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彝周鼎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āng yí zhōu dǐng
基本解釋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禮器。商周的青銅禮器。泛稱極其珍貴的古董。
出處明 沈榜《宛署雜記 古墨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曠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為寶也。”
暫未找到成語商彝周鼎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商彝周鼎)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大名鼎鼎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4回:“你一到京打聽人家,像他這樣大名鼎鼎,還怕有不曉得的。” |
共商國是 | |
慮周藻密 | 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第十三冊)第二節:“元詩矯宋流弊,而失于多學晚唐,……然其佳者則婉轉惆悵,附物切情,工整而流逸,清新而秀麗,慮周藻密而不涉于粗疏,意深韻遠而不失之徑直”。 |
商羊鼓舞 | 《孔子家語·辨政》:“且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 |
眾所周知 | 宋 朱熹《朱子語類》:“雖十目視十手指,眾所共知之處,亦自七顛八倒了,更如何地謹獨。” |
徑一周三 | 《周髀算經》上卷:“勾股圓方圖。”漢 趙爽注:“圓徑一而周三。” |
春秋鼎盛 | 漢 賈誼《新書 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儀未過,德澤有加焉,猶尚若比,況莫大諸侯權勢十此者乎?” |
丁寧周至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論者或怪亮文采不艷,而過于丁寧周至。” |
周而復始 | 《文子 自然》:“十二月運行,周而復始。” |
通商惠工 | 《左傳·閔公二年》:“務材訓農,通商惠工。” |
力能扛鼎 | 《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
士農工商 | 《管子 小匡》:“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 齊俗訓》:“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 商與商言數。” |
三足鼎立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
周瑜打黃蓋 | 老舍《柳屯的》:“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 |
扛鼎抃牛 | 《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 漢·楊雄《法言·淵騫》:“秦悼武、烏獲、任鄙,扛鼎抃牛,非絕力也?” |
一片宮商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韋八座岫謂朝賢曰:‘此賦乃一片宮商也。’” |
鼎足三分 |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
深文周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 |
幕燕鼎魚 |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
人聲鼎沸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劉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劉方在店中收拾,只聽得人聲鼎沸。” |
周妻何肉 | 唐·李延壽《南史·周颙傳》:“太子曰:‘累伊何?’對曰:‘周妻何肉。’” |
朝梁暮周 | 明 李東陽《王凝妻》詩:“君不見中原將相夸男兒,朝梁暮周皆逆旅。” |
深文周內 | 清·錢謙益《兵部尚書李公神道碑》:“小大之獄,必以情本倫常依法比,不為深文周內。” |
海內鼎沸 | 《后漢書 袁術傳》:“今海內鼎沸,劉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于諸何如?” |
款曲周至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郭淮傳》:“淮輒先使人推問其親理,男女多少,年歲長幼;及見,一一知其款曲,訊問周至。” |
鼎玉龜符 | 清·葉廷琯《海錄碎事·帝王上》:“干戈揖讓取之也殊途,鼎玉龜符成之也一致。” |
富商巨賈 | 清·薛福成《請豁除舊禁招徠萬民疏》:“閩人多富商巨賈……往往擁有百萬,羈棲海外,十無一還。” |
顧曲周郎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