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旗斬馘的成語故事
拼音qiān qí zhǎn guó
基本解釋搴:拔取;馘:割敵人的左耳。拔取敵人的旗幟,斬殺敵人的將士。形容勇猛善戰。
出處唐·陳子昂《為建安王誓眾詞》:“今日之伐,須如雷霆之震,虎豹之系,搴旗斬馘,掃孽除兇。”
暫未找到成語搴旗斬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搴旗斬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重整旗鼓 | 宋 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17卷:“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 |
斬釘截鐵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洪州云居道膺禪師》:“師謂眾曰:‘學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 |
斬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過五關,斬六將 | |
拉大旗作虎皮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唬別人。” |
偃旗息鼓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 |
大張旗鼓 | 清 張春帆《宦海》:“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便大張旗鼓,排齊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 |
扯旗放炮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來考工廠,考不上怎樣回下堡村蛤蟆灘呢?” |
過五關斬六將 |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
旗開得勝 | 元 無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賴主人洪福,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
旗幟鮮明 | 清 錢采《說岳全傳》:“兀術好生疑惑,忙出營前觀看,果然依舊旗幟鮮明,刀槍密布,不知何故。” |
槁項黃馘 | 莊周《莊子 列御寇》:“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 |
快刀斬亂麻 | 《北齊書 文宣帝紀》:“高祖嘗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
扯鼓奪旗 | 元 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統雄兵劈面相持,驅貔虎扯鼓奪旗。” |
披荊斬棘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馮異傳》:“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
過關斬將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漢末三國時,關云長獨行千里,過五關斬六將,護著兩位皇嫂,直到古城與劉皇叔相會。” |
扯順風旗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每到一處先替他向人報告,說這位就是唐觀察;有些扯順風旗的,亦就一口一聲的觀察。” |
轍亂旗靡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 明·周楫《西湖二集·劉伯溫薦賢平浙中》:“所以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風卷殘云。” |
快刀斬麻 | 茅盾《腐蝕·11月6日》:“此時局勢,須要快刀斬麻,不能拖泥帶水。” |
別樹一旗 | 清 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唐義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學杜者;今年內其詩集,都有是別樹一旗。” |
斬頭去尾 | 葉劍英《偉大的戰略決戰》:“由于我軍執行了上述方針,華北敵人即被我軍斬頭去尾,一截一截地被各個殲滅。” |
斬鋼截鐵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鄧九公看他作的這等斬鋼截鐵,心里想到昨日安老爺的話,真是大有見識,暗暗的佩服。” |
旗鼓相當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隱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愿因將軍兵馬,旗鼓相當。” |
斬將刈旗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
斬竿揭木 | 清·褚人獲《堅瓠補集·關社引》:“維茲六月,忽有斬竿揭木之事。” |
旗靡轍亂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斬岸堙溪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權勛》:“中山之國有夙繇者,智伯欲攻之而無道也。為鑄大鐘,方車二軌以遺之。夙繇之君,將斬岸堙溪以迎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