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瘢索綻的成語故事
拼音xún bān suǒ zhàn
基本解釋謂僅從表面現象追查人家的過失。瘢,皮膚斑痕。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幸恩》:“嬌憨使慣,尋瘢索綻,一謎兒自逞心胸。”
暫未找到成語尋瘢索綻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尋瘢索綻)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膽氣了。只是守了這些銀錢回去罷。’” |
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一索得男 | 《周易 說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 |
一索成男 | 宋·王邁《賀陳講書謀仲諏璋慶》詩:“十為良月陽將長,一索成男喜可知。” |
不假思索 | 宋 黃榦《黃勉齋文籍 復黃會卿》:“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 |
不加思索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95回:“包公將轎內隨行紙墨筆硯,叫包興遞與婦人另寫一張,只見不加思索,援筆立就,呈上。” |
東尋西覓 | 《平妖傳》第十回:“比及讓了他罷了,又來東尋西覓,只恐還在左近,放心不下。” |
買笑尋歡 | 歐陽予倩《潘金蓮》第二幕:“他仗著有錢有勢,到這兒來買笑尋歡,他哪兒有甚么真情真義?” |
以索續組 | 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賢君見抑,而賊臣是黨,求諸舊例,理獨有違。但此是絕筆獲麟之后,弟子追書其事。豈由以索續組,不類將圣之能者乎?何其乖剌之甚也!” |
伸鉤索鐵 |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鉤索鐵,手搏熊虎。” |
作作索索 |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有鼠作作索索。” |
倒裳索領 | 《鄧析子·無厚篇》:“驅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檻,斯逆理而求之,猶倒裳而索領。” |
八索九丘 | 漢·孔安國《尚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 |
興味索然 | 清 王韜《瀛壖雜志》:“卓午來游者,絡繹不絕。溽暑蒸郁,看花之興味索然矣。” |
興致索然 | 清·王韜《瀛壖雜志》:“卓午來游者,絡繹不絕。溽暑蒸郁,看花之興味索然矣。” |
冥思苦索 | 明 胡應麟《詩藪 外編二》:“謝靈運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 |
冥行盲索 | 漢·揚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
利利索索 | 蕭紅《曠野的呼喊》:“要干,拍拍屁股就去干,弄得利利索索的。” |
勒索敲詐 | 徐朔方《<牡丹亭>校注·前言》:“當時捐稅重重,而且還派了許多宦官為專使到全國各地去開礦,勒索敲詐,胡作非為。” |
吊古尋幽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三十卷:“游山玩水,吊古尋幽,賞月吟風,怡情遣興,詩賦文詞,山川殆遍。” |
名韁利索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0回:“豈非看破紅塵,頓開名韁利索么?” |
吹垢索瘢 | 清·葉適琯《吹網錄·亭林年譜有沿誤處》:“石州此譜為二百年來僅有之作,余非敢咱們垢索瘢,正以其大體既醇,更愿為去微瑕以歸粹美耳。” |
吹毛求瘢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79回:“凡遇院中公牘,送府用印,孔輒吹毛求瘢,見有瑕疵可指,當即駁還。” |
吹毛索垢 | 清·顧炎武《記與孝感熊先生語》:“一入此局,即為后世之人吹毛索垢。” |
吹毛索疵 | 《后漢書·杜林傳》:“及至其后,漸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無限。” |
吹毛索瘢 | 清·鄒弢《三借廬筆談·楊文乾》:“田(田文鐿)以為訕己,愈惡之,每見嗔喝,吹毛索瘢。” |
呵筆尋詩 | 唐·羅隱《雪》詩:“寒窗呵筆尋詩句,一片飛來紙上銷。” |
啞子尋夢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似鰾膠粘住口角,似魚刺嘎了喉嚨,低著頭似啞子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