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霞痼疾的成語故事
拼音yān xiá gù jí
基本解釋煙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積久成習(xí),不易改變的嗜好、習(xí)慣。指愛好山水成癖。
出處《舊唐書 隱逸傳 田游巖》:“臣泉石膏肓,煙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遙。”
暫未找到成語煙霞痼疾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煙霞痼疾)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疾如旋踵 | 唐·馮用之《機(jī)論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興一亡,疾如旋踵,為國家者可不務(wù)乎?” |
疚心疾首 | 唐 崔鍔《內(nèi)寺伯朱夫人趙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雞林,三歲然復(fù),疚心疾首,亦時禮念,冥期佑助。” |
河魚腹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
煙消云散 | 元 張養(yǎng)浩《天凈沙》曲:“煙消云散,一杯誰共歌歡。” |
憂憤成疾 | 《五代史平話 晉史》:“契丹因晉主招納吐谷渾,遣使來讓(責(zé)備),晉主憂憤成疾。” |
煙波釣徒 | 《新唐書·張志和傳》:“以親既喪,不復(fù)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 |
荒無人煙 | 穆欣《南線巡回 解放西昌之戰(zhàn)》:“部隊指戰(zhàn)員忍饑受寒,翻越高達(dá)四千二百米荒無人煙的大山。” |
浩如煙海 | 宋 司馬光《進(jìn)<資治通鑒>表》:“簡牘盈積,浩如煙海,抉摘幽隱,枝計毫厘。” |
疾風(fēng)知勁草 | 《東觀漢記 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fēng)知盡草。” |
一溜煙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五回:“那些親友聽見,就一溜煙如飛的出去了。”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回:“說罷了這一句,便一溜煙外面去了。” |
痛心疾首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
沉痼自若 | 《宋史·趙與懽》:“第言端平以來,竄臟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橫斂,而風(fēng)俗沉痼自若。” |
甘心首疾 |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接續(xù)香煙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7回:“官人既然作了官,總以接續(xù)香煙為重,從此要早畢婚姻,成家立業(yè)要緊。” |
霜露之疾 | 西漢·司馬遷《史記·公孫弘傳》:“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
不食人間煙火 | 宋·阮閱《詩話總龜》第九卷:“東坡讀其詩,嘆息云:‘此不是吃煙火食人道底言語。’” |
諱疾忌醫(yī) | 宋 周敦頤《周子通書 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guī),如護(hù)疾而忌醫(y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
憤世疾俗 | 魯迅《熱風(fēng)·隨感錄三十八》:“他們必定自己覺得思想見識高出庸眾之上,又為庸眾所不懂,所以憤世疾俗,漸漸變成厭世家,或‘國民之?dāng)场!?/td> |
扯纖拉煙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五回:“晁書、晁鳳也只道胡旦的外公,不過在京中扯纖拉煙,尋常門戶罷了。” |
疾首蹙額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
露紅煙紫 | 宋·曾鞏《芍藥廳》詩:“小碧闌于四月天,露紅煙紫不勝妍。” |
疾風(fēng)勁草 | 《東觀漢記 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fēng)知勁草。” |
寡人之疾 | 《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
疾惡好善 | 《新唐書·王珪傳》:“至激濁揚清,疾惡好善,臣于數(shù)子有一日之長。” |
云興霞蔚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 |
鳳冠霞帔 |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我戴鳳冠霞帔的夫人,是好鎖的?待我來。” |
人煙稠密 | 清 劉鄂《老殘游記》第二回:“到了鵲華橋,才覺得人煙稠密,也有挑擔(dān)子的,也有推小車子的。” |
疾病相扶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死徙無出鄉(xiāng),鄉(xiāng)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