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邊鼓的成語故事
拼音qiāo biān gǔ
基本解釋比喻從旁幫腔或助勢。
出處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4回:“這話須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們旁人只能敲敲邊鼓?!?/p>
暫未找到成語敲邊鼓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敲邊鼓)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望無邊 | 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在鄱陽湖旁邊的一座大山上,太陽剛剛出來,把一望無邊的湖水照得金光閃閃。” |
一鼓一板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公子身邊最講得話、像心稱意的,有兩個(gè)門客……大小事多要串通得這兩個(gè),方才弄得成。這兩個(gè)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脫得些,大家有味?!?/td> |
一鼓作氣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td> |
一鼓而下 | 明·沈采《千金記·定謀》:“昨日令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逕截趙魏,掩其不備,一鼓而下?!?/td> |
不事邊幅 | 《北史 王羆傳》:“羆性儉率,不事邊幅?!?/td> |
不修邊幅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 序致》:“肆欲輕言,不修邊幅?!?/td> |
不著邊際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何濤思想: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我須用自去走一遭?!?/td> |
不脩邊幅 | 南北朝 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 序致》:“肆欲輕言,不脩邊幅?!薄队讓W(xué)瓊林 卷三 人事類》:“不脩邊幅,謂人不飾儀容?!?/td> |
不落邊際 | 張?zhí)煲怼断囊箟簟范骸靶切墙o攪得不安似地霎著眼,閃著白里帶青的亮光,逗得人會(huì)不落邊際地想開去,想到天上,想到這人世?!?/td> |
東敲西逼 | 蔡東藩《后漢通俗演義》第二回:“百姓又最怕輸糧,地方官刑驅(qū)勢迫,東敲西逼。” |
兩邊倒 | 莫應(yīng)豐《將軍吟》第26章:“你們這些年輕人,都是墻頭草,風(fēng)吹兩邊倒的?!?/td> |
兩部鼓吹 | 《南齊書·孔稚珪傳》:“門庭之內(nèi),草萊不剪,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為陳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當(dāng)兩部鼓吹,何必期效仲舉?!?/td> |
仆旗息鼓 | 《新唐書·南蠻傳》:“會(huì)蠻踵來,還攻大度河,仆旗息鼓。” |
作舍道邊 | 《詩經(jīng)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td> |
修飾邊幅 | 《后漢書 馬援傳》:“天下雄雌未定,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
偃旗仆鼓 | 宋·蘇洵《權(quán)書·法制》:“偃旗仆鼓,寂若無氣,嚴(yán)戢兵士,敢嘩者斬。” |
偃旗臥鼓 | 《梁書·王僧辯傳》:“及賊前鋒次江口,僧辯乃命眾軍,乘城固守,偃旗臥鼓,安若無人。” |
偃旗息鼓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td> |
兔子不吃窩邊草 | 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第16章:“兔子不吃窩邊草,我這老虎單吃回頭食?!?/td> |
擊壤鼓腹 | 《莊子 馬蹄》:“夫赫胥氏之時(shí),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td> |
擊玉敲金 | 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一折:“兄弟也,不知師傅所言,句句斬釘截鐵,言言擊玉敲金。” |
擊鼓鳴金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羊放馬。” |
助邊輸財(cái) | 《漢書·卜式傳》:“時(shí)漢方事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cái)半助邊?!?/td> |
勒索敲詐 | 徐朔方《<牡丹亭>校注·前言》:“當(dāng)時(shí)捐稅重重,而且還派了許多宦官為專使到全國各地去開礦,勒索敲詐,胡作非為。” |
半夜敲門不吃驚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半夜敲門心不驚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td> |
臥旗息鼓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郭沖三事曰:“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卻酒?!?/td> |
臥鼓偃旗 | 《周書·王思政傳》:“東魏太尉高岳、行臺(tái)慕容紹宗、同劉豐生等,率步騎十萬來攻潁川,城內(nèi)臥鼓偃旗,若無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