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與共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àn nàn yǔ gòng
基本解釋患難:危險(xiǎn)艱苦的環(huán)境;與共:在一起。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dān)災(zāi)難和困苦。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p>
暫未找到成語患難與共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患難與共)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天下事只怕沒得銀錢,便是俗語說得好:‘一文錢難倒英雄漢’?!?/td> |
一朝之患 | 《禮記·檀弓上》:“故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故忌日不樂?!睗h·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楚國苦之,群臣皆怨,咸言費(fèi)無忌讒殺伍奢、白州犁而吳侵境不絕于寇,楚國群臣有一朝之患。” |
一木難扶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4回:“巨聞:‘大廈將傾,一木難扶?!拷駧觳乜仗摚袢丈?,軍心俱離,總有良將?!?/td> |
一木難支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td> |
一柱難支 | 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千鈞勢易壓,一柱力難支。” |
一虎難敵眾犬 | |
一言出口,駟馬難追 | 宋·歐陽修《筆說·駟不及舌說》:“俗云: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論語》所謂‘駟不及舌’也?!?/td> |
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駟馬難追?!?/td> |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元·李壽卿《伍員吹蕭》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反悔之理?!?/td> |
一言難盡 | 《京本通俗小說 志誠張主管》:“張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這里?’夫人道:‘一言難盡’?!?/td> |
一言難罄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4回:“若再講他們色子場中,如何取巧弄詭之處,真正一言難罄,抑且掛一漏萬。” |
三災(zāi)八難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況且自己又三災(zāi)八難的,好容易懷了一個(gè)哥兒,到了六七個(gè)月還掉了。” |
三災(zāi)六難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4回:“誰家也有三災(zāi)六難哩!互相幫助嘛!” |
上下為難 | |
不共戴天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td> |
不足與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xiàng)羽本紀(jì)》:“豎子不足與謀。奪項(xiàng)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td> |
與世俯仰 | 《宋史 文苑傳六 米芾》:“[米芾]又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shù)困?!?/td> |
與世偃仰 | 《荀子 非相》:“與時(shí)遷徙,與世偃仰?!?/td> |
與世推移 | 《楚辭 漁父》:“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td> |
與世無爭 | 《戰(zhàn)國策·楚策四》:“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td> |
與世沉浮 | 《史記·游俠列傳》:“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td> |
與世浮沉 | 宋·司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若無人,故所至齟齬?!?/td> |
與世長辭 | 漢 張衡《歸田賦》:“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常辭。” |
與世隔絕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4卷:“山野廢人,與世隔絕,不習(xí)跪拜,望陛下優(yōu)容之?!?/td> |
與世靡爭 | 晉·潘岳《許由頌》:“邈哉許公,執(zhí)真履貞,辭堯天下,抱樸隱形,川停岳峙,澹泊無營,棲遲高山,與世靡爭?!?/td> |
與人為善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td> |
與人方便 | 元·無名氏《漢鐘離度脫藍(lán)采和》第一折:“俺在這梁園城一交卻又早二十年,常則是與人方便,會客周全。” |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八回:“施主莫惱?!c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與我說說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煩惱?!?/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