰爭動用武力了。 | 晉·葛洪《抱樸子·釋滯》:“干戈載戢,繁弱既韜?!?/td> |
gàn cuì lì luò干脆利落 | 簡單爽快。 | 南懷瑾《論語別裁·子罕》:“因為我的老朋友太多,而有許多老朋友真可憐,死得不干脆利落,拖累了別人,也苦了自己?!?/td> |
hóu jiāo chún gān喉焦唇干 | 喉嚨和嘴唇都非常干。形容極力勸說。 | 漢·焦延壽《易林》第13卷:“龍馬上山,焦無水泉,喉焦唇干,渴不能言?!?/td> |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化干戈為玉帛 | 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 |
jīng míng qiáng gàn精明強干 | 精細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況且隨帶的那些司員,又都是些精明強干、久經審案的能員,那消幾日,早問出許多賊款來?!?/td> |
gān gān jìng jìng干干凈凈 | 沒有污垢、塵土、雜質。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5回:“一把火燒得干干凈凈的,沒了蹤跡,便是武二回來,待敢怎地?” |
hé sī gàn lǜ涸思干慮 | 猶言絞盡腦汁。 | 明·王志堅《表異錄·藝文》:“極思為文,曰涸思干慮。” |
hé hé hǎi gān河涸海干 | 河流干涸,大??萁?。比喻窮盡、徹底,不留余地。 | 《三峽五義》第五五回:“誰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說菜是剩下的,酒是渾的,壇子也摔了,盤子碗也砸了,還罵了個河涸海干?!?/td> |
zhī gàn xiāng chí枝干相持 | 比喻相互扶持。同“枝葉相持”。 |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暨乎戰國,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為庶人,猶枝干相持,得居虛位?!?/td> |
duǎn xiǎo jīng gàn短小精干 | 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強干。也形容文章、言論等簡短有力。 | 郭沫若《由日本回來了》:“這位女士短小精干,而且說話也似乎頗懂得‘幽默’?!?/td> |
diān dǎo gàn kūn顛倒干坤 | 比喻本領十分高強。 | |
dà gān wù yì大干物議 | 干:冒犯;物議:眾人的議論。引起眾多的議論或引起輿論的不滿。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9回:“恐怕他擺出老前輩的架子來,那是大干物議的。” |
gān jūn hé shì干君何事 | 干:關涉;君:你的尊稱。跟你有什么關系?指人愛管閑事。 | 唐·杜牧《齊安郡中偶題》:“自滴階前大梧葉,干君何事動哀吟?” |
yī gān yī fāng一干一方 | 明代官場黑話,行賄一千一萬的隱語。 | 明·陳洪謨《繼世紀聞》第二卷:“逆瑾用事,賄賂公行,凡有干謁者云饋一干,即一千之謂,云一方,即一萬之謂?!?/td> |
dào zài gān gē倒載干戈 | 倒:把鋒刃向里倒插著;載:陳設,放置;干戈:古代的兩種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著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 | 《禮記·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
xǐ shǒu bù gàn洗手不干 | 把手洗干凈休息了。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小人從前原也作些小道兒上的買賣,后來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個夫頭。” |
kǒu gàn shé jiāo口干舌焦 | 見“口燥唇干”。 | 清·劉璋《斬鬼傳》第四回:“兩個人想來想去,總沒個好法于??纯聪氲桨胍梗I的齷齪口干舌焦,只的問仔細鬼道:‘老弟,我們饑了。我有帶來的一包狗糞,請你如何?’” |
gàn xiāo bì rì干霄蔽日 | 猶干云蔽日。 | 清·何紹基《題馮魯川小像冊論詩》:“奇松古柏,干霄蔽日,真氣真骨真形,豈待渾成于影哉!” |
gān dèng yǎn干瞪眼 | 干著急而沒有辦法。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等他們知道了,水已經到了咱們村,他們也只能干瞪眼!” |
dǎo chí gàn gē倒持干戈 | 猶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 《后漢書·何進傳》:“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為亂階?!?/td> |
zhěn gān ér qǐn枕干而寢 | 干:盾。枕著盾牌睡覺。形容復仇之心急切而堅定。 |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上》:“子夏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td> |
zhěng dùn gàn kūn整頓干坤 | 乾坤:卦名,象征天地,陰陽等。治理國家,使混亂的局面變得有秩序。 | |
fēi yì xiāng gān非意相干 | 非意:意料之外;干:冒犯。意外的無故冒犯。 | 晉 王隱《晉書 衛玠傳》:“玠嘗以人有不及,可以情??;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容?!?/td> |
xī tì zhāo qián夕惕朝干 | 指終日勤謹慎,不敢懈怠。 | 《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shī ròu bàn gān chái濕肉伴干柴 | 形容拷打。 | |
bì rì gān yún蔽日干云 | 擋住太陽,直沖云霄。形容十分高大。 | 唐 張文成《游仙窟》:“于時金臺銀闕,蔽日干云?!?/td> |
zhěn gàn zhī chóu枕干之讎 | 謂不共戴天的仇恨。 | |
mái tóu kǔ gàn埋頭苦干 | 埋頭:一直低著頭;苦干:盡心盡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奮、努力。 | 魯迅《且介亭雜文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
xuán qián zhuǎn kūn旋干轉坤 | 扭轉天地。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極大。 | 唐 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干轉坤?!?/td> |
mù gàn niǎo qī木干鳥棲 | 謂鳥棲樹上,至樹干枯也不離去。喻行事堅定不移。 | 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外篇》:“身不敢飲食,擁轅執軺,木干鳥棲,袒肉暴骸?!?/td> |
yī gān èr jìng一干二凈 | 形容非常干凈;也表示一點兒也不剩。 | 清 李汝珍《鏡花緣》:“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凈,看他如何?” |
hán gài gàn kūn函蓋干坤 | 佛教語?!段鍩魰ぴ崎T偃禪師法嗣·德山緣密禪師》:“我有三句語示汝諸人:一句函蓋乾坤,一句截斷眾流,一句隨波逐浪?!痹^泯合無間。后指言語詩文契理或一心專志而絕無雜念。 | |
gān xiāo líng yún干霄凌云 | 高高地聳起,直逼云霄。比喻前程遠大,能夠迅速成才。 | 宋·黃榦《勉齋文集·五·林子至子字序》:“勉乎哉!行將見子干霄凌云,而為棟梁之用?!?/td> |
gàn jìn chōng tiān干勁沖天 | 做事的積極性沖入藍天,指情緒激越高亢。 | 曹禺《雜談文藝工作》:“唐弢同志提起他看見的一幅畫,畫的是一竿筆直的墨竹上題‘干勁沖天’?!?/td> |
kǒu zào hóu gān口燥喉干 | 燥:干。形容非常干渴。 | 老舍《趙子曰》:“直喊到他口燥喉干,心中發空,才打道進城回公寓?!?/td> |
gàn duān kūn ní干端坤倪 | 天地顯示的征兆。 | |
mò jì wèi gān墨跡未干 | 寫字的墨跡還沒有干。比喻協定或盟約剛剛簽訂不久(多用于指責對方違背諾言)。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4卷:“說猶未了,思溫抬頭一看,壁上留題墨跡未干。” |
gān gān cuì cuì干干脆脆 | 痛痛快快,干凈利索。 |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td> |
gān jiàng mò yé干將莫邪 | 干將、莫邪:古代寶劍名。鋒利的寶劍的代稱。 | 《戰國策·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曰)今雖干將莫邪,非得人力,則不能割劌矣。” |
gàn gàn yì yì干干翼翼 | 勤勉敬慎。 | |
xié bù gān zhèng邪不干正 | 邪惡的壓不倒正派剛正的事物。 | 宋 王讜《唐語林 方正》:“臣聞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
shàn bà gān xiū善罷干休 | 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于否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他看見奶奶比他標致,可比他得人心兒,他就肯善罷干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