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襦紈绔的成語故事
拼音qǐ rú wán kù
基本解釋襦:短衣;绔:褲子。用綢緞作衣褲。代指富貴子弟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敘傳》:“出與王、許子弟為群,在于綺襦紈袴之間,非其好也。”
暫未找到成語綺襦紈绔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綺襦紈绔)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雕盤綺食 | 唐·李白《扶風(fēng)豪士歌》:“雕盤綺食會眾客,吳歌趙舞香風(fēng)吹。” |
膏梁紈袴 | |
紈绔子弟 | 《宋史 魯宗道傳》:“館閣育天下英才,豈紈绔子弟得以恩澤處耶?” |
秋風(fēng)紈扇 | 清 李漁《意中緣 先訂》:“萬一結(jié)褵之后,見美而遷,使奴家有秋風(fēng)紈扇之悲,如何是好! |
綺紈之歲 | 北周·庾信《慕容寧神道碑》:“岐嶷表羈貫之年,通禮稱綺紈之歲。” |
綺羅粉黛 | 明·徐復(fù)祚《紅梨記·訴衷》:“不減少君德耀,絕無綺羅粉黛之態(tài)。” |
虎斑霞綺,林籟泉韻 | 魯迅《漢文學(xué)史綱要》:“‘形立則章成矣,聲發(fā)則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綺,林籟泉韻,俱為文章。” |
紈綺子弟 | 清·戴名世《汪河發(fā)墓志銘》:“然人無賢愚,皆向往河發(fā),紈綺子弟或請納交附河發(fā)為重。” |
膏粱紈绔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晉懷帝》:“晉武分諸王使典兵,晉不競矣。彼皆膏粱紈绔之子也。” |
紈袴子弟 | 東漢·班固《漢書·敘傳上》:“出與王、許子弟為群,在于綺襦紈袴之間,非其好也。” |
朱樓綺戶 | 明·張居正《贈國子馬生行》:“不見當(dāng)年許史家,朱樓綺戶青云逼。一朝寵失門祚衰,堂前一一生荊棘。” |
膏粱紈袴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寶釵笑道:“真真膏粱紈袴之談!我們雖是千金,原不知道這些事。”” |
珠翠羅綺 | 宋·周密《武林舊事·觀潮》:“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 |
齊紈魯縞 | 唐·杜甫《憶昔》:“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
蕙心紈質(zhì) | 南朝 宋 鮑照《蕪城賦》:“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心紈質(zhì),玉貌絳唇。” |
余霞散綺 | 清·洪昇《長生殿·定情》:“堪賞,圓月?lián)u金,余霞散綺,五云多處易昏黃。” |
花攢綺簇 | 明·袁宏道《游記·楞伽》:“騷人逸士之流,狹斜平康之伎,社南社北之兒,花攢綺簇,雜踏山間,不減上方、虎丘。” |
紈绔膏粱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你是個紈绔膏粱,這也無怪你不知。” |
紈袴膏粱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
余霞成綺 | 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
玉匣珠襦 | 清·吳偉業(yè)《永和宮》詞:“玉匣珠襦啟便房,韭歌無異葬同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