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紀(jì)廢弛的成語故事
拼音gāng jì fèi chí
基本解釋綱:政綱。紀(jì):法紀(jì)。廢弛:頹廢松弛。國家的政綱、法紀(jì)、秩序松弛不振。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朝政崩壞,綱紀(jì)廢弛,危亡之禍,不隧如發(fā)。”
暫未找到成語綱紀(jì)廢弛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綱紀(jì)廢弛)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半途而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
壞法亂紀(jì)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yùn)》:“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jì)。” |
廢書而嘆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
因噎廢食 |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 |
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綱舉目張 | 戰(zhàn)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漢 鄭玄《<詩譜>序》:“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
舉一廢百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所惡執(zhí)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百廢百也。” |
廢話連篇 | 毛澤東《<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huì)主義高潮>的按語》:“有時(shí)廢話連篇,有時(shí)又盡量簡古,好象他們是立志要讓讀者受苦似的。” |
違法亂紀(jì) | 任斌武《無聲的浩歌》:“毫無疑問,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違法亂紀(jì)事件。” |
敗法亂紀(jì)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紹傳》:“便放志專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敗法亂紀(jì),坐召三臺(tái),專制朝政。” |
百廢待舉 | 吳晗《海瑞罷官》:“百廢待舉,他不出頭做主,實(shí)在令人著急。” |
廢寢忘食 | 南朝 齊 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振領(lǐng)提綱 | 《隋書·文學(xué)傳·潘徽》:“總括油素,躬披緗縹,芟蕪刈楚,振領(lǐng)提綱,去其繁雜,撮其指要,勒成一家,名曰《江都集禮》。” |
一張一弛 | 西漢 戴圣《禮記 雜記下》:“張而不馳,文武弗能也;馳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
三綱五常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
一弛一張 | 漢 王充《論衡 儒增》:“故張而不弛,文王不為。弛而不張,文王不行。一弛一張,文王以為當(dāng)。” |
百廢備舉 | 明·劉基《杭州富陽縣重修文廟學(xué)宮記》:“明年六月,百廢備舉,廟有新室,學(xué)有新含。” |
不可偏廢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山谷下》:“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書不可偏廢也。” |
不廢江河 | 唐 杜甫《戲?yàn)榱^句》之二:“王楊盧駱當(dāng)時(shí)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
百廢俱舉 | 《續(xù)資治通鑒 宋理宗紹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樓櫓雉堞,增置器械,教習(xí)牌手,申嚴(yán)軍律……居數(shù)月,百廢俱舉。” |
興滅舉廢 | 明·劉基《杞子來潮》:“胥教胥海,以引以為翼,以繼武王周公興滅舉廢之心,可也。” |
不知紀(jì)極 | 《后漢書·楊震傳》:“無厭之心,不知紀(jì)極。” |
修舊利廢 |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廢《詩》、《書》,作《春秋》,則學(xué)者至今則之。” |
廢奢長儉 | 東漢·班固《漢書·杜欽傳》:“廢奢長儉,表實(shí)去偽。” |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 《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
廢物利用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淺識(shí)者或當(dāng)譽(yù)為廢物利用,而其實(shí)乃洪水之禍源,可嘆。” |
紀(jì)群之交 | 《三國志·魏書·陳群傳》:“魯國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紀(jì)、群之間,先與紀(jì)友,后與群交,更為紀(jì)拜,由是顯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