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違汝弼的成語故事
拼音yú wéi rǔ bì
基本解釋違:過失;弼:糾正。我有過失,你應幫我糾正。
出處《尚書·益稷》:“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后言。”
暫未找到成語予違汝弼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予違汝弼)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事與愿違 | 三國 魏 稽康《幽憤》詩:“嗟我憤嘆,曾莫能儔。事與愿違,遘茲淹留。” |
靜言庸違 | 《尚書·堯典》:“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
德音莫違 | 《詩經(jīng)·邶風·谷風》:“德音莫為,及爾同死。” |
違法亂紀 | 任斌武《無聲的浩歌》:“毫無疑問,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違法亂紀事件。” |
違強陵弱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四年》:“唯仁者能之,違強陵弱,非勇也。乘人之約,非仁也。” |
事與原違 | |
取予有節(jié) | 《淮南子·本經(jīng)訓》:“取予有節(jié),出入有時。” |
生死予奪 | 《韓非子 三守》:“使殺生之機,予奪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 王制》:“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
左輔右弼 | 漢 焦贛《易林 隨之屯》:“左輔右弼,金玉滿柜。” |
一予一奪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予一奪,二三孰甚焉?” |
乃我困汝 | |
忠不違君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臧洪傳》:“義不背親,忠不違君。” |
不違農(nóng)時 | 戰(zhàn)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 |
靖言庸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傷害陰陽,為國家憂,無承用詔書之意,靖言庸違,象龔滔天。” |
逝將去汝 | |
循道不違 | 唐·韓愈《河南府法曹參軍盧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銘》:“循道不違,厥聲彌劭。” |
笑罵從汝 | 《宋史·鄧綰傳》:“笑罵從汝,好官須我為之。” |
玉汝于成 | 宋·張載《西銘》:“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
予齒去角 | 《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疤煲嘤兴钟瑁柚X者去其角,傅其翼者兩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況人乎!”顏師古注:“謂牛無上齒則有角,其余無角者則有上齒。” |
狗彘不食汝余 | 《明史·李任傳》:“汝為大將,不能殺賊,反為賊用,狗彘不食汝余。” |
言與心違 | 《吳子·圖國》:“臣以見占隱,以往察來,主君何言與心違?” |
陽奉陰違 | 明 范景文《革大戶行召募疏》:“如有日與胥徒比,而陽奉陰違,名去實存者,斷以白簡隨其后。” |
違天悖人 |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第八卷:“若浚此舉違天悖人,可取浚頭歸苗傅,不然,一有退縮,悉以軍法從事。” |
負心違愿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九卷:“浩不能忘舊情,乃遣惠寂密告鶯曰:‘浩非負心,實被季父所逼,復與孫氏結親,負心違愿,痛徹心髓。” |
欲取姑予 | 《老子·三十六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
爾汝之交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劉孝標注引《文士傳》:“少與孔融作爾汝之交,時衡未滿二十,融已五十。” |
不相違背 | 毛澤東《關于蔣介石聲明的聲明》:“結束其傳統(tǒng)的對外妥協(xié),對內(nèi)用兵、對民壓迫的錯誤政策,將國民黨引導到和人民愿望不相違背的地位。” |
狗鼠不食汝余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因不復前而嘆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應爾。’至山陵,亦竟不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