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物緣情的成語故事
拼音tǐ wù yuán qíng
基本解釋謂詩賦的狀物與抒情。語本晉陸機(jī)《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p>
出處語出晉·陸機(jī)《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p>
暫未找到成語體物緣情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體物緣情)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體同心 | 《儀禮·喪服》:“父子一體也,夫妻一體也,昆弟一體也?!薄吨芤住は缔o上》:“二人凡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td> |
一體知悉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亦可傳與各洞妖王,一體知悉?!?/td> |
一體知照 | |
一切萬物 | 《無量壽經(jīng)》卷上:“設(shè)我得佛,自地上以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yán)飾奇妙,超諸人天?!?/td> |
一廂情原 | |
一廂情愿 |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有人說:‘你這一廂情愿,石敢同意去嗎?’” |
一往情深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
一心同體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二回:“話說唐僧復(fù)得了孫行者,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 |
一無長物 | 《晉書·王恭傳》:“吾平生無長物?!?/td> |
一物一主 | 元·無名氏《衣襖車》第一折:“這披掛一物一主,看有什么人來?!?/td> |
一物一制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6回:“法空這等銅筋鐵骨,偏遇著文忠臣,更狠似他,真?zhèn)€一物一制?!?/td> |
一物不成,兩物見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2回:“和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一物不成,兩物見在,沒來由殺你做甚么!” |
一物不知 | 漢·揚(yáng)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恥一物之不知?!?/td> |
一物克一物 |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然而趙守翁竟無奈她何,此謂人生萬物,一物克一物?!?/td> |
一物降一物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51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違了旨意?” |
一相情原 | |
一相情愿 | 金 王若虛《滹南遺老集》:“晏殊以為柳勝韓,李淑又謂劉勝柳,所謂‘一廂情愿’。” |
一緣一會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吳山道:‘拜問娘子青春?’小婦人道:‘與官人一緣一會,奴家也是二十四歲?!?/td> |
一表人物 |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一折:“(梅香云)姐姐,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聰明浪子,論姐姐這個模樣,正和王秀才是一對兒。”元·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著你這一表人物,怕沒有中意的丈夫?” |
一見鐘情 | 清 墨浪子《西湖佳話》:“乃蒙郎君一見鐘情,故賤妾有感于心。” |
一見鍾情 | |
一面之緣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若問此物,倒有一面之緣?!?/td> |
七情六欲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至求仙一事,無非遠(yuǎn)離紅塵,斷絕七情六欲,一意靜修,自然可入仙道了?!?/td> |
萬物之靈 | |
三位一體 | 毛澤東《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jìn)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斗爭》:“為什么提出‘鞏固和平’、‘爭取民主’、‘實(shí)現(xiàn)抗戰(zhàn)’這樣三位一體的口號?” |
上情下達(dá) |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謂之塞?!?/td> |
下情上達(dá) | 語出《管子 明法》:“下情不上通,謂之塞?!?/td> |
不失舊物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