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堂館所的成語故事
拼音lóu táng guǎn suǒ
基本解釋樓:高樓大廈;堂:殿堂;館:賓館;所:處所。泛指一切高檔建筑物。
出處鄧小平《軍隊整頓的任務(wù)》:“有的部隊請客送禮,修建樓堂館所。”
暫未找到成語樓堂館所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樓堂館所)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無所取 | 《三國志·魏志·鐘會傳》裴松之注:“會前后賜錢帛數(shù)百萬計,悉送供公家之用,一無所取。” |
一無所好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1回:“這些茶樹都是家父自幼種的。家父一生一無所好,就只喜茶。” |
一無所得 | 漢 焦贛《易林》:“步走逐鹿,空無所得。” |
一無所成 | 清 黃遵楷《<人境廬詩草>跋》:“讀先兄病篤之書,謂平生懷抱,一無所成,惟近古體詩能自立耳。” |
一無所有 |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風(fēng),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
一無所求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要我給她遮掩個門戶;此外一無所求。” |
一無所知 |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從博徒飲,暮有娼樓期……聲色狗馬外,其余一無知。” |
一無所能 | 清 錢泳《履園叢話》:“又蘇州葉某者,性迂拙,一無所能,其父死,既無產(chǎn)業(yè),且有逋負。” |
一無所獲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勢既暮,壽兒且寄院中止宿,顥亦懷疑,因命搜壽兒懷袖,一無所得,顥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
一無所見 | 清·嚴復(fù)《浮生六記》第三卷:“悄呼蕓名而祝之,滿室寂然,一無所見。” |
一無所長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9回:“今先生處勝門下三年,勝未有所聞,是先生于文武一無所長也。” |
一無所聞 | |
一表堂堂 | 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智含是死了,端哥小弟是結(jié)了婚的人,像你這樣一表堂堂的大和尚,誰個不高興你呢?”又《蔡文姬》第二幕:“是說曹丞相魁梧奇?zhèn)ィ槐硖锰谩!?/td> |
一言堂 | 鄧小平《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制度的改革》:“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逐漸不正常,一言堂、個人決定重大問題、個人崇拜、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一類家長制現(xiàn)象,不斷滋長。” |
一貌堂堂 | 明·無名氏《鳴鳳記·陸姑救易》:“我見他一貌堂堂,必然高貴。” |
萬丈高樓從地起 | 沈從文《新與舊》:“‘萬丈高樓從地起’,同隊人也覺得這家伙將來不可小覷。” |
萬丈高樓平地起 | 沈從文《虎雛再遇記》:“他記得一句格言:‘萬丈高樓平地起’,他因此永遠能用起碼名分在軍隊里混。” |
上之所好,下必從之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4回:“從來江山秀麗,人物奢華,所以相傳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上樓去梯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琦乃將亮游觀后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
不出所料 | 清 曾樸《孽海花》第十回:“我從昨夜與密斯談天之后,一直防著你,剛剛走到你那邊,見你不在,我就猜著到這里來了,所以一直趕來,果然不出所料。” |
不得其所 | 漢 荀悅《漢紀 文帝紀論》:“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與歌詠,各言其情。”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不知所為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桓子不知所為。” |
不知所云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不知所從 | 戰(zhàn)國·楚·屈原《楚辭·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
不知所以 | 唐 張彥遠《法書要錄 購蘭亭序》:“遽見追呼,不知所以。” |
不知所出 | 《文選 宋玉<高唐賦>》:“卒愕異物,不知所出。”李善注:“不知所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