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頭土腦的成語故事
拼音tǔ tóu tǔ nǎo
基本解釋指行為、舉止、服飾等不合時尚。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三回:“誰知他土頭土腦的,信是一句話?!?/p>
暫未找到成語土頭土腦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土頭土腦)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塊石頭落了地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寶玉去了,他兩個又是那個光景兒,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發(fā)一塊石頭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無別意了。” |
一塊石頭落地 | |
一年到頭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我兩個又是養(yǎng)家經(jīng)紀(jì)人,一年到頭,沒幾時住在家里。” |
一心掛兩頭 | 元·高明《琵琶記·再報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掛兩頭,如何是好。” |
一抔土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一抔黃土 | 司馬遷《史記 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一掊土 | 《史記 張釋之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一片焦土 | 唐·杜牧《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一股腦兒 | 曾樸《孽海花》第16回:“心中不知道是鹽是醋是糖是姜,一股腦兒都倒翻了?!?/td> |
一蛇兩頭 | 唐·韓愈《永貞行》詩:“一蛇兩頭見未曾,怪鳥鳴喚令人憎。” |
一身兩頭 | 漢 焦延壽《易林》卷八:“一身兩頭,近適二家,亂不可治?!?/td> |
萬頭攢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43回:“時候雖早,那看榜的人,卻也萬頭攢動?!?/td> |
萬緒千頭 | 三國 魏 曹植《自誡令》:“機(jī)等吹毛求疵,千端萬緒,然終無可言者?!?/td> |
三天兩頭 | 老舍《我這一輩子》:“我三天兩頭的到這里來巡邏?!?/td> |
三頭兩日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一切日用盤費,三頭兩日俱是通州差人送來?!?/td> |
三頭兩緒 | 宋 朱熹《答張敬夫書》:“則不免將一個心把捉另一個心,外面未有一事時,里面已是三頭兩緒?!?/td> |
三頭兩面 | 唐 李商隱《雜纂》:“三頭兩面趨奉人?!?/td> |
三頭二面 | 唐·李商隱《雜纂》:“三頭兩面趨奉人?!?/td> |
三頭八臂 | 《法苑珠林》卷九:“[修羅道者]體貌粗鄙,每懷瞋毒,棱層可畏,擁聳驚人,并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td> |
三頭六臂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普昭禪師》:“三頭六臂擎天地,憤怒那吒撲帝鐘?!?/td> |
三頭六證 | 克非《春潮急》:“心想,橫豎抵死不認(rèn)帳,只你徐元菊一個人,缺少三頭六證,未見得就給我說死了?!?/td> |
三頭六面 | 清·李漁《風(fēng)箏誤·釋疑》:“究竟不得明白,方才在這邊三頭六面,認(rèn)將出來,方才曉得是這本新戲?!?/td> |
三頭對案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17回:“今天人們都在此處,咱們?nèi)^對案的說一說?!?/td> |
不習(xí)地土 | 《南史 王融傳》:“宋弁曰:‘當(dāng)是不習(xí)地土?!?/td> |
不習(xí)水土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周瑜傳》:“驅(qū)中國士眾遠(yuǎn)涉江湖之間,不習(xí)水土,必生疾病?!?/td> |
不伏水土 | 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比者所發(fā)諸道南討兵馬,例皆不諳山川、不伏水土,遠(yuǎn)鄉(xiāng)羈旅,疾役殺傷。” |
不便水土 | |
不到烏江不盡頭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九卷:“政如下棋的較勝爭強(qiáng),眼紅喉急,分明似孫龐斗智,賭個你死我活,又如劉項爭天下,不到烏江不盡頭?!?/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