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苫蒙荊的成語故事
拼音pī shān méng jīng
基本解釋被:披;苫:用草做成的墊;蒙:冒著。披著草苫子,頂著用荊棘編的器物。形容受盡艱辛,吃盡勞苦。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四年》:“乃吾祖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p>
暫未找到成語被苫蒙荊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被苫蒙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td> |
吳下阿蒙 | 晉 虞溥《江表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td> |
聰明反被聰明誤 | 宋 蘇軾《東坡續集 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
布被瓦器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王良傳》:“(王良)在位恭儉,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td> |
蒙在鼓里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憐同秀如蒙在鼓里。” |
發蒙振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說丞相弘,如發蒙振落耳?!?/td> |
披荊斬棘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馮異傳》:“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td> |
寢苫枕干 |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上》:“子夏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td> |
鋪眉苫眼 | 元 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一折:“一個個鋪眉苫眼,妝些像態。” |
蒙袂輯屨 | 《禮記·檀弓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td> |
藪中荊曲 | |
狐裘蒙戎 | 《詩·邶風·旄丘》:“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 |
發蒙解惑 | 漢·枚乘《七發》:“故曰發蒙解惑,不足以言也?!?/td> |
荊榛滿目 | 《舊五代史·盧文進傳》:“文進在平州,率奚族勁騎,鳥擊獸搏,倏來忽往,燕趙諸州,荊榛滿目?!?/td> |
地棘天荊 | 朱謙良《感懷和病俠》:“地棘天荊誰管得,此身權寄水云邨?!?/td> |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3回:“真真‘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光景。” |
曠若發蒙 | 三國 魏 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閑者此游,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蒙?!?/td> |
寢苫枕戈 | 明·劉基《春秋明經·考仲子之宮筑王姬之館于外》:“以大義言之,則公也方當寢苫枕戈之時,而與仇人主婚姻之禮,不亦悖乎!” |
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6回:“這果真是‘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
寢苫枕塊 | 《儀禮·既夕禮》:“居倚廬,寢苫枕塊?!?/td> |
布裙荊釵 | 宋 周煇《清波雜志 陶穀》:“有善謀者,選籍中艷麗,詐為驛卒孀女,布裙荊釵,日擁彗于庭?!?/td> |
班荊道故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與食,而言復故?!倍蓬A注:“班:布也?!?/td> |
云霧迷蒙 | |
舉動荊棘 | |
蒙混過關 | 林予《雁飛塞北》第34章:“你是想靠這場大水來蒙混過關!不行,這一關你過不了?!?/td> |
蒙以養正 | 《易·蒙》:“蒙以養正,圣功也?!?/td> |
發蒙振聵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這一番議論,真可謂之發蒙振聵?!?/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