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厲廉隅的成語故事
拼音dǐ lì lián yú
基本解釋謂磨練節(jié)操。廉隅,棱角,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處《禮記·儒行》:“近文章,砥厲廉隅。”孔穎達疏:“文儒者習近文章,以自磨厲,使成己廉隅也。”
暫未找到成語砥厲廉隅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砥厲廉隅)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物美價廉 | 清 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xiàn)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 |
秣馬厲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 |
色厲內(nèi)荏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
雷厲風行 | 宋 曾鞏《亳州謝到任表》:“運獨斷之明,則天清水止;昭不殺之戒,則雷厲風行。” |
蹈厲之志 | 明·劉基《齊侯襲莒》:“發(fā)揚蹈厲之志,以成從簡尚功之俗。” |
敦風厲俗 | 《魏書 郭祚傳》:“是以先王沿物之情,為之軌法,故八刑備于昔典,奸律炳于來制,皆所以謀其始跡,訪厥成罪,敦風厲俗,永資世范者也。” |
變本加厲 | 南朝 梁 蕭統(tǒng)《<文選>序》:“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
聲色俱厲 | 《晉書 明帝紀》:“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曰:‘皇太子何以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 |
外厲內(nèi)荏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郎剴傳》:“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厲內(nèi)荏,以虛事上,無佐國之實,故清濁而寒溫不效也。” |
再接再厲 | 唐 韓愈《斗雞聯(lián)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
中流砥柱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諫下》:“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
價廉物美 | 《近十年之怪現(xiàn)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 |
晨兢夕厲 | 《宋書·袁粲傳》:“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滯猶積,晨兢夕厲,每惻于懷。” |
發(fā)憤自厲 | 章炳麟《與劉揆一書》:“夫處陰極玄黃之世,材者宜發(fā)憤自厲,復我種族。” |
頑廉懦立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后漢書 馮異傳》:“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負隅頑抗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
正言厲色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9回:“黛玉見他說的鄭重,又且正言厲色,只當是真事。” |
寡廉鮮恥 | 漢 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
禮義廉恥 | 管仲《管子 牧民》:“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
色厲膽薄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廉明公正 |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第十一卷:“以爾廉平公正,命長郡治。” |
儉以養(yǎng)廉 | 三國 蜀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yǎng)身,儉以養(yǎng)德。” |
一廉如水 | 元·柯丹丘《荊釵記·民戴》:“老爺自到任以來,一廉如水。百姓今喜高升,小老人具禮遠送。” |
鋪張揚厲 | 唐 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鋪張對天之閎休,揚厲無前之偉跡。” |
厲精圖治 | 宋·邵博《聞見后錄》第23卷:“熙寧中,王介甫初參大政,神考方厲精圖治。” |
斗絕一隅 | 《魏書·西域傳·焉耆》:“焉耆為國,斗絕一隅,不亂日久。” |
砥礪廉隅 | 宋·蘇軾《劉有方可昭宣使依舊嘉州刺史內(nèi)侍押班制》:“砥礪廉隅,有搢紳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