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報國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ng zhōng bào guó
基本解釋精心忠誠;報效祖國。
出處《北史 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暫未找到成語精忠報國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精忠報國)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天府之國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戰(zhàn)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td> |
精雕細刻 | 《共青團員;要做八十年代的帶頭人》(1982年2月5日《中國青年報》社論):“要以平等交心的態(tài)度;點點滴滴、精雕細刻;因勢利導(dǎo)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td> |
國中之國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史話》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國中之國’,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lǐng)土上舉行愛國運動,無不恨恨不已?!?/td> |
經(jīng)幫緯國 |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司徒詔》:“是以經(jīng)邦緯國必俟曹之勛,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td>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為隋臣,不能匡救君惡,致被逆賊所弒,不能報仇,而事別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 | 西漢·司馬遷《史記·田單列傳》:“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齊王不聽吾諫,故退而耕子野?!?/td> |
禍國誤民 |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zhàn)線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迫切任務(wù)》:“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禍國誤民?!?/td> |
國泰民安 |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xué)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
國無寧日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宋大國也,起傾國兵,盛氣而來……吾國無寧日矣?!?/td> |
共商國是 | |
定國安邦 | 元·無名氏《連環(huán)計》第三折:“枉了你揚威耀武,盡忠歆節(jié),定國安邦,偏容他鴟鸮弄舌,烏鴉展翅,強配鸞鳳。”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td> |
精明強干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況且隨帶的那些司員,又都是些精明強干、久經(jīng)審案的能員,那消幾日,早問出許多賊款來?!?/td> |
赤膽忠心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30回:“赤膽忠心扶社稷。” |
精兵強將 | 《晉書·郗鑒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td> |
經(jīng)國之才 | 晉 葛洪《抱樸子外篇 自敘》:“一時莫倫,有經(jīng)國之才。” |
忠果正直 | 漢·孔融《薦禰衡表》:“忠果正直,志懷霜雪?!?/td> |
報讎雪恨 | 元 楊顯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風(fēng)云,報讎雪恨?!?/td> |
國士無雙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td> |
有國難投 |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我這里叫盡屈有誰來分剖,送的我眼睜睜有國難投?!?/td> |
民生國計 | 《荀子 富國》:“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國計之極也。《左傳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td> |
恩將仇報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虧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將仇報,天理何在!” |
報仇雪恨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58回:“濫官害民賊徒,把我全家誅戮,今日正好報仇雪恨!” |
以直報怨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td> |
施恩望報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可都是那個甚么施恩望報,不望報的這個脾氣鬧的!” |
無精打采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小紅待要過去,又不敢過去,只得悄悄向瀟湘館,取了噴壺而回;無精打采,自向房內(nèi)躺著?!?/td> |
里通外國 | 魯迅《且介亭雜文 病后雜談之余》:“ 大則指為‘里通外國’,就是現(xiàn)在之所謂‘漢奸’?!?/td> |
入國問俗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