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衍塞責的成語故事
拼音fū yǎn sè zé
基本解釋敷衍:做事不認真;塞責:搪塞責任。做事不認真負責;表面應付了事。
出處清 張集磬《道咸宦海見聞錄》:“而嚴令愿為恪遵,委勘幾及年余,始克竣事,半屬敷衍塞責?!?/p>
暫未找到成語敷衍塞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敷衍塞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敷衍了事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病玉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話也罷,到了日后,才覺得俺不是說笑話哩。” |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茅塞頓開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風影敷衍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朗丁》:“飛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風影敷衍。 |
赭衣塞路 | 《漢書·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td> |
法不責眾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38回:“大家一議論,法不責眾,全走了?!?/td> |
入不敷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7回:“但是家計蕭條,入不敷出?!?/td> |
求全責備 | 宋 劉克莊《后村全集》:“竊謂天下不能皆絕類離倫之材,君子未嘗持求全責備之論?!?/td> |
汗牛塞棟 | 明·唐順之《胡貿棺記》:“余不自揆,嘗取《左氏》、歷代諸史及諸大家文字所謂汗牛塞棟者,稍刪次之以從簡約?!?/td> |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
鷹犬塞途 | 魯迅《偽自由書·文章與題目》:“這是后來和現在的話,當時可不然,鷹犬塞途,干兒當道,魏忠賢不是活著就配享了孔廟么?” |
塞狗洞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5回:“我有三萬銀子,我大八成的道臺都可捐得了。我為什么拿錢塞狗洞!” |
責實循名 | 唐·元稹《戒勵風俗德音》:“自非責實循名,不能彰善癉惡?!?/td> |
正名責實 | 宋·岳飛《乞改襄陽路仍作京西南路札子》:“庶得路分速歸舊制,以稱朝廷正名責實不忘中原之意?!?/td> |
頓開茅塞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td> |
兩豆塞耳 | 《鹖冠子·天則》:“夫耳之主聽,目之主明。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td> |
擔雪塞井 | 唐 顧況《行路難》詩:“君不見擔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飯豈堪吃?!?/td> |
征名責實 | 《陳書宣帝紀》:“方欲仗茲舟楫,委成股肱,征名責實,取寧多士。” |
攬名責實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考功名》:“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煩,攬名責實,不得虛言?!?/td> |
閉合自責 | 《漢書何并傳》:“詡(嚴詡)本以孝行為官,謂掾史為師友,有過輒閉合自責,終不大言。” |
引咎自責 | 《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責?!?/td> |
譽塞天下 | 五代·王定?!短妻浴ぶ骸罚骸爱敶藭r,梁君譽塞天下,屬詞求進之士,奉文章走梁君門下者,蓋無虛日?!?/td> |
挨山塞海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那日觀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
塞北江南 | 唐·韋蟾《送盧潘尚書之靈武》詩:“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 |
禁舍開塞 | 《尉繚子 制談》:“今天下諸國,士所率無不及二十萬之眾,然不能濟功名者,不明乎禁舍開塞之道也?!?/td> |
文責自負 | 梁遇春《醉中夢話(一)》:“夢里未必說話,醉中夢話云者,裝糊涂,假癡聾,免得‘文責自負’云爾。” |
按名責實 | 唐 陸贄《請許臺省長官舉薦屬吏狀》:“夫求才貴廣,考課貴精。求廣在于各舉所知,長吏之薦擇是也;考精在于按名責實,宰臣之序進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