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蛇影的成語故事
拼音bēi zhōng shé yǐng
基本解釋同“杯弓蛇影”。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鳥獸》:“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馬,難分禍福。龍駒鳳雛,晉閔鴻夸吳中陸士龍之異;伏龍鳳雛,司馬徽稱孔明龐士元之奇。”
暫未找到成語杯中蛇影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杯中蛇影)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杯酒釋兵權 |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以高官厚祿為條件,解除將領們的兵權。 |
吠影吠聲 | 清 梁啟超《管子傳》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無之,乃反吠影吠聲。” |
中正無私 | 春秋·齊·管仲《管子·五輔》:“為人君者中正而無私,為人臣者忠信而不黨。” |
繪影繪聲 | 清 憂患余生《<官場現形記>序》:“而壹意孤行,為若輩繪影繪聲,定一不磨之鐵案。” |
急中生智 | 唐 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長,過蒙見君,然敵則氣生,急則智生。” |
國中之國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國中之國’,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舉行愛國運動,無不恨恨不已。”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
入吾彀中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風言影語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致趙秋舲書》:“猥以春來王粲之不歸,論傳海外東坡之憶死,風言影語,莫識來因,一介鯫生,何忌何惜!” |
學貫中西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 |
苦中作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元·無名氏《隋何賺風魔蒯徹》第三折:“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這的是強中自有強中手。” |
甕中之鱉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鱉,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頭之上。” |
響答影隨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7卷:“由是論之,罪福報應,猶響答影隨,不差毫末。” |
杯蛇幻影 |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縈愁緒以回腸,蔓牽瓜落;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
夢幻泡影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應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孤身只影 |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
望風撲影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1回:“蔣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風撲影么?’” |
形影相顧 | 《晉書·桓溫傳》:“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顧,隕越無地。” |
鑒影度形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2回:“這三人將籃子內物件,一齊擺出仔細瞧看,或者寸紙,或者只字,鑒影度形,一概俱無,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 |
命中注定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這是我命中注定,該做他家的女婿。” |
藏形匿影 |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 |
顧影弄姿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二姊葛氏,為人狡黠善辨,顧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與埒。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
刀光劍影 |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
色中餓鬼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官,四字色中餓鬼。” |
驚鴻艷影 | 清·王韜《鵑紅女史》:“遙見樓頭有一女子憑欄臨波凝睇,素妝淡服,豐神絕世,驚鴻艷影,湖水皆香。” |
形影相吊 | 三國 魏 曹植《上責躬詩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
水中撈月 | 元 楊景賢《劉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撈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