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深痛巨的成語故事
拼音chuāng shēn tòng jù
基本解釋創(chuàng):創(chuàng)傷。創(chuàng)傷大,痛苦深。比喻遭受很大的傷害和痛苦。
出處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三章:“于是自己率領(lǐng)一群民賊來制造‘創(chuàng)深痛巨’,教軍官放火燒城。”
暫未找到成語創(chuàng)深痛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創(chuàng)深痛巨)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往情深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
一往而深 | 明·湯顯祖《〈牡丹亭記〉題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
一擲巨萬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到得有錢時節(jié),揮金買笑,一擲巨萬。” |
七病八痛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4回:“就是在雯青家里,一年到頭,上下多少人,七病八痛,都是他包圓兒的。” |
萬丈深淵 | 高玉寶《高玉寶》第13章:“玉寶身子一閃,只覺得兩腳懸空,‘咚’一家伙,掉進了萬丈深淵。” |
三病四痛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二回:“到老沒個兒女,設(shè)或三病四痛,沒個貼體親人,那時要茶無茶,要飯沒飯,便是活受地獄,何須定要變得牛馬!” |
不關(guān)痛癢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這里雖還有兩三個老婆子,都是不關(guān)痛癢的。” |
不癢不痛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不癢不痛,渾身上或寒或熱;沒撩沒亂,滿腹中又飽又饑。” |
不痛不癢 | 明 吳炳《情郵記 反噬》:“這事不痛不癢,卻是一個大題目。” |
不知深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抑且水蕩坡塘,不知深淺。” |
不知痛癢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2卷:“同父意見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講那道學(xué),說正心誠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風(fēng)痹病,不知痛癢之人。’” |
不遺巨細 | 廖仲愷《答胡適井田書》:“可見先生對一個問題不肯茍且的態(tài)度,不遺巨細的精神。真是佩服。” |
喪明之痛 | 《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 |
臨深履冰 | 晉·葛洪《抱樸子·君道》:“誠能事過乎儉,臨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處存不廢慮亡之懼。” |
臨深履尾 | 晉·鮑敬言《元君論》:“王者臨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將何為懼禍及也。” |
臨深履薄 | 《詩經(jīng) 小雅 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義重恩深 | 唐 呂頌《代郭令公謝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榮加望外,恩深義厚,何以克堪;糜軀粉骨,不知所報。” |
乍入蘆圩,不知深淺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2回:“假若不與他實說,蒙著頭,帶著他走,常言道:‘乍入蘆圩,不知深淺。’” |
事無巨細 | 《三國志·諸葛亮傳》:“政事無巨細咸于亮。” |
互剝痛瘡 | 《醒世緣彈詞》第十回:“潘大娘說林老太婆的媳婦結(jié)識戲子,林老太婆說潘大娘偷和尚,彼此互剝痛瘡。” |
交淺言深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趙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稱師,是庸說也;交淺而言深,是忠也。” |
親痛仇快 | 漢 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 |
令人痛心 | 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fēng)動員會上的講話》:“特別是我們這些負責(zé)的同志還有不少的歪風(fēng),給予工作的損害也是令人痛心的。” |
伉儷情深 | 明·沈得符《萬歷野獲編》:“蓋圣德仁厚,加以中宮前后同憂患者積年,伉儷情更加篤摯。” |
元兇巨惡 | |
元奸巨惡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若果然當此之際,一毫馬腳不露,那人便是元奸巨惡,還合他講甚么性情來!” |
兵連禍深 | 唐·陸贄《冬至大禮大赦制》:“兵連禍深,變起都邑,六師播蕩,九服震驚。” |
出淺入深 | 阿英《敵后日記·摘抄停翅小擷》:“軍長報告遂臨時改題為《整風(fēng)問題》……出淺入深,依具體事實,詳加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