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gè)九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án zhòng jiǔ dǐng言重九鼎 | 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比來九鼎也不算重。 | 宋·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五:“昔之所以議進(jìn)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權(quán)位,故其一言之出,則九鼎不足為重。” |
jiǔ gāi bā yán九垓八埏 | 垓:通“陔”,重,層;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極高處;埏:邊際;八埏:指邊際遠(yuǎn)之地。指天地的終極之處,即天涯海角。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上暢九垓,下坼八埏。” |
qí zhōu jiǔ diǎn齊州九點(diǎn) | 齊:中國。俯視九州,小如煙點(diǎn)。 | 清·張素《渤海中口占》:“海日三更曉,齊州九點(diǎn)蒼。” |
jiǔ rèn yī kuì九仞一簣 |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略語。喻功敗垂成。 | 《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
jiǔ wǔ zhī zūn九五之尊 | 九五:指帝位。舊指帝王的尊位。 | 《周易 干》:“九五,飛龍?jiān)谔欤姶笕恕!?/td> |
jiǔ zōng qī zǔ九宗七祖 | 泛指祖宗。 | 《冷眼觀》第23回:“殺頭固然是沒有命吃飯,打屁股也是九宗七祖都不得超生的事。” |
shí zhuō jiǔ zhe十捉九著 | 比喻很有把握。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老身這條計(jì),是個(gè)上著……端的強(qiáng)如孫武子教女兵,十捉九著。” |
fèng yǐn jiǔ chú鳳引九雛 | 《晉書·穆帝紀(jì)》:“(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于豐城。”后以“鳳引九雛”為天下太平、社會繁榮的吉兆。 | 《晉書·穆帝紀(jì)》:“(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于豐城。” |
jiǔ liú bīn kè九流賓客 | 先秦到漢初有法、名、墨、儒、道、陰陽、縱橫、雜、農(nóng)九種學(xué)術(shù)流派。指上中下各品的人才和各種人物。 | 《梁書 蕭子顯傳》:“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 |
yī suì jiǔ qiān一歲九遷 | 歲:年;遷:官職升遷。一年之內(nèi)升遷九次。比喻官職升得極快。 | 《南史·到撝傳》:“上又?jǐn)?shù)游撝家,懷其舊德,至是一歲三遷。”唐·韓愈《上張仆射書》:“雖日受千金之賜,一歲九遷其官,感恩則有之矣;將以稱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則未也。” |
shí mó jiǔ nàn十磨九難 | 指不斷遭受的磨難。 | |
yáng jiǔ bǎi liù陽九百六 | 陽九:古代以4617年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個(gè)災(zāi)難。道家以3300年為小百六。陽九有天災(zāi),百六有地災(zāi)。指災(zāi)厄之年。 |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予遭陽九之厄,百六之會,枯旱霜蝗,饑饉薦臻。” |
jiǔ xiāo yún wài九霄云外 | 九霄:天的最高處。比喻無限高遠(yuǎn)的地方。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這七寶盒中,我陳琳早魂飛九霄云外。” |
jiǔ jiān dà diàn九間大殿 | 見“九間朝殿”。 | |
jiǔ shì tóng jū九世同居 | 九世:九代。九代人居住在一起不分家。 | 《新唐書·孝友傳序》:“張公藝九世同居,北齊東安王樂、隋大使梁子恭躬慰撫,表其門。” |
lóng shēng jiǔ zhǒng龍生九種 | 見“龍生九子”。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3回:“行者道:‘一夫一妻如何生此九個(gè)雜種?’敖順道:‘從所謂龍生九種,各種有別。’” |
yī huī jiǔ zhì一揮九制 | 一提筆就能寫出九道制書。謂文思敏捷。 | 宋·歐陽修《集賢院學(xué)士劉公墓志銘》:“嘗直紫微閣,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將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數(shù)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具體。” |
yáng jiǔ zhī è陽九之厄 | 陽九:古代以4617年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個(gè)災(zāi)難。道家以3300年為小百六;厄:災(zāi)難。陽九有天災(zāi),百六有地災(zāi)。指災(zāi)厄之年。 |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予遭陽九之厄,百六之會,枯旱霜蝗,饑饉薦臻。” |
jiǔ huí cháng九回腸 | 形容回環(huán)往復(fù)的憂思。回腸:形容內(nèi)心焦慮不安。 | 梁簡文帝《應(yīng)令》:“望邦畿兮千里曠,悲遙夜兮九回腸。”唐 馮延巳《酒泉子(芳草長川)》:“風(fēng)微煙澹雨蕭然,隔岸馬嘶何處。九回腸,雙臉淚,夕陽天。” |
jiǔ jiǔ guī yī九九歸一 | 繞了不少圈子,最后又還了原。 | 秦兆陽《回答》:“我這個(gè)糟老頭子撿點(diǎn)破爛,雖說有點(diǎn)霸道,九九歸一,也是生活逼的。” |
wǔ hóu jiǔ bó五侯九伯 |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九伯:九州之長。泛指天下諸侯。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shí)征之,以夾輔周室。” |
jiǔ liú bǎi jiā九流百家 | 泛指各種學(xué)術(shù)流派。參見“九流一家”。 | 唐·韓愈《毛穎傳》:“陰陽、卜筮、占相、醫(yī)方、族氏、山經(jīng)、地志、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乃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說,皆所詳悉。” |
hán hèn jiǔ quán含恨九泉 | 指抱怨而死,在地下還帶著怨恨。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18回:“只因去尋吳瑞庵,遂被功名耽延歲月,歸來遲了,以致白小姐含恨九泉。” |
jiǔ shí chūn guāng九十春光 | 九十:90天;春光:指春天。指整個(gè)春天。 | 五代·南唐·陳陶《春歸去》:“九十春光在何處?古人今人留不住。” |
jiǔ qú sān shì九衢三市 | 指繁華的街市。 | 宋·柳永《看花回》詞:“九衢三市風(fēng)光麗,正萬家、急管繁弦。” |
huí cháng jiǔ zhuǎn回腸九轉(zhuǎn) | 好象腸子在旋轉(zhuǎn)。形容內(nèi)心痛苦焦慮已極。 | 《柳蔭記》:“難壞人這陣無計(jì)想,好叫人回腸九轉(zhuǎn)無主張。” |
jiǔ liú rén wù九流人物 | 指社會上的各種人物。 | 唐·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鎮(zhèn)》詩:“莫遣洪爐曠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
jiǔ háng bā yè九行八業(yè) | 指各種行業(yè)。 | 顧笑言《你在想什么》:“礦山是除了神話中的仙境之外,最令人神往的去處,而三教九流,九行八業(yè)之中,礦工是最崇高的職業(yè)。” |
jiǔ yuán kě zuò九原可作 | 九原:春秋時(shí)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稱墓地;作:起,興起。設(shè)想死者再生。 | 《國語·晉語八》:“趙文子與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 |
jiǔ sǐ yī shēng九死一生 | 九:表示次數(shù)或多數(shù)。形容多次經(jīng)歷生死危險(xiǎn)而幸存。比喻情況極其危險(xiǎn)。 | 戰(zhàn)國 楚 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唐 劉良注:“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 |
shí qīng jiǔ zhuó十清九濁 | 清:清澄;濁:渾濁。指混亂不堪。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隨你有萬分不是處,也只得依順了他。所以那家庭間每每被這等人,吵得十清九濁。” |
sān jiào jiǔ liú三教九流 | 指宗教或?qū)W術(shù)上的各種流派。也泛指社會上各行各業(yè)的人。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 宋 趙彥衛(wèi)《云麓漫鈔》第六卷:“(梁武帝)問三教九流及漢朝舊事,了如目前。” |
shí shì jiǔ kōng十室九空 | 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涼景象。 | 晉 葛洪《抱樸子 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rèn)真對待。 | 《戰(zhàn)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
jǔ shí zhī jiǔ舉十知九 | 列舉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曉的就有九件。比喻學(xué)識淵博。 | 唐 張說《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聞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舉十而知九。” |
sān huí jiǔ zhuǎn三回九轉(zhuǎn) | ①形容曲折回蕩。②猶三番五次。 | 清·李漁《奈何天·逃禪》:“誦真經(jīng)三回九轉(zhuǎn),敲鐘磬動地驚天。” |
jiǔ guān hǔ bào九關(guān)虎豹 | 比喻兇殘的權(quán)臣。語本《楚辭·招魂》:“虎豹九關(guān),啄害下人些。” | 語出《楚辭·招魂》:“虎豹九關(guān),啄害下人些。”宋·趙癯齋《買陂塘(聞掀髯)》詞:“功名事,不信朝鱗暮羽。九關(guān)虎豹如許。” |
jiǔ gù shí qīn九故十親 | 泛指親戚朋友。 | 元·關(guān)漢卿《哭存孝》第二折:“又不曾相趁著狂朋怪友,又不曾關(guān)節(jié)做九故十親。” 元·石德玉《秋胡戲妻》第二折:“爹爹也,全不怕九故十親笑恥。” |
tiān bǎo jiǔ rú天保九如 | 天保:《詩經(jīng)·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該詩中連用了九個(gè)“如”字,有祝賀福壽延綿不絕之意。舊時(shí)祝壽的話,祝賀福壽綿長。 | 《詩經(jīng) 小雅 天保》:“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
jiǔ qū huí cháng九曲回腸 | 形容痛苦、憂慮、愁悶已經(jīng)到了極點(diǎn)。 | 漢·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
jiǔ tiān xiān nǚ九天仙女 | 指天上的仙女,比喻絕色美女。 |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你看此女非凡,真乃九天仙女也。”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猶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 元 馬致遠(yuǎn)《黃粱夢》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個(gè)做官的,天生下這等道貌,是個(gè)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錯過了。” |
jiǔ hé yī kuāng九合一匡 | 合:聚集。匡:救助,幫助,拯救。“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語。原指春秋時(shí)代齊桓公多次會合各國諸侯,稱霸華夏,使混亂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國才能。 | 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王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五恒伯長。” |
jiǔ jiāng bā hé九江八河 | 泛指所有的江河。 | 《四游記·靈耀分龍會為明輔》:“卻說次日眾真君聚朝奏玉帝曰:‘當(dāng)年五月二十五日,起分龍會,會集九江八河、五湖四海各宮龍王赴會迎雨。’” |
bǎi liù yáng jiǔ百六陽九 | 百六:古代認(rèn)為4617歲為1元,初入元106歲;陽九:106歲中有災(zāi)歲9。指災(zāi)難年份或厄運(yùn)。 | 東漢·班固《漢書·律歷志上》:“《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陽九。” |
jiǔ qū shí bā wān九曲十八彎 | 曲:曲折;彎:不直。指十分彎曲。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七回:“待我引他到九曲十八彎中,喚我那結(jié)義兄弟出來,就好與他算賬。” |
jiǔ nián zhī chǔ九年之儲 | 九年的儲備。指國家平時(shí)有所積蓄,以備非常。 | 《淮南子 主術(shù)訓(xùn)》:“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積,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儲。” |
jiǔ jiān cháo diàn九間朝殿 | 亦作“九間大殿”。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間,指兩柱的距離。九間,極言堂殿之寬廣。 | |
xiāo sháo jiǔ chéng簫韶九成 | 簫韶:虞舜時(shí)的樂章;九成:九章。指簫韶音樂奏了九章。 | 《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
yuán jiāng jiǔ lèi沅江九肋 | 傳說中產(chǎn)于沅江流域的異龜。用以比喻稀少或難得的人才。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負(fù)》:“袁州出舉人,亦猶沅江出龜甲九肋者,蓋稀矣。” |
hán xiào jiǔ quán含笑九泉 | 九泉:地下深處,舊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黃泉”。在九泉之下滿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興。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我兒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勞,我亦含笑九泉。” |
jiǔ nián zhī xù九年之蓄 | 九年的儲備。指國家平時(shí)有所積蓄,以備非常。 | 《禮記·王制》:“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
shí qīn jiǔ juàn十親九眷 | 眾多親戚。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梅氏和善述到來,見十親九眷都在眼前,一一相見了,也不免說幾句求情的話兒。” |
jiǔ dǐng dà lǚ九鼎大呂 | 比喻說得話力量大,分量重。 | 《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 |
sān zhēn jiǔ liè三貞九烈 | 貞:貞操;烈:節(jié)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yù)婦女的貞烈。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來是九烈三貞賢達(dá)婦,兀的個(gè)老人家尚然道出嫁從夫。” |
shí chéng jiǔ wěn十成九穩(wěn) | 謂相當(dāng)穩(wěn)妥可靠。 |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則道嫁良人十成九穩(wěn),今日個(gè)越不見末尾三稍。” |
jiǔ huí cháng duàn九回腸斷 | 形容痛苦、憂慮、愁悶已經(jīng)到了極點(diǎn)。 | 漢·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
shí yáng jiǔ mù十羊九牧 | 十頭羊倒用九個(gè)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yī lóng jiǔ zhǒng一龍九種 | 一條龍有九種品質(zhì)的子孫。比喻同一父母的子女,有好壞不同。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俗語說的好,‘一龍九種,種種各別’,未免人多了就有龍蛇混雜。” |
jiǔ quán zhī xià九泉之下 | 九泉:地下最深的地方。人死后埋葬尸體的地方。 | 《魏書 舊平王傳》:“若為死鬼,永曠天顏,九洋之下,實(shí)深重恨。” |
jiǔ hūn hǔ bào九閽虎豹 | 同“九關(guān)虎豹”。 | 張素《威介推事》詩:“九閽虎豹嗟難近,一炬龍蛇事可憐。” |
shí jiā guō zào jiǔ bù tóng十家鍋灶九不同 | 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難求得一致。 | 李茂榮《人望幸福樹望春》:“你姓張,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鍋灶九不同。” |
yī shēng jiǔ sǐ一生九死 | 謂經(jīng)歷多次生命危險(xiǎn)而幸存。 | 明·劉道開《疇昔》詩:“疇昔干戈里,飄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兩代六朝人。” |
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九鼎不足為重 | 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起來九鼎也不算重。 | 宋·傅博《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五:“昔之所以議進(jìn)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權(quán)位,故其一言之出,則九鼎不足為重。” |
sān guì jiǔ kòu三跪九叩 | 最敬重的禮節(jié)。叩:磕頭。 | 清 昭槤《嘯亭雜錄 內(nèi)務(wù)府定制》:“福晉父率闔族謝恩,行三跪九叩禮。” |
sì hǎi jiǔ zhōu四海九州 | 指全中國。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豈肯顛倒,強(qiáng)人所難。” |
yù yán shí jiǔ寓言十九 | 寓言:有所寄托的話;十九:十分之九。十分之九是寓言。泛指文章的情節(jié)多屬虛構(gòu)。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 九族:本人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子、孫、曾孫、重孫。一個(gè)孩子領(lǐng)悟天道,整個(gè)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 | 元·馬致遠(yuǎn)《黃粱夢》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錯過了。” |
jiǔ niú lā bù zhuàn九牛拉不轉(zhuǎn) | 形容態(tài)度十分堅(jiān)決。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旁人只說是慢慢的勸著就勸轉(zhuǎn)來了,那知他早打了個(gè)九牛拉不轉(zhuǎn)的主意,一言抄百總,任是誰說,算是去定了。” |
yī kuāng jiǔ hé一匡九合 | 春秋時(shí)管仲輔助齊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諸侯”,建立霸業(yè)。后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國大事。 | 《舊唐書·鄭畋傳》:“臣始仕從戎,爰承指顧,稟三令五申之戒,預(yù)一匡九合之謀。” |
jiǔ zhōu sì hǎi九洲四海 | 九洲:指中國;四海:古人認(rèn)為,中國九州之久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此指中國以外的地方。指中國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 唐·盧照鄰《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無事,萬歲千秋樂未央。” |
jiǔ rú shí gài九儒十丐 | 儒:舊指讀書人。元代統(tǒng)治者把人分為十等,讀書人列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 | 宋·鄭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 |
jiǔ tiān lǎn yuè九天攬?jiān)?/a> | 攬:采摘。到天的最高處去摘月。常形容壯志豪情。 | 唐·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詩:“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
jiē sān huàn jiǔ接三換九 | 接三:新娘出嫁后三天回娘家;換九:結(jié)婚九天雙方互送禮物。指結(jié)婚嫁娶的風(fēng)俗。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66回:“你長大出嫁的時(shí)節(jié),我與你打簪環(huán),做鋪蓋,買梳頭匣子,我當(dāng)自家閨女一般接三換九。” |
bā jiē jiǔ mò八街九陌 | 形容城市的街道縱橫,市面繁華。 | 《三輔舊事》:“長安城中,八街九陌。” |
qī zhēn jiǔ liè七貞九烈 | 舊時(shí)形容婦女無比貞節(jié)剛烈,寧死不失身。 | 元·李行道《灰闌記》:“拼守著七貞九烈,怕甚么六問三推,一任他萬打千敲。” |
yì shè jiǔ rì羿射九日 | 形容為民除害的英勇行為。 | 漢·劉安《淮南子》 |
fēng mó jiǔ bó風(fēng)魔九伯 | 風(fēng):通“瘋”;風(fēng)魔:瘋癲。瘋狂癡癲。 |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第五卷:“休怪!我曾見風(fēng)魔九伯,不曾見這般個(gè)神狗乾郎在。” |
jiǔ shì zhī chóu九世之仇 | 九世:九代,形容歷時(shí)久遠(yuǎn)。指久遠(yuǎn)的深仇。 | 《公羊傳 莊公四年》:“九世猶可以復(fù)仇乎?雖百世可也。” |
jiǔ liú sān jiào九流三教 | 泛指宗教、學(xué)術(shù)中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業(yè)的人。 | 元 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須要九流三教皆通,八萬四千傍門盡曉。” |
jiǔ biàn shí huà九變十化 | 指變化多端。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序》:“至如三奔三景之妙,九變十化之精,各探其門,互稱要妙。” |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rèn)真對待。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
lóng shēng jiǔ zǐ龍生九子 | 古代傳說,龍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質(zhì)、愛好各不相同。 | 明 徐應(yīng)秋《玉芝堂談薈 龍生九子》:“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
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不如意事常八九 | 不順心的事情經(jīng)常會發(fā)生 | 《白雪遺音·南詞·十二時(shí)》:“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語人言無二三。” |
jiǔ liè sān zhēn九烈三貞 | 貞:貞操;烈:節(jié)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yù)婦女的貞烈。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來是九烈三貞賢達(dá)婦,兀的個(gè)老人家尚然道出嫁從夫。” |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指子孫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釋,亦得超生去了。” |
sān děng jiǔ bān三等九般 | 同“三等九格”。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5回:“金蓮:‘若是這等的也罷了,我說又是沒廉恥的貨,三等九般使了接去。’” |
yī fū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 比喻一個(gè)人做了官,和他有關(guān)系的人也都跟著沾光。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xù)集》第九回:“我聽說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個(gè)九族升天之說嗎?” |
bā huā jiǔ liè八花九裂 | 裂:分裂。形容漏洞百出,縫隙很多。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僧問慧颙禪師曰:‘如何是無縫塔?’師曰:‘八花九裂。’” |
yán shí wàng jiǔ言十妄九 | 形容說話虛妄不實(shí)。 |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三折:“咱則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
sān děng jiǔ gé三等九格 | 猶三六九等。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孟玉樓道:‘娘,不是這等說,李大姐倒也罷了,沒甚么倒吃了他爹恁三等九格的。’” |
yī yán jiǔ dǐng一言九鼎 | 一句話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決定作用的言論或意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 |
shí zhuǎn jiǔ kōng十轉(zhuǎn)九空 | 十次去九次空著手回來。形容賭博經(jīng)常輸錢。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豈知家私有數(shù),經(jīng)不得十轉(zhuǎn)九空,似此三年,漸漸凋耗。” |
qí yān jiǔ diǎn齊煙九點(diǎn) | 俯視九州,小如煙點(diǎn)。 | 唐 李賀《夢天》詩:“遙望齊州九點(diǎn)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
jiǔ tiān jiǔ dì九天九地 | 原指天上的最高層和地的最深處。后比喻兩者相差極遠(yuǎn)。 | 《孫子 形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乎九天之上。” |
jiǔ niú yī máo九牛一毛 | 九:表示多數(shù)。許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shù)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點(diǎn)。 | 西漢 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
jiǔ wǔ zhī wèi九五之位 | 九五:指帝位。指帝王的尊位。 | 《宋書·武帝紀(jì)》:“夫或躍在淵者,終饗九五之位。” |
shí nián jiǔ bù yù十年九不遇 | 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難遇到一次。 | |
hán xiào jiǔ yōu含笑九幽 | 在九泉之下滿含笑容。指死后也感到心安,沒什么牽掛 | 清·陳康祺《郎潛紀(jì)聞》:“公得此深明大義之貞姬,復(fù)有此為國捐軀之肖子,洵可含笑九幽。” |
bā suǒ jiǔ qiū八索九丘 | 古書名。 | 漢·孔安國《尚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