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王稱霸的成語故事
拼音chēng wáng chēng bà
基本解釋王:帝王;君王;霸:霸主;古代諸侯聯盟的首領。自稱為君主、霸主。比喻憑借勢力;飛揚跋扈;獨斷專行。
出處宋 汪元量《讀史》詩:“劉項稱王稱霸,關張無命無功。”
暫未找到成語稱王稱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稱王稱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天王老子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15章:“天王老子也擋不住改霞到生寶的草棚屋做媳婦去!” |
混世魔王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稱德度功 | 《管子·君臣下》:“稱德度功,勸其所能。” |
稱心如意 | 宋 朱敦儒《感皇恩》詞:“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洞天誰道在、塵寰外。” |
稱賢薦能 | 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接士,多可而有別,稱賢薦能,未嘗倦。” |
逞強稱能 |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13章:“今后千萬不可逞強稱能,何況你既未讀過多少詩書,更談不上才氣。” |
尊王攘夷 |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變古時代》:“但尊王攘夷,雖春秋大義,而王非唯喏趨伏之可尊,夷非一身兩臂之可攘。” |
帝王將相 | 《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日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擊節稱嘆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葉生》:“公期望基切,闈后索文讀之,擊節稱嘆,不意時數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時,依然鎩羽。” |
齊王舍牛 |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
稱心滿意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稱心滿意,就死何恨。” |
內圣外王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是故內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
王侯將相 | 《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額首稱慶 | |
遇文王施禮樂,遇桀紂動干戈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48卷:“遇文王興禮樂,遇桀紂呈干戈。” |
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1回:“這話卻似放屁!做公人的‘那個貓兒不吃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 |
額手稱慶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文公至絳,國人無不額手稱慶。” |
霸王別姬 | 毛澤東《在中央擴大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是有一出戲叫‘霸王別姬’嗎?這些同志如果總是不改,難免有一天要‘別姬’就是了。” |
擊節稱賞 | 晉·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 |
王孫貴戚 | 《群音類選 好事近 游春》:“覷雕鞍駿馬,會王孫貴戚,謾把金尊倒,有時節沉醉花前,把金丸墜落飛鳥。” |
王祥臥冰 | 《晉書·王祥傳》:“父母有疾,衣不解帶……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 |
牛皮大王 | 李曉明《平原槍聲》:“都是牛皮大王!” |
成王敗寇 | 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詩:“成王敗寇漫相呼,直筆何人縱董狐。” |
稱心快意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若得如此,亡魂俱稱心快意了。” |
拍手稱快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說起他死得可憐,無不垂涕。又見惡姑奸夫俱死,又無不拍手稱快。” |
淮王雞狗 | 晉 葛洪《神仙傳 劉安》:“時人傳八公、安臨去時,余藥器置在中庭。雞犬舐啄之,盡得升天。” |
霸道橫行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還有等刁民惡棍,結交官府,盤剝鄉愚,仗著銀錢霸道橫行,無惡不作。” |
稱孤道寡 | 《宣和遺事》前集:“天子道:‘咱八輩兒稱孤道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