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鹽醬醋的成語故事
拼音yóu yán jiàng cù
基本解釋①泛指烹調佐料。比喻另外添加的原來沒有的內容。②指瑣碎庸俗。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二回:“景翼便把阿良那節事寫信給鴻甫,信里面總是加了些油鹽醬醋。”
暫未找到成語油鹽醬醋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油鹽醬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醋海翻波 | |
私鹽私醋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2回:“我在那邊睡也非為別的,因越了不過李大姐情,一兩夜不在那邊歇了,他守靈兒,誰和他有私鹽私醋?” |
油嘴滑舌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誰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內,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騙得爹娘允了,方好進去。” |
米鹽博辯 | 《韓非子 說難》:“米鹽博辯 ,則以為多而交之。” |
爭風吃醋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那月香好副嘴臉,年已長成。倘或有意留他,也不見得。那時我爭風吃醋便遲了。” |
醋壇子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倘她打翻醋壇子,可就要砸鍋了。” |
油然而生 | 西漢 戴圣《禮記 祭義》:“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
火上加油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氣得越發火上加油了。” |
老油條 | 柯崗《逐鹿中原》第八章:“飼養員老陳擺起一副老油條的架子。” |
朝齏暮鹽 | 唐 韓愈《送窮文》:“太學四年,朝齏暮鹽,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
粉面油頭 | 元·鐘嗣成《罵玉郎過感恩采茶歌·四景》:“皓齒明眸,粉面油頭,點花牌,行酒令。” |
潑油救火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今使他為先鋒,是潑油救火也。” |
黍油麥秀 | 《尚書大傳》卷二:“微子朝周,過殷故墟,見麥秀之蘄蘄兮……曰:此父母之國。乃為《麥秀之歌》,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記·宋微子世家》亦載此事,“微子”作“箕子”。 |
熬姜呷醋 | 清 李漁《憐香伴 氈集》:“下官自從選了這個窮教官,坐了這條冷板凳,終日熬姜呷醋,尚不能勾問舍求田,哪里再經得起進口添人。” |
添油熾薪 | 明·李贄《與曾中野書》:“昨見公,令我兩個月心事頓然冰消凍解也。乃知向之勸我者,只為我添油熾薪耳。” |
添油加醋 | 屈興棟《血戰劍門關》:“我們這些當通信兵的,常在首長身邊轉,把聽來的一些話,添油加醋相互傳說著。” |
油油膩膩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2回:“裹一項油油膩膩舊頭巾,穿一領邋邋遢遢潑戲襖。” |
油頭滑腦 | 魯迅《書信集 550 致王志之》:“歌德派拉君之事,我未注意,此君蓋法國禮拜六派,油頭滑腦,其到中國來,大概確是搜集小說材料。” |
油頭滑臉 | 《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正看之間,有小和尚疾忙進報。隨有中年和尚油頭滑臉,擺將出來。” |
蜜里調油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7回:“寶玉一日家和我們姑娘好的蜜里調油,這時候總不見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 |
油頭粉面 | 元 賈仲名《對玉梳》第二折:“俺這粉面油頭,便是非災橫禍;畫閣蘭堂,便是地網天羅。” |
油頭光棍 | 《官場現形記》第五一回:“七大人進來了。穿的衣服并不像什么大人老爺,簡直油頭光棍一樣。” |
拈酸潑醋 |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蓉謫》:“則見那,嬌惰的熏香閑坐,悍妒的拈酸潑醋。” |
油光可鑒 | 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 |
鹽梅之寄 | 語出《書 說命下》:“若作和羹,樂惟鹽梅。”孔傳:“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 |
調劑鹽梅 | 《尚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
省油燈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17回:“你想收別人的禮物萬不能!倚仗上司欺屬下,羅鍋子真是省油燈?” |
駿骨牽鹽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大行,蹄申膝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