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河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tóu hé mì jǐng投河覓井 | 即尋死覓活。鬧著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殺來嚇唬人。 | 俞平伯《中年》:“但是在另一方面,說非看不可,或者沒有得看,就要跳腳拍手,以至于投河覓井。” |
qì gài shān hé氣蓋山河 | 氣:氣勢。氣勢宏大,可以壓倒山河。 | 《中國現(xiàn)在記》第六回:“怎當?shù)靡粋€是氣沖牛斗,一個是氣蓋山河。” |
hé qīng yuè luò河傾月落 | 表示夜將盡。 | 元·陳樵《月放過賦》:“河傾月落,馀歡未歇。” |
hé shuǐ bù xǐ chuán河水不洗船 | 比喻不相干或相安無事。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你還問聲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洗船。” |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 | 太陽和月亮每天經(jīng)過天空,江河永遠流經(jīng)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偉大。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馮衍傳上》:“其事昭昭,日月經(jīng)天,河海帶地,不足以比。” |
kǒu ruò xuán hé口若懸河 | 若:像;懸河:瀑布;激流奔瀉。說起話來像河水傾瀉一樣滔滔不絕。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辯。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
shuǐ niú guò hé水牛過河 | 指出露頭角,出頭露面。 | |
xī shǔ yǐn hé鼷鼠飲河 | 比喻欲望有限。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
dà hǎo shān hé大好山河 | 山河:指國土。無限美好的祖國國土 | 曹靖華《安得一飲貢河水,九泉長眠愿亦足!》:“云山萬里,遙望祖國的大好山河,被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的黑天幕遮得連一絲微光也不透。” |
qì tūn hé shān氣吞河山 | 吞:吞掉。氣勢可以吞沒高山和大河。形容氣勢、氣魄很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稱頌他如何在戰(zhàn)場上橫刀躍馬,氣吞河山,大旗指處,悍賊披靡。” |
hé bó wéi huàn河伯為患 | 指歪門邪惡的風氣。 | |
bù fèi jiāng hé不廢江河 | 贊揚作家或其著作流傳不朽。 | 唐 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二:“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
tiào jìn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跳進黃河洗不清 | 比喻很難擺脫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黃河洗不清”。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擔心他被留在賊營,倒是擔心他帶著李瞎子和你妹妹給我的兩封書信,說不定還有什么貴重禮物,回來時被丁、楊二營的游騎抓去,使我跳進黃河洗不清,豈不受冤枉的窩囊氣?” |
xuán hé xiè huǒ懸河瀉火 | 見“懸河注火”。 | 清·陳天華《中國革命史論》第二章第二節(jié):“掃蕩無余,猶懸河以瀉火。” |
hé yú fù jí河魚腹疾 | 指腹瀉。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
bǎi èr guān hé百二關河 | 比喻山河險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金 元好問《岐陽》詩之二:“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
qì zhuàng shān hé氣壯山河 | 氣:氣概;壯:雄壯;宏偉。形容氣勢之大;比山河還要雄壯。 | 唐 張說《孔補闕集市》:“族高辰象,氣壯山河,神作銅鉤,天開金印。” |
gāo shān dī tóu,hé shuǐ ràng lù高山低頭,河水讓路 | 比喻人民群眾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無窮力量。 | 鄧拓《英雄的路》:“人們常說的‘高山低頭,河水讓路’的奇跡,在寶成路上真正實現(xiàn)了。” |
bǎi èr shān hé百二山河 | 百二:以二敵百。比喻山河險固之地。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馬。” |
biàn rú xuán hé辨如懸河 | 辨,通“辯”。猶言口若懸河。 | 金 王若虛《<道學發(fā)源>后序》:“故士有讀書萬卷,辨如懸河,而不免為陋儒……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 |
shān hé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 指習慣成性,很難改變。 |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
xiāng xiàng dù hé香象渡河 | 佛教用語。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評論文字精辟透徹。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評》:“李杜數(shù)公,如金鴙擘海,香象渡河。” |
hé liáng zhī yì河梁之誼 | 河梁:橋,指送別之地。指送別時依依不舍的情誼。 | 漢·李陵《與蘇武》:“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
dài lì shān hé帶礪山河 | 帶:衣帶;礪:磨刀石;山:泰山;河:黃河。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 |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
yú làn hé jué魚爛河決 | 魚肉腐爛,黃河潰決。比喻因自身原因潰敗滅亡而不可挽救。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論》附錄漢班固曰:“河決不可復壅,魚爛不可復全。” | 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論》附錄漢班固曰:“河決不可復壅,魚爛不可復全。” |
ní chuán dù hé泥船渡河 | 坐泥土做的船過河。比喻非常危險。 | 《三慧經(jīng)》:“人在世間,譬如乘泥船渡河,當浮渡船且壞,人身如泥船不可久。” |
hé mén hǎi kǒu河門海口 | 比喻說大話。 | 元·無名氏《午時牌》第二折:“你忒河門海口,不要我揀好的,我不道的揀好的去哩。” |
jǐn xiù shān hé錦繡山河 | 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鮮艷的絲織品一樣。形容美好的國土。 | 清 曾樸《孽海花》第一回:“正是華麗境域,錦繡山河,好不動人歆羨呀!” |
píng hé bào hǔ憑河暴虎 | 憑:從水中走過去;暴:空手搏斗;暴虎:空手打虎。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也比喻勇猛果敢。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蟠桃記·洞賓問答>》:“漫夸他陸地行舟,也何用凌空舉鼎,憑河暴虎皆亡命,蠅頭蝸角紛爭。” |
hǎi yàn hé qīng海晏河清 | 黃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靜。比喻太平盛世。河:黃河;晏:平靜。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水西南臺道遵和尚》:“一言啟口,振動乾坤,山河大地,海宴河清。” |
hé liáng xié shǒu河梁攜手 | 河梁:橋。指送別。 | 漢·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 |
bǎi èr hé shān百二河山 | 百二:以二敵百。指山河險固,可以二敵百。后指國力強盛,邊防穩(wěn)固的國家。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馬。” |
tiào dào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跳到黃河洗不清 | 比喻無法擺脫嫌疑。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27回:“武姑子也已全招認,你叫我跳到黃河洗不清。” |
kǒu sì xuán hé口似懸河 | 見“口若懸河”。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
juān dī chéng hé涓滴成河 | 涓滴:小水珠。一點一滴的水珠匯集起來就可以成為河流。形容積少成多。 | 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量乍有無。” |
hǎi yàn hé chéng海晏河澄 | 晏:平靜;河:黃河;澄:清澈。黃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靜。比喻天下太平。 | 清·魏源《秦淮燈船引》:“海晏河澄二百年,那信鯨鯢吞士女。” |
féng hé bào hǔ馮河暴虎 | 猶言暴虎馮河。 | 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抱頭鼠竄者膽裂之不暇,馮河暴虎者虛驕而無實。” |
hòu hǎi xiān hé后海先河 | 語本《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 語出《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
jiāng hé rì xià江河日下 | 日:一天天;下:低處。江河一天天流向低處;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勢越來越糟。 | 清 顧炎武《答徐甥公肅書》:“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頹,江河日下,三風不儆,六逆彌臻。” |
hé hé hǎi gān河涸海干 | 河流干涸,大海枯竭。比喻窮盡、徹底,不留余地。 | 《三峽五義》第五五回:“誰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說菜是剩下的,酒是渾的,壇子也摔了,盤子碗也砸了,還罵了個河涸海干。” |
zǔ shān dài hé阻山帶河 | 靠山環(huán)河。指形勢險要。 | 《漢書 項籍傳》:“秦民失望。于是韓生說羽曰:‘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肥饒,可都以伯。’” |
xìn kǒu kāi hé信口開河 | 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jù);不可靠。信口:隨口;開河:指說話時嘴唇張合。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 |
hé hàn wú jí河漢無極 | 河漢:銀河;極:盡頭,邊際。銀河廣闊,無邊無際。比喻言論荒誕不經(jīng),難以置信。亦比喻恩澤廣大,使人難以報答。 | 《莊子 逍遙游》:“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無極。” |
yǐ zhǐ cè hé以指測河 | 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 | 《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
dài lì hé shān帶礪河山 | 帶:衣帶。礪:磨刀石。河:黃河。山:泰山。黃河如衣帶,泰山像磨刀石。這是永遠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舊時表示所封爵位傳之久遠。含有江山永固之義。亦作“帶河厲山”,“帶礪山河”。 | 元·劉致《水仙操·為平章南谷公壽福樓賦》:“朱簾畫棟倚穹蒼,帶礪河山接四王。” |
lín hé yù yú臨河欲魚 | 臨:面對;欲:想要。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仍不能如愿以償。 | 《文子·上德》:“臨河欲魚,不若歸而織網(wǎng)。” |
héng hé zhī shā恒河之沙 | 恒河:南亞大河,流經(jīng)印度和孟加拉國。佛教語,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樣,無法計算。形容數(shù)量很多而無法計算。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夫死生轉轂,因果循環(huán),如恒河之沙,積數(shù)不可以測算。” |
hé shān zhī dé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 |
xiào bǐ hé qīng笑比河清 | 形容態(tài)度嚴肅,難見笑容。 | 《宋史 包拯傳》:“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 |
jǐ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井水不犯河水 | 指互不干擾;界限分明;不相聯(lián)系。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沖了他?” |
shān hé biǎo lǐ山河表里 | 語出《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zhàn)也!戰(zhàn)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后以“山河表里”形容形勢險要。 | 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zhàn)也!戰(zhàn)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 |
tán ruò xuán hé談若懸河 | 猶言口若懸河。 | 《司勘集》:“加以談若懸河,識同藻鑒,車騎填門,履綦沓座,狎梵侶以玄深,結勝流而觴詠。” |
hé hàn jiāng huái河漢江淮 | 黃河、漢水、長江與淮河的合稱。比喻胸懷寬廣。 | 明·黃叔初《端正好·壽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準繩規(guī)矩,養(yǎng)成的河漢江淮。” |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不到黃河心不死 |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清 蔣士銓《空谷香 虎窮》:“我一路何等勸你,你這樣人,不到黃河心不死,還說什么親戚!” |
dān xuě tián hé擔雪填河 | 見“擔雪塞井”。 | 《全元散曲·普天樂·嘲風情》:“姐姐每鉆冰取火,婆婆每指山賣磨,哥哥每擔雪填河。” |
jiāng huái hé hàn江淮河漢 | 指長江、淮河、黃河、漢水。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 |
yǐn hé yǎn shǔ飲河鼴鼠 | 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極有限的人。語本《莊子·逍遙游》:“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 語出《莊子·逍遙游》:“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明·李昌祺《剪燈余話·洞天花燭記》:“飲河鼴鼠愧盈腹,止魯鶢鶋慚厚享。” |
qì yā shān hé氣壓山河 | 氣:氣勢。氣勢宏大,可以壓倒山河。 |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氣壓山河百二雄……” |
bào hǔ píng hé暴虎馮河 | 暴虎:空手打虎;馮河:徒步過河,“馮”同“憑”。徒手和虎搏斗;蹚水過大河。比喻勇猛果敢。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
kuì dí rú jué hé潰敵如決河 | 潰:散,亂。潰敗的敵人像河水沖決堤壩一樣。 | 唐·許敬宗《唐并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尊彼前茅,追奔若順海,乘茲破竹,潰敵如決河。” |
chǔ jiè hàn hé楚界漢河 | 楚、漢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qū)之間的地界與河流。后常比喻戰(zhàn)爭的前線。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6回:“霎時間煙焰沖霄……仿佛槍林彈雨,依稀楚界漢河。” |
hǎi yàn hé qīng海宴河清 | 滄海波平,黃河水清。形容國內安定,天下太平。 | 五代·歐陽熙《龍壽院光化大師碑銘》:“旋聞海宴河清,遠播民舒物泰。” |
huán wǒ hé shān還我河山 | 表示決心從侵略者手中奪回本屬于自己的國土。 | 宋·趙與時《賓退錄》第五卷:“徽宗嘗夢吳越錢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來朝,便終于還我河山。’” |
tiào zài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跳在黃河洗不清 | 比喻很難擺脫干系,避免嫌疑。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我何玉鳳這個心跡,大約說破了嘴也沒人信,跳在黃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鳳的身分了!” |
hé qīng hǎi jié河清海竭 | 黃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難得遇到的事情。 | 《西京雜記》卷四引漢·枚乘《柳賦》:“小臣莫效于鴻毛,穿街鮮而嗽醪。雖復河清海竭,終無增景于邊撩。” |
jiǔ jiāng bā hé九江八河 | 泛指所有的江河。 | 《四游記·靈耀分龍會為明輔》:“卻說次日眾真君聚朝奏玉帝曰:‘當年五月二十五日,起分龍會,會集九江八河、五湖四海各宮龍王赴會迎雨。’” |
liú xuè chéng hé流血成河 | 形容被殺的人極多。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3回:“殺的尸橫遍野,流血成河,大敗虧輸。” |
jǐn xiù hé shān錦繡河山 | 像錦繡一樣美麗無比的祖國河山。形容美好的國土。 | 唐 杜甫《清明二首》:“秦城數(shù)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 |
bàn bì hé shān半壁河山 | 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清 鈕琇《觚剩 虎林軍營唱和》:“昊《懷古》四首《詠岳忠武》云:‘將軍野戰(zhàn)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撐。’” |
dǎo xiá xiè hé倒峽瀉河 | 比喻文筆酣暢,氣勢磅礴。 | 《平山冷燕》第九回:“只那一枝筆,拈在手中,便如龍飛鳳舞,落在紙上,便如倒峽瀉河,真有掃千軍萬馬之勢。” |
hé hàn sī yán河漢斯言 | 河漢:銀河,比喻言論虛夸迂闊,不著邊際;斯:這。把這話看作不實的言論,不重視。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 |
tòng bào xī hé痛抱西河 | 比喻喪子之痛。 | 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
cháng jiāng dà hé長江大河 | 指長江和黃河。形容氣勢磅礴,奔騰不息。 | 宋·蘇洵《上歐陽內翰書》:“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 |
yín hé dào xiè銀河倒瀉 | 瀉:水從高處往下直流。象銀河里的水倒瀉下來。形容雨下得極大,象瀉下來的一樣。 | 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
hé shā shì jiè河沙世界 | 指多如恒河沙數(shù)的佛世界。語本《金剛經(jīng)·一體同觀分》:“是諸恒河所有沙數(shù),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 語出《金剛經(jīng)·一體同觀分》:“是諸恒河所有沙數(shù),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南漢·張瀛《贈琴棋僧歌》:“河沙世界盡空空,一存寒灰冷燈畔。” |
hé qīng sān rì河清三日 | 《易緯干鑿度》卷下:“天之將降嘉瑞應,河水清三日。”后因以“河清三日”為升平祥瑞的預兆。 | 《易緯乾鑿度》卷下:“天之將降嘉瑞應,河水清三日。”明·張居正《承天大志紀贊·龍飛紀》:“吾圣主始生,此河清者三日。黃河清,圣人出,今果然矣。” |
yǎn shǔ yǐn hé偃鼠飲河 | 比喻所需極有限。 | 《莊子·逍遙游》:“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
hǎi fèi hé fān海沸河翻 | 比喻聲勢或力量極大。同“海沸江翻”。 | 清 洪昇《長生殿 合圍》:“抵多少雷轟電轉,可正是海沸河翻。” |
hé qīng yún qìng河清云慶 | 黃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為太平祥瑞的象征。 | 明·張居正《承天大志紀贊·龍飛紀》:“河清云慶,祥光燭天。” |
hé dōng sān qiè河東三篋 | 指亡失的書籍。 | 語出《漢書 張安世傳》:“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后購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 |
lì yuè méng hé礪岳盟河 | 同“礪帶河山”。 | 宋·王禹偁《右衛(wèi)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夷兇勘難,爾既立于殊庸;礪岳盟河,予豈忘于豐報。” |
qì tūn shān hé氣吞山河 | 氣勢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氣勢、氣魄很大。 | 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
kǒu rú xuán hé口如懸河 | 見“口若懸河”。 | 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稱口如懸河,賓主頗也得合。” |
hé qīng shè míng河清社鳴 | 《文選·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鳴而圣人出。”劉良注:“里社,神祠也。”后以“河清社鳴”為太平祥瑞的象征。 | 《文選·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鳴而圣人出。”劉良注:“里社,神祠也。” |
lì shān dài hé礪山帶河 | 礪:磨刀石;山:泰山;帶:衣帶;河:黃河。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 |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
biǎo lǐ shān hé表里山河 | 表里:即內外。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戰(zhàn)也。戰(zhàn)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杜預注:“晉國外河而內山。” |
hé dōng shī zǐ河東獅子 | 舊指妒悍的婦女。 | 明·梅鼎祚《玉合記·砥節(jié)》:“吼動河東獅子,驚回海底鷗兒。” |
héng hé yī shā恒河一沙 | 比喻極其渺小。 | 清·各邦額《夜譚隨錄·宋秀才》:“宋陰念一身蜩寄世間,真如恒河一沙,滄海一粟。” |
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sān shí nián hé x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 三十年前風水在河的東面,而三十年后卻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優(yōu)勢,我是親眼看見的。” |
hé lián hǎi yí河溓海夷 | 猶言河清海晏。 | 《宋書·禮志三》:“故精緯上靈,動殖下端,諸侯軌道,河溓海夷。” |
sì hé zhī qīng俟河之清 | 俟:等待。等待黃河變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實現(xiàn)。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八年》:“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
xuán hé zhù huǒ懸河注火 | 謂以河水傾瀉于火。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 | 《梁書·武帝紀》:“況擁數(shù)州之兵以誅群盜,懸河注火,奚有不滅?” |
tóu hé bēn jǐng投河奔井 | 謂投水自殺。 |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動不動神頭鬼臉,投河奔井,拽巷邏街,張舌騙口,花言巧語,指皂為白。” |
hé dōng shī zǐ hǒu河東獅子吼 | 河東:古郡名。比喻嫉妒心強剽悍的妻子發(fā)怒,對丈夫大吵大鬧。一般借此嘲笑懼內的男人。 | 宋 洪邁《容齋三筆 陳季常》:“陳慥字季常……自稱‘龍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賓客,喜畜聲妓,然其妻柳氏絕兇妒,故東坡有詩云:‘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
hé fén mén xià河汾門下 | 河:黃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黃河、汾水之間設館教學,遠近來此求學者達一千余人,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溫大雅等都是他的門徒,而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時稱“河汾門下”。后用以比喻名師門下,人才濟濟或人才輩出。 | 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黃河、汾水之間設館教學,遠近來此求學者達一千余人,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溫大雅等都是他的門徒,而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時稱“河汾門下”。 |
biàn ruò xuán hé辨若懸河 | 辨,通“辯”。猶言口若懸河。 | 明 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吾見一人焉,辨若懸河,藻若春工;含吐鄒枚,方駕陸謝。” |
hé hǎi bù zé xì liú河海不擇細流 | 比喻不論大小,一律收容。 | 《史記·李斯列傳》:“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hé xié yuè luò河斜月落 | 見“河傾月落”。 | 清·洪昇《長生殿·偷曲》:“你看河斜月落,斗轉參橫,不免回去罷。” |
tiào zài huáng hé yě xǐ bù qīng跳在黃河也洗不清 | ||
dī shuǐ chéng hé滴水成河 | 比喻積少成多。 | 周立波《山鄉(xiāng)世變》上一:“幾年過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以有幾塊花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