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gè)龍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lóng téng bào biàn龍騰豹變 | 喻議論風(fēng)發(fā),能言善辯。 | 唐·盧照鄰《五悲·悲才難》:“高談則龍騰豹變,下筆則煙飛霧凝。” |
lóng fān hǔ dào龍幡虎纛 | 將帥之旗。 | 明·陳子龍《少將行》:“五營(yíng)畫戟青茫茫,龍幡虎纛云霞?jí)Α!?/td> |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bù jiàn wěi神龍見首不見尾 | 原是談詩的神韻,后比喻人的行蹤詭秘,剛一露面又不見了。也比喻言辭閃爍,使人捉摸不透。 | 清 趙執(zhí)信《談龍錄》:“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 |
lóng lóu fèng shi龍樓鳳池 | 指禁省,皇宮。 | 明·梁辰魚《浣紗記·送錢》:“念生長(zhǎng)在香閏繡幃,念出入在龍樓鳳池。” |
lóng xiāng lín zhèn龍?bào)J麟振 | 龍?bào)J,昂舉騰躍貌。麟振,語出《詩·周南·麟之趾》:“鱗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傳:“麟,信而應(yīng)禮,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龍?bào)J麟振”喻將軍恩威兼?zhèn)洹?/td> | 麟振,語出《詩·周南·麟之趾》:“鱗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傳:“麟,信而應(yīng)禮,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 |
pán lóng zhī pǐ盤龍之癖 | 指愛好賭博的惡習(xí)。 | 《晉書·劉毅傳》記載:劉毅小名盤龍,好賭博,每次下注達(dá)數(shù)百萬。 |
lóng quán tài ē龍泉太阿 | 指古代的兩件寶劍。 | 明·酉陽野史《續(xù)三國(guó)演義》第28回:“眾夫散出,煥密啟其函,見其光芒射目,乃是寶劍二口,靶上刻有字號(hào),名曰龍泉太阿。” |
wén bǐng diāo lóng文炳雕龍 | 炳:形容有文采;雕龍:擅長(zhǎng)寫文章。文章寫得很出色,極富文采。 | 《魏書·高允傳》:“質(zhì)侔和璧,文炳雕龍,耀天邑,衣錦舊邦。” |
hǔ kū lóng tán虎窟龍?zhí)?/a> | 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兇險(xiǎn)的地方。 | 元 汪元亨《沉醉東風(fēng) 歸田》:“怕筑成傳說墻,愁扳折朱云檻,急跳出虎窟龍?zhí)丁!?/td> |
jiǔ lóng shī hǔ酒龍?jiān)娀?/a> | 見“酒虎詩龍”。 | 清·丘逢甲《飲鎮(zhèn)平都司署賞菊為題宋人所畫報(bào)捷圖》詩:“粵水閩山文武會(huì),酒龍?jiān)娀⒅髻e才。” |
lóng xiāng huò qū龍?bào)J蠖屈 | 喻隨時(shí)屈伸、上下。 | 南朝·梁·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蓋圣人握金鏡,闡風(fēng)烈,龍?bào)J蠖屈,從道污隆。” |
chán shì diāo lóng禪世雕龍 | 指文章世代相傳。 | 《后漢書 崔骃傳贊》:“崔為文宗,世禪雕龍。” |
mǎ shuǐ chē lóng馬水車龍 | 猶言車水馬龍。 | 清·黃瘦竹《<淞南夢(mèng)影錄>題詞》:“即今馬水車龍地,曾是青撛白骨場(chǎng)。” |
lóng tāo bào lüè龍韜豹略 | 指兵法。 | 明 宋濂《走筆送金賢良》詩:“蛋雨蠻煙十年夢(mèng),龍韜豹略一生心。” |
hǔ jù lóng pán虎據(jù)龍?bào)?/a> | 形容地勢(shì)雄偉險(xiǎn)要。同“虎踞龍盤”。 | 北周 庚信《哀江南賦》:“昔之虎據(jù)龍?bào)矗右渣S旗紫氣;莫不隨狐兔而窟穴,與風(fēng)塵而殄悴。” |
pù sāi lóng mén曝腮龍門 | 曝:曬;龍門:河津。鯉魚在龍門下曬它的兩腮。比喻科舉落榜。 | 《辛氏三秦記》:“江海大魚洎集門下數(shù)千,不得上,上則為龍。故云曝腮龍門。” |
lóng qián fèng cǎi龍潛鳳采 |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現(xiàn)。 | |
lóng téng hǔ yuè龍騰虎躍 | 騰、躍:跳起;跳躍。像龍那樣飛騰;像虎那樣跳躍。形容非常活躍的姿態(tài)。也作“龍?zhí)④S。” | 唐 嚴(yán)從《擬三國(guó)名臣贊序》:“圣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fēng)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rén zhōng lóng hǔ人中龍虎 | 比喻人中豪杰。 | 《晉書 宋纖傳》:“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龍也。” |
lóng zhé huò qū龍蟄蠖屈 | 喻隱居不仕。語本《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 語出《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
pán lóng jù hǔ蟠龍踞虎 | 踞:蹲或坐。像盤曲的蛟龍,像蹲臥的猛虎。形容地勢(shì)雄偉險(xiǎn)要 | 宋·秦觀《游湯泉記》:“是日風(fēng)曀望建業(yè)江山蟠龍踞虎之狀,皆依約而得之。” |
lóng duàn zhī dēng龍斷之登 | 謂謀利求財(cái)。龍,通“壟”。 | |
què mǎ yú lóng雀馬魚龍 | 泛指珍禽異獸。語本《漢書·西域傳贊》:“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 語出《漢書·西域傳贊》:“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
hǔ xué lóng tán虎穴龍?zhí)?/a> | 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xiǎn)惡的地方。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70回:“抵住孔宣的刀。二將又戰(zhàn)在虎穴龍?zhí)吨小!?/td> |
fēng cóng hǔ,yún cóng lóng風(fēng)從虎,云從龍 | 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yīng)。 | 《周易 乾》:“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 |
lóng qū shé shēn龍屈蛇伸 |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 清·陳恭尹《送雪公歸耕蒼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嘆,龍屈蛇伸自終古。” |
jiāo lóng xì shuǐ蛟龍戲水 | 比喻刀槍棍棒等武器使得輕松自如,靈活多變。形容武藝精湛純熟。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一回:“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能兇惡。” |
yún qǐ lóng xiāng云起龍襄 | 比喻英雄豪杰乘時(shí)而起。 | 《漢書·敘傳下》:“云起龍襄,化為侯王。”顏師古注:“襄,舉也。”一本作“云起龍?bào)J”。 |
dé xù rú lóng得婿如龍 | 形容得到稱心如意的佳婿。 |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人事》:“后漢李贗、孫秀俱娶太尉恒焉女,時(shí)人謂恒叔元兩女俱乘龍,言得婿如龍。” |
tǔ lóng chú gǒu土龍芻狗 | 泥土捏的龍,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實(shí)。 | 晉 陳壽《三國(guó)志 蜀志 杜微傳》:“曹丕篡弒,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 |
huà lóng diǎn jīng畫龍點(diǎn)睛 | 畫龍之后再點(diǎn)上眼睛。比喻在關(guān)鍵地方簡(jiǎn)明扼要地點(diǎn)明要旨;使內(nèi)容生動(dòng)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diǎn)。 | 唐 張彥遠(yuǎn)《歷代名畫記 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diǎn)眼睛,每云:‘點(diǎn)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qǐng)點(diǎn)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diǎn)眼者見在。” |
yī dēng lóng mén一登龍門 | 龍門:傳說鯉魚躍過龍門就變成龍。指一時(shí)間飛黃騰達(dá)。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李膺傳》:“膺獨(dú)持風(fēng)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
lóng hǔ fēng yún龍虎風(fēng)云 | ①《易·干》:“云從龍,風(fēng)從虎。”后以“龍虎風(fēng)云”喻英雄豪杰際遇得時(shí)。②指君臣遇合。 | 《易·干》:“云從龍,風(fēng)從虎。” |
shǔ dé qí lóng蜀得其龍 | 龍:杰出人物。蜀國(guó)得到諸葛亮。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于時(shí)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
jiāo lóng shī shuǐ蛟龍失水 | 蛟:傳說的無角龍。蛟龍失掉了賴以生存的水。比喻英雄失去憑借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后唐莊宗同光二年》:“不可,蛟龍失水,螻蟻?zhàn)阋灾浦!?/td> |
lóng duō nǎi hàn龍多乃旱 | 喻人多互相依賴,反而辦不成事。 | 宋·李季可《松窗百說·恃眾》:“今不救之,罪分于眾而難責(zé),則皆莫之顧,況橫身犯眾,為人肩利害事耶?諺所謂龍多乃旱是也。” |
lóng zhāng fèng cǎi龍章鳳彩 | 不凡的儀表風(fēng)采。 | 唐·邵混之《元氏縣令龐君清德碑》:“君純德天資,大材靈降,龍章鳳彩,凝脂點(diǎn)漆。” |
nián lǎo lóng zhōng年老龍鐘 | 龍鐘:行動(dòng)不靈便。形容年老體衰,行動(dòng)不靈便。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鬼作筵》:“爾母年老龍鐘,不能料理中饋。” |
lóng duàn kě dēng龍斷可登 | 謂可經(jīng)營(yíng)得利。龍,通“壟”。 | |
suì zài lóng shé歲在龍蛇 | 歲,歲星;龍,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數(shù)當(dāng)終。 | 《后漢書·鄭玄傳》:“五年春,夢(mèng)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當(dāng)命終,有頃寢疾。”李賢注:“北齊劉晝《高才不遇傳》論玄曰‘辰為龍,巳為蛇,歲至龍蛇。賢人嗟,玄以讖合之’,蓋謂此也。” |
lóng jū fèng chú龍駒鳳雛 | 比喻英俊秀穎的少年。常作恭維語。 | 《晉書 陸云傳》:“云字士龍,六歲能屬文,性清正,有才理。少與兄機(jī)齊名,雖文章不及機(jī),而持論過之,號(hào)曰‘二陸’。幼時(shí)吳尚書廣陵閔鴻見而奇之,曰:‘此兒若非龍駒,當(dāng)是鳳雛。’” |
lóng xiāng hǔ shì龍?bào)J虎視 | 象龍馬高昂著頭,象老虎注視著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 漢 潘勖《冊(cè)魏公九錫文》:“君龍?bào)J虎視,旁眺八維,掩討逆節(jié),折沖四海。” |
yào diàn fēi lóng藥店飛龍 | 飛龍:指中藥龍骨。藥店里的龍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 南朝宋樂府《讀曲歌》:“自從別郎后,臥宿頭不舉,飛龍落藥店,骨出只為汝。”唐·李商隱《垂柳》詩:“舊作琴臺(tái)鳳,今為藥店龍。” |
tǔ lóng mù hóu土龍沐猴 | 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shí)。 | 清·錢謙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贈(zèng)特進(jìn)光祿大夫柱國(guó)太保吏部尚書謚忠文李公神道碑》:“時(shí)俗方標(biāo)榜門戶,征逐聲利,以為土龍沐猴,非所以自樹立,視之蔑如也。” |
lóng shén mǎ zhuàng龍神馬壯 | 謂像駿馬一樣的有精神。 | 歐陽山《苦斗》四六:“那時(shí)候,一個(gè)個(gè)青年人都是龍神馬壯,氣吞牛斗,爭(zhēng)論起世界國(guó)家大事來,都是口若懸河,當(dāng)當(dāng)不斷,慷慨激昂,誰也不讓誰。” |
lóng xīng yún shǔ龍興云屬 | 《易·干》:“云從龍,風(fēng)從虎。”后遂以“龍興云屬”喻王者興起則必遇賢臣良將。 | 《易·干》:“云從龍,風(fēng)從虎。” |
dǎ hǔ láo lóng打虎牢龍 | 猶言打鳳牢龍。 | |
niú mián lóng rào牛眠龍繞 | 指有助于后代升官發(fā)財(cái)?shù)膲灥亍?/td> | 清·蒲松齡《東郭外傳》:“那東門外頭許多牛眠龍繞的吉地,那富貴人家的冢田多半在這里。” |
lóng wēi hǔ zhèn龍威虎震 | 形容氣勢(shì)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shì)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 宋·趙與時(shí)《賓退錄》第二卷:“梁鵠書,如龍威虎震,劍拔弩張。” |
pǎo lóng tào跑龍?zhí)?/a> | 原指戲曲中拿著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無關(guān)緊要的事。 | 巴金《關(guān)于<還魂草>》:“我像一個(gè)平庸的演員,跑了十幾年的龍?zhí)祝瑧蜓b脫掉,我應(yīng)當(dāng)成為自己了。” |
tuō fèng pān lóng托鳳攀龍 | 猶言攀龍附鳳。比喻依附帝王、權(quán)貴。 | 晉·陳壽《三國(guó)志·蜀志·揚(yáng)戲傳》:“宗計(jì)于朝,或異或同,敵以乘釁,家破人亡。乖道反德,托鳳攀龍。” |
chán tuì lóng biàn蟬蛻龍變 | 蟬蛻:幼蟬化為成蟬時(shí)所脫下的皮。比喻解脫而進(jìn)入更高境界。 | 晉·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序》:“蟬蛻龍變,棄俗登仙。” |
lóng tiào hǔ fú龍?zhí)⒎?/a> | 猶言龍騰虎臥。喻筆勢(shì)。 | 太平天國(guó)·洪仁玕《軍次實(shí)錄》:“龍?zhí)⒎鼩w毫底,魚躍鳶飛入興么。” |
hǔ lüè lóng tāo虎略龍韜 | 略:指?jìng)髡f中黃石公所撰的《三略》。韜:指《六韜》。《三略》、《六韜》是古代兵書。泛指兵書、兵法,也指兵家權(quán)謀。 | 明·劉基《悲杭城》詩:“一朝奔迸各西東,玉斝金杯散蓬蓽。清都太微天聽高,虎略龍韜緘石室。” |
hǔ tiào lóng ná虎跳龍拿 | 拿:取。像老虎那樣跳躍,像龍那樣伸爪抓取。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就是他帳下那班奔走的健兒,也是一個(gè)個(gè)有……虎跳龍拿之技。” |
lóng shēn huò qū龍伸蠖屈 | 形容筆勢(shì)飛動(dòng),書法高超。 | 南朝·陳·徐陵《玉臺(tái)新詠》序:“三臺(tái)妙跡,龍伸蠖屈之書;五色華箋,河北膠東之紙。” |
lǐ yú tiào lóng mén鯉魚跳龍門 | 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huì)變化成龍。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dá)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jìn),奮發(fā)向上。 | 《埤雅 釋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
mǎ zú lóng shā馬足龍沙 | 指馳騁邊疆,揚(yáng)威域外。龍沙,塞北沙漠地方。 | 曼殊室主人《班定遠(yuǎn)平西域》第一幕:“虎頭燕頷,人言萬里之侯;馬足龍沙,胸有千秋之業(yè)。” |
lóng yuè hǔ jù龍躍虎踞 | 喻超逸雄奇。 |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至若涇陽先生,以龍躍虎踞之才,左宜右有,隨手合轍,意至而詞隨,更不勞其揀擇。” |
lóng zhàn yú hài龍戰(zhàn)魚駭 | 喻戰(zhàn)爭(zhēng)激烈。 | 《中國(guó)現(xiàn)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jiǎn)編·駁革命可以生內(nèi)亂說》:“以視建武元年以后,十二年以前,龍戰(zhàn)魚駭,蓋不侔矣。” |
zhēn lóng huó xiàn真龍活現(xiàn) | 形容逼真。 | 蔣光慈《短褲黨》二:“他每一次所做的傳單,都是說的真龍活現(xiàn)也似的。” |
pēng lóng páo fèng烹龍炰鳳 | 烹:煮。形容菜肴極為豐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藝術(shù)技巧高明。 | 唐·李賀《將進(jìn)酒》詩:“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帷繡幕圍香風(fēng)。” |
hè gǔ lóng jīn鶴骨龍筋 | 瘦挺虬曲貌。 | 宋·蘇軾《孤山二詠·柏堂》:“道人手種幾生前,鶴骨龍筋尚宛然。” |
shēng lóng huó hǔ生龍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氣的蛟龍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huó lóng huó xiàn活龍活現(xiàn) | 龍:古代傳說的一種靈怪動(dòng)物。指像活的龍出現(xiàn)一樣。形容神情生動(dòng)逼真;好像就在眼前。 | 明 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卷五:“再說王氏聞?wù)煞騼葱牛鯐r(shí)也疑惑,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xiàn),也信了。” |
yú lóng hùn zá魚龍混雜 | 比喻壞人和好人混雜在一起;成分復(fù)雜。 | 唐 張志和《和漁夫詞》十三:“風(fēng)攪長(zhǎng)空浪攪風(fēng),魚龍混雜一川中。” |
lóng téng hǔ jù龍騰虎踞 | 勢(shì)力強(qiáng)盛,雄據(jù)一方。 | 晉·葛洪《抱樸子·欽士》:“彼雖降高抑滿,以貴下賤,終亦并目以遠(yuǎn)其明,假耳以廣其聰,龍騰虎踞,宜其然也。” |
yě zhàn qún lóng野戰(zhàn)群龍 | 群龍?jiān)诠按髴?zhàn)。比喻群雄爭(zhēng)天下。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劉張李彭盧傳贊》:“天地閉革,野戰(zhàn)群龍。” |
lóng jǔ yún shǔ龍舉云屬 | 同“龍興云屬”。 | 《南齊書·高帝紀(jì)上》:“麾旆所臨,風(fēng)行草靡,神算所指,龍舉云屬。” |
lóng zhēng hǔ zhàn龍爭(zhēng)虎戰(zhàn) | 同“龍爭(zhēng)虎斗”。 | 宋·孫光憲《河傳》詞:“龍爭(zhēng)虎戰(zhàn)分中土,人無主,桃葉江南渡。” |
diāo lóng huà fèng雕龍畫鳳 | 刻繪龍鳳。 | 胡世香《巧取陳家寨》:“門上雕龍畫鳳,粉壁襯著紅漆家具,分外耀眼。” |
yī tiáo lóng一條龍 | 比喻事物首尾相連,排成一條連續(xù)不斷的線。也比喻生產(chǎn)程序或工作環(huán)節(jié)上的相關(guān)聯(lián)的連續(xù)。 | 張平《抉擇》:“據(jù)說現(xiàn)在時(shí)興的已經(jīng)是一條龍服務(wù):跳舞、吃飯、桑拿、唱歌、打牌,從下午開始,可以一直玩到凌晨。” |
lóng hú zhī tòng龍胡之痛 |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龍七十馀人,龍乃上去……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涘號(hào)。”后因以“龍胡之痛”指喪親之痛。 |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龍七十馀人,龍乃上去……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涘號(hào)。” |
mǎ lóng chē shuǐ馬龍車水 | 馬象游龍,車象流水。形容車馬往來不絕 | 清 捧花生《畫舫余譚》:“馬龍車水,過者如云。” |
fèng gé lóng lóu鳳閣龍樓 | 帝王居住的樓閣 | 南唐·李煜《破陣子》:“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
lóng tóu jù jiǎo龍頭鋸角 | 喻大膽冒險(xiǎn)。 | 清·陳瑞生《再生緣》第55回:“我也不敢在虎口拔須,龍頭鋸角。” |
lóng pán fèng yì龍盤鳳逸 | 喻懷才不遇。 |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即聲譽(yù)十倍,所以龍?bào)带P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jià)于君侯。” |
chē shuǐ mǎ lóng車水馬龍 | 車絡(luò)繹不絕;有如流水;馬首尾相接;好像游龍。形容沿途車馬很多;成群結(jié)隊(duì);繁華熱鬧的場(chǎng)面。也作“馬龍車水”。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皇后紀(jì)上 明德馬皇后》:“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
lóng mù hǔ jué龍拏虎攫 | 猶言龍爭(zhēng)虎斗。喻筆勢(shì)遒勁、奔放。 | 清·王晫《今世說·企羨》:“新城王西樵阮亭,每過郵亭夜店,輒題詩壁上,詩既驚人,使筆斗大,龍拏虎攫。” |
lóng zhēng hǔ yǎn龍睜虎眼 | 形容蠻橫霸道。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他家一門都是龍睜虎眼的腳色,只有三老還是個(gè)盛德人。” |
suì zài lóng sān歲在龍虵 | 見“歲在龍蛇”。 | |
qián pà lóng,hòu pà hǔ前怕龍,后怕虎 | 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 明 馮惟敏《朝天子 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設(shè)謀,使毒,只待把忠良妒。” |
fú lóng fèng chú伏龍鳳雛 | 伏龍:(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兩人都是漢末三國(guó)時(shí)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后指隱而未現(xiàn)的有較高學(xué)問和能耐的人。 | 《三國(guó)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劉備訪世事于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shí)時(shí)務(wù)?識(shí)時(shí)務(wù)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
lóng ná hǔ tiào龍拿虎跳 | 拿:抓,握。像龍抓東西、老虎跳躍一樣強(qiáng)勁有力。比喻筆勢(shì)遒勁奔放。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龍?bào)J軍,虎賁軍,用著他龍拿虎跳。” |
qiáo lóng huà hǔ喬龍畫虎 | 形容假心假意地獻(xiàn)殷勤。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麗胡哨,喬龍畫虎,兩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萬好了。” |
lóng pán hǔ jù龍盤虎踞 | 盤:曲、繞;踞:蹲或坐。像龍盤繞;像虎蹲坐。形容地勢(shì)險(xiǎn)要雄偉。 | 漢 劉勝《文本賦》:“條枝摧折,既剝且刊,見其文章,或如龍盤虎踞,復(fù)似鸞集鳳翔。” |
hǔ jù lóng pán虎踞龍盤 | 踞:蹲或坐;盤:盤繞。原指石頭城(南京城)象猛虎蹲在西面;鐘山象蛟龍盤繞在東面。形容地勢(shì)險(xiǎn)要。 | 北周 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賦》:“昔之虎踞龍盤,加以黃旗紫氣。” |
fèng máo lóng jiǎ鳳毛龍甲 | 鳳的羽毛,龍的鱗甲。比喻珍貴之物。 | 明·袁中道《石浦先生傳》:“舊有傳奇二種,置于笥中,為鼠子嚼壞,鳳毛龍甲,竟不存于世。” |
hǔ biàn lóng zhēng虎變龍蒸 | 指乘時(shí)變化而飛黃騰達(dá)。 | 明 湯顯祖《紫釵記 節(jié)鎮(zhèn)還朝》:“君侯膺歸袞之期,賤子附遷鶯著役。風(fēng)期未遠(yuǎn),存問非遙。虎變龍蒸,風(fēng)云自愛。” |
miáo lóng cì fèng描龍刺鳳 | 描:摹寫或繪畫;刺:刺繡。指精于刺繡。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風(fēng)月瑞仙亭》:“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描龍刺鳳,女工針指。” |
lóng míng shī hǒu龍鳴獅吼 | 比喻沉郁雄壯的聲音。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王子喬墓在京茂陵,國(guó)亂時(shí),有人盜發(fā)之,都無所見,唯有一劍,懸在空中,欲取之,劍便作龍鳴虎吼。” |
lóng huà hǔ biàn龍化虎變 |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fēng)云而上天。’”后因以“龍化虎變”比喻變化莫測(cè)。 |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fēng)云而上天。’” |
lóng xiāng hǔ bù龍?bào)J虎步 | 象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 | 三國(guó) 魏 嵇康《卜疑》:“將如毛公藺生之龍?bào)J虎步,慕為壯士乎?” |
pào lóng pēng fèng砲龍烹鳳 | 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饌。也指一種肴饌名。同“砲鳳烹龍”。 | |
wò hǔ cáng lóng臥虎藏龍 | 指隱藏著未被發(fā)現(xiàn)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 北周·庾信《同會(huì)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
yú lóng màn yǎn魚龍漫衍 | 見“魚龍曼延”。 | 《漢書·西域傳贊》:“設(shè)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戶、海中碭極、漫衍魚龍、魚抵之戲以觀視之。” |
guàn dòu shuāng lóng貫斗雙龍 | 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 據(jù)《晉書·張華傳》載:“晉張華善望氣,見斗牛間常有紫氣,固命雷煥為豐城令訪之。煥到縣,掘獄屋基,得龍泉、太阿兩寶劍,華與煥各佩其一。后華死,失劍所在。煥死,煥子持劍行經(jīng)延平津,劍忽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下續(xù)示例] |
lóng fēi fèng xiáng龍飛鳳翔 | ①謂帝王的興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飛黃騰達(dá)。 | 三國(guó)·魏·吳質(zhì)《答文帝箋》:“曹烈、曹丹,加以公室支庶,骨肉舊恩,其龍飛鳳翔,實(shí)其分也。” |
chéng lóng pèi tào成龍配套 | 搭配起來,成為完整的系統(tǒng)。 | 老舍《正紅旗下》:“姑母有成龍配套的衣裳與首飾,可就是不愿出借!” |
fèng zǐ lóng sūn鳳子龍孫 | 帝王或貴族的后代。 | 《二刻拍案驚奇》卷七:“真?zhèn)€是鳳子龍孫,遭著不幸,流落到這個(gè)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