珪璋特達的成語故事
拼音hóng zhāng tè dá
基本解釋《禮記·聘義》:“圭璋特達,德也。”孔穎達疏:“行聘之時,唯執圭璋特得通達,不加馀幣。言人之有德亦無事不通,不須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達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后以“珪璋特達”喻人資質優異,才德出眾。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珪璋特達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珪璋特達)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通今達古 | 胡蘊玉《<中國文學史>序》:“述學派之流別,論政治之得失,縱有通今達古之才,而無瑰瑋奇麗之筆,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
欲速則不達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詞不達意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0回:“還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個詞不達意的毛病。” |
知書達禮 | 《群音類選 牧羊記 衛律說降》:“奈何所見不同,更不知書達禮。” |
弄璋之喜 | 《詩·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
大錯特錯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來,真是大錯特錯!” |
了身達命 | 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人問道亞仙的今世今生,則俺那鄭元和可甚么了身達命。” |
六通四達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49卷:“今謂明義各自為宜,少多非為定準,如六通四達,豈止三耶!” |
大書特書 | 唐 韓愈《答元侍御書》:“而足下年尚強,嗣德有繼,將大書特書,屢書不一書而已也。” |
四通八達 | 《子華子 晏子問黨》:“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達,游士之所湊也。” |
飛黃騰達 | 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飛黃騰達,賴長者恩榮德化。” |
立人達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達權通變 | 《后漢書 賈逵傳》:“《左氏》義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權變。 |
通情達理 | 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記》:“還是這位師兄通情達理,請坐奉茶。” |
言不達意 | 《明史·廣西土司傳二·思明》:“以譯者言不達意,復為書曉之。” |
達地知根 | 元 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 |
欲速不達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達士通人 | 宋·陸游《雍煕請機老疏》:“伏望尊官長者,達士通人,共燃續慧命燈,不惜判虛空筆,起難遭想,結果勝緣。” |
通宵達旦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獨孤生歸途鬧夢》:“獅蠻社火,鼓樂笙簫,通宵達旦。” |
達人知命 | 唐·王勃《滕五閣序》:“君子安貧,達人知命。” |
騰達飛黃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就中若講人品心地,卻只有我這安學生,只可惜他清而不貴,不能騰達飛黃。” |
達官要人 | 宋·惠洪《冷齋夜話·課術有驗無驗》:“有日者能課,使之課莫不大奇中……凡為達官要人言皆無驗;至為市進凡庸山林之士課,則如目見而言。” |
達權知變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一卷:“主四方之事的,頂寇束帶,謂之丈夫;出將入相,無所不為;須要博古通今,達權知變。” |
弄璋之慶 | 明·趙弼《木綿庵記》:“喜公有弄璋之慶,萬事足矣。” |
辭不達義 | 語出《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 |
興旺發達 | 毛澤東《學習和時局》:“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損害同志,這是我們的黨興旺發達的標志之一。” |
通文達藝 | 《西游補》第一回:“我們老和尚是個通文達藝之人,卻又慈悲太過。” |
達官知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