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朱拖紫的成語故事
拼音chuí zhū tuō zǐ
基本解釋垂:掛下;朱:朱紱,官服上的帶子;紫:紫色印綬。借指高官顯宦。
出處唐·崔顥《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陳,垂朱拖紫三十人。”
暫未找到成語垂朱拖紫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垂朱拖紫)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紫陌紅塵 | 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
姹紫嫣紅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永垂不朽 | 《魏書 高祖紀(jì)下》:“雖不足綱范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厘整時務(wù)。”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欲濟(jì)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橫拖倒扯 | 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五回:“張千、李萬見焦員外來問,不由分說,橫拖倒扯捉進(jìn)府門。”明·徐渭《英烈傳》第十六回:“[也先]誰知身子一側(cè),側(cè)下馬來,湊巧腳鐙纏住了一只腳,被馬橫拖倒扯。” |
橫拖豎拉 | 陸文夫《榮譽》:“可是文教委員是個大塊頭,打籃球的一等好手,橫拖豎拉地就把方巧珍頂?shù)酱蠖Y堂門口。” |
萬紫千紅 | 宋 朱熹《春日》詩:“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同垂不朽 | 《人民文學(xué)》1978年第7期:“烈士的紀(jì)念碑,同書寫碑文的卓越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戰(zhàn)士,是同垂不朽的。” |
帶水拖泥 | 宋·葉適《修路疏》:“南來北往,何憂帶水拖泥;朝去暮來,不到撞頭磕腦。” |
傳爵襲紫 | |
帶金佩紫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吾聞?wù)煞蛱幨溃?dāng)帶金佩紫。” |
以紫亂朱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
拖泥帶水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主人勤拳,帶累阇梨,拖泥涉水。” |
大紅大紫 | 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來,現(xiàn)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紅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戲!” |
紫電清霜 | 唐·王勃《滕王閣序》:“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
傳龜襲紫 | 《后漢書 陰識傳贊》:“恂恂苗胤,傳龜襲紫。”李賢注:“公侯紫綬金印龜紐。” |
事敗垂成 | 明·梁辰魚《浣紗記·乞降》:“九仞為山,功虧一簣,料想不勞而集,事敗垂成。” |
紅得發(fā)紫 | 靳凡《公開的情書》:“她仗著出身好,業(yè)務(wù)好,紅得發(fā)紫。” |
黃發(fā)垂髫 | 《詩經(jīng)·魯頌·閟宮》:“黃發(fā)臺背。”晉·潘岳《藉田賦》:“垂髫總發(fā)。” |
紫袍玉帶 | 明·無名氏《萬國來朝》第三折:“戶列簪纓姓字香,紫袍玉帶氣昂昂。” |
紫綬金章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輝煌。玉簪珠履,紫綬金章。” |
垂頭喪氣 | 唐 韓愈《送窮文》:“主人于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露紅煙紫 | 宋·曾鞏《芍藥廳》詩:“小碧闌于四月天,露紅煙紫不勝妍。” |
垂涎三尺 | 唐 柳宗元《三戒》:“臨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 |
垂涎欲滴 | 唐 柳宗元《招海賈文》:“垂涎閃舌兮,揮霍旁午。” |
拖拖拉拉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9回:“此時初秋天氣,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長的淺藍(lán)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過膝蓋。” |
垂耳下首 | 宋·陳亮《酌古論·李愬》:“故雖驅(qū)而用之,而垂耳下首,卒不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